《环球》杂志特稿:莫斯科校园大火惊魂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12:36 《环球》杂志 | |
《环球》杂志驻莫斯科记者/史秀丽 11月的莫斯科,时值初冬。飘飘扬扬的瑞雪尽管常常融化在白日的阳光里,但神话世界般银装素裹的景象早已在俄都初现。24日,送走了周末的喧嚣之后,白雪皑皑的莫斯科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简称:友谊大学)校园一片寂静。谁能料想,专供预科生居住的一栋宿舍楼竟在凌晨2时悄然无声地喷出火舌。 火势迅速蔓延,很快就失去了控制,一直肆虐了3个小时。大火无情地吞噬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37名留学生的生命,伤者近乎200人。到目前为止,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已经确认,7名中国学生在这场火灾中遇难,40人散布在当地十余所医院接受救治。 火灾发生后,《环球》杂志驻莫斯科记者先后赶赴火灾现场及莫斯科市立第一医院进行采访。 废墟旁的中国女孩 25日,《环球》杂志记者来到友谊大学。往日这里壁垒森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象征性地交了一点入门费后,记者乘车长驱直入,直奔失火的6号楼。除了不许进入残垣断壁,附近区域对人员行走的限制已经取消。仨一群俩一伙的外国留学生零零星星聚集在宿舍附近的空地上,似乎还沉浸在对灾难的回忆中。楼房窗户所剩无几,五层的宿舍楼唯有最下面一层还能分辨出外墙壁原有的淡白色,其余几层在烟熏火燎之后变成了黑乎乎一片。废墟两侧的空地上摆放着一束束人们为悼念亡灵而自发敬献的鲜花,——这是俄罗斯人的传统。 张红梅,一位来自河南的20岁的姑娘,同23岁的女友冷申都立志于预科毕业后攻读艺术系美术专业。她们都是两个月前才刚刚入校的新生,住在友谊大学6号预科楼。该楼内部分为A、B两座,两楼中间有门相隔,但有通道相连。幸运的是,她俩住在B座,而此次起火的是A座。A座楼里有中国留学生80人左右。他们都是预科的新生,几乎不会俄语。 说起火灾的情景,两个女孩子眼睛显得湿润,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属于最早跑出来的一拨人,大概是凌晨两点来钟吧,着火后10多分钟的样子。当时……浓烟滚滚,熏得人喘不过气来……太可怕了!……国内亲属打电话过来什么都知道,特别出乎我们的意料!”看得出来,她们对当时恐怖情景仍心有余悸。 面对眼前的残垣断壁,看着瘦弱女孩的憔悴面孔,记者真不忍再戳伤疤。于是,我问了一个委婉的话题:“你们除了紧张恐惧之外,一定还吃了不少苦吧?”“可不是吗?”张红梅说,“当时,我是穿着睡衣跑出来的,愣是在零下10度的后半夜挺了两个多小时!那是什么滋味呀?冷得实在不行了,就躲到学校另外一个楼的大厅里。”“我还好,跑出来之前抓了一件衣服”,冷申很庆幸自己的果断。 “你们目前的生活有什么实际困难吗?”我接着问。“还好,”两个姑娘刚开口,一名男生就把话茬抢了过来,“生活上没什么大问题,大使馆对我们很关心,照顾很周到;莫斯科的华人团体捐钱捐物;校方安排得也很好。”周围几个同学对他的话异口同声地应着,表示赞同。让我惊奇的是,尽管遭受如此大难,身心受到创击,这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却没有太多抱怨,对眼下的生活也没有表示具体要求。 “据说,友大里中国留学生有好几百名,仅6号楼就有几十个。着火后你们留学生之间有没有相救相助?”记者话音未落,几位同学就激动地抬高了嗓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岂止是有啊?简直是太让人感动了!其实,对面7号楼的男生发现火情比较早。在大火烧起来之后,有人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他们还以为发生了恐怖爆炸,赶紧往外跑。看到着火,有些人立即就给6号楼里认识的中国同学打电话,还有些男生不是急于逃生,而是跑到三楼去叫醒我们的女同学。甚至还跑到四楼和其他的楼层,也不管是不是有中国人,就踹门报信。最后自己差一点跑不出来。 “咱们中国人太团结了,真是万众一心,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这次大火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咱们中国同学帮着救助伤员,也不管是不是中国人。看到女同胞穿得少,男生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女生穿上。这么冷得天啊,有人脱得就剩一个背心,甚至还有男生光着膀子,冻得直哆嗦。太感人了!” “我们到现在也还是互相帮助,吃穿用不分彼此,”刚才曾经插话的那位男生自豪地说,“我的衣服、鞋子都分给同学们穿了。” “眼下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女同学眼圈又红了。“我们现在最惦念的就是那些至今还没露面的中国人。有个女孩,周六我们还刚刚在一起聚餐,可到现在都没有她的消息。昨晚我们疯狂地找了一夜,该问的人都问了,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我真不敢往下想……听说,那几个来进修教师也够呛,恐怕凶多吉少……” 医院伤员很坦然 26日,《环球》杂志记者跟随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医疗联络小组一支小分队来到莫斯科市立第一医院,探望在那里住院的中国学生。 