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纳、马丁-路德和马克思被评为最伟大德国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9日10:56 中国新闻网 | |
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 中新网11月2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究竟是谁?在一场为期三个月的电视大赛中,有关谁是德国最伟大的人物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前东德地区大都将选票投给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而人口占据多数的前西德地区则主要将选票投给了二战后西德的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倡导宗教改革的近代新教领袖马丁-路德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 此次评选得到了德国民众的热烈响应,参加评选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30万,候选人也多达1300位。德国民众先是从这1300位侯选人中选出了10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然后就从中评选出了1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位外,另外七位是被纳粹屠杀的反希特勒战士索菲·斯谷尔和汉斯·斯谷尔、著名音乐家巴赫、发明西方印刷术的约翰斯纳·古腾堡、“铁血首相”俾斯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此次评选也揭示出了一些潜藏的问题。虽然东、西德合并已经13年了,但东德地区的生活水平仍然与西德地区有较大差距,他们更愿意回忆“过去的好时光”。在他们看来,追求自由、公平社会的卡尔-马克思是最应受到景仰的,有朝一日,他将成为最伟大的德国人!马克思在东部的五个州获得了40%的投票,但在西部只获得了3%的投票,差距十分悬殊。(春风) 附资料: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康拉德·阿登纳 康拉德·阿登纳(KonradAdenauer,1876-1967)是一位跨世纪的人物,他经历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联邦德国等四个重大历史时期。在他的领导之下,德国在政治上从一个成败国到重新获得主权,进而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经济上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并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在德国现代史上已深深地打上了阿登纳的印记。他的影响至今仍到处可见。为此,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之为“阿登纳时期”。 康拉德·赫尔曼·约瑟夫·阿登纳(1876-1967年)原籍在莱茵河西岸的上艾费尔地区。中学时代,阿登纳最喜欢的课程是拉丁语和历史。高年级时,他开始关心起政治。他父亲非常敬重铁血相俾斯麦,而他则不然,他不仅反对1878年的《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而且也不同意打击天主教教会和中央党的“文化斗争”,认为俾斯麦没有意识到国家的对外威力必须建立在稳定的政局之上。 中学毕业后,阿登纳先后在弗赖堡、慕尼黑和波恩大学攻读法律和国民经济。1897年,阿登纳在波恩首次通过国家考试。四年后取得了候补公务员的资格,进入科隆地方法院和检察院工作。1917年秋,他当选为任期12年的市长,时年41岁,系德国当时最年轻的大城市市长。 由于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阿登纳在1934年和1944年两度被捕。出狱后,他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电话被监听,邮件被检查,隔壁还住进了监视人。他既没有退休金,银行存款也被冻结,生活完全失去保障。那些以前曾对他阿谀奉承的人,如今都退避三舍。这使阿登纳十分痛心和失望,也造成他日后对人产生多疑。据接触过阿登纳的人士透露,阿登纳的举止异于常人,他沉着、冷静,有出奇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感觉,但也非常孤独、多疑、善感;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非常注重礼仪,且对下属要求极严,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式的官员。看阿登纳的照片,见到那高高的颧骨、下垂的泪囊、绷紧的皮肤,人们就可知道这是一个倔强、冷峻和难以接近的人。靠着这份崛强,他在战后为作为战败国的联邦德国打开了广阔的国际空间。 1946年阿登纳当选为二战后的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把管理国内经济的权力交给了经济部长艾哈德教授(艾哈德制定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为50年代未的联邦德国带来“经济奇迹”),自己则腾出精力处理政治,其中尤其是外交事务。1951年,美、法、英等占领国决定把外交事务权力移交给联邦德国,同意其设立外交部,由阿登纳亲自兼外交部长;1953年,阿登纳首访美国获得成功,回国时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1955年,占领法规结束,联邦德国开始享有主权,同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短短几年间,联邦德国不但摆脱了战败国地位,获得独立的主权,而且与美、英等国一道,共同担负防卫欧洲的重任,这中间阿登纳功不可没。1957年,在阿登纳的积极促成下,联邦德国有和法、意、荷、比、卢等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建立六国共同市场,迈出了欧洲统一的第一步。他是50年代最早预见到中苏可能分裂的几个国际领导人之一,因此虽然对新中国一直持观望态度,但在美、苏双方都拉他排斥中国的时候,他表示了拒绝,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倔强性格,为日后中德顺利建交留下了余地。1963年10月15日,阿登纳出席了联邦议院为他告别政坛而举行的全体议员大会。这时他已快88岁高龄了。虽然他不再担任联邦总理,但在党内仍担任基民盟联邦主席,并继续参加政治活动。 1967年4月19日午后1时21分,阿登纳去世,享年91岁。阿登纳逝世后,不少联邦德国公民拍电报或写文章,感谢他“为德国人民所作的一切”。一些历史学家特别赞赏他“勤奋刚直”的品德和重视实践的求实精神,反对党领袖也承认他具备“真正领导者的素质”。西方评论家则称赞他“以他的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生于德国埃斯勒本。于1505年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竭力寻求内心的平安。1511年因公的罗马,之后成为神学博士,被派在威登堡大学教授圣经与神学,教授创世记、诗篇、罗马书及加拉太书。 马丁路德经过多年的属灵挣扎,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上帝的义”,明白了因信称义的道理。他在1517年10月31日于威登堡教堂门口钉了95条抗议条款,抗议当时教会推行的赎罪卷及其它相关的教导和物质腐化的种种错误。改变历史的改教运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思想突出了改教运动的主题: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圣经。(春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