第一医院现收治了4名中国留学生。我们探视的第一个伤员名叫刘帅,是山东胜利油田派来的女生。在不足20平米的病房内放着6张病床,满屋金发碧眼的女病人中,一个乌黑长发的瘦弱女孩立即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但见她左手臂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额头上贴着一大块纱布,肿胀的双眼有些变形。不用问,她一定就是我们此次要探访的中国女孩刘帅。 一走进病房,使馆的同志就忙着填写病员情况登记表,进一步核实伤员身份。《环球》杂志记者注意到,登记项目中除了受伤学生在国内的亲友联系人住址、联络手段、入学时间、财产损失情况等项目之外,还有身高一栏。为什么还要登记身高?刘帅也有些迷惑。张海涛忙解释道:“之所以要身高资料,是因为使馆接下来很快就将为住院同学准备厚棉衣,以防几天后即将出院的一些轻伤员没有冬装。” 闻此言,刘帅笑了。尽管脸部表情因受伤看起来有些别扭,但这是舒心的笑容。事发当天,这个年仅19岁的山东女孩来到莫斯科刚刚3个星期,在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中连用俄语喊“救命”都不会。当夜,住在宿舍3楼的她睡得很沉。虽然房间正对着楼梯口,但打开门准备逃生时,门外已是火海一片。房门出不去了,别无选择的她只能站上3楼窗口,飞身跃下。“还好,没有英勇就义”,年轻姑娘感到很幸运。但是,她的脊椎摔出了问题。由于脊椎错位,现在只能躺在床上,翻个身都不行。皮肉之苦自然更是免不了,两只胳膊都被缝了针。细看之下,右手的拇指因骨折也被缠上了纱布。 显然,一向爱美的女孩不愿意让人看到现在这等“乱七八糟”的形象,总想伸手去整理头发,惹得旁边帮忙照料生活的两位同学一次次地冲着她呵斥:“别动!大夫说了,你现在不能举胳膊!” 我悄悄地把“陪护”刘帅的王凯同学拉到一旁问:“她的情绪怎么样?”不料,王凯竟毫无顾虑,朗声说道:“没问题,她挺乐观的。咱们使馆每天都有人来,吃喝用品什么都有。同学们也常来看望,现在学校里的中国学生都自愿轮流到医院看护受伤同学。我们俩每天都是早上10点钟来,到晚上8点住院部清场才走。” 在这所医院里,还有一名叫白胜强的中国同学是被俄罗斯消防队员用云梯从5层楼救下来的,他只是右脚受了一点轻伤,三两日便可出院;另一名从3楼跳下造成腰部受伤的女同学周爱华,用主治大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的话说,也无大碍,因年轻,肌体将很快得到康复。还有一名申雷同学,因伤势较重,医生不允许探视,我们没能看到,只能在心中默默为他祈安。 带队的使馆商务处一等秘书张海涛介绍说,火灾发生后,处理善后事宜便成了大使馆的中心工作,大使亲自挂帅。安置受伤中国学生,寻找失踪者,查辨遇难者遗体,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在使馆应急小组的领导下,又成立了对外交涉、新闻信息、医院联络、行政后勤和亲属接待等若干工作小组。是啊,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周密的组织安排,留学生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校园安全隐患给俄带来负面影响 此次莫斯科友谊大学火灾,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而且国际影响广泛。虽然,俄有关方面称,失火原因尚在调查中,但校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俄罗斯媒体26日报道,在友谊大学的6号宿舍楼发生大火之后,莫斯科市的消防部门对该学校的所有宿舍楼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消防检查,结果发现违反消防规定的竟多达好几十处,如宿舍楼中缺少火灾的报警装置,缺少广播装置,在消防通道的门上缺少明显的指示图表等。 这场大火不能不引起俄方的重视。俄紧急情况部副部长沃罗比约夫对此表示,紧急情况部将敦促政府对学校制订更严格的消防安全规定。俄外长伊万诺夫当天也发表讲话,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并保证政府将采取新的措施,确保学生宿舍的安全。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留学生普遍向《环球》杂志记者反映,因学校建筑物及一些基础设施多为苏联时期建造,宿舍里线路老化问题非常突出。王凯同学说,学校宿舍条件非常简陋,3个人住一间十几平米的宿舍,墙上的插座接上电后就冒火星,大家早就对此战战兢兢。 友谊大学校园的大火为俄罗斯高校敲了一次警钟:尽管拥有教育质量好、学费低廉等优势条件,但若不能切实改进留学生的生活居住条件,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势必对俄罗斯在国际范围内扩大教育市场的努力造成负面影响。编辑/王丹蒂 《环球》杂志供新浪独家采用,更多精彩文章请读《环球》杂志。 相关专题:莫斯科留学生宿舍楼发生大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