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失败信心遭受重挫日本偷窥不成蚀两卫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30日08:09 杭州日报 |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9日下午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开发中心发射一枚携带两颗间谍卫星的火箭。火箭升空后大约10分钟出现故障,在接到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后被自动摧毁。这次发射的失败使得日本政府耗费巨资打造的东北亚军事间谍网计划遭到重创。 目标难实现火箭被摧毁 “火箭发射后不久,我们就发出了摧毁火箭的命令,因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次的任务不可能实现既定目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言人山本昌孝(音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美联社的报道说,由于火箭上携带的间谍卫星属于军事机密,所以日本当局采取了相当严密的安全措施。火箭发射没有进行实况转播,发射中心周围部署了400多名警察,海上自卫队的巡逻船对附近海域进行严密监控,以防遭到恐怖分子袭击。 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一份快报,失败原因可能是火箭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中有一个不能分离。而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NHK)则援引专家的分析说,发射的失败可能是“因为火箭的一个引擎出现了故障”。确切的事故原因目前还在调查中。 设计有缺陷发射屡推迟 事实上,在29日的发射失败前,这次的间谍卫星发射计划已经因为各种原因被一再推迟。 今年5月,日本政府宣布将于9月10日发射两颗间谍卫星,但后来因故被推迟到9月22日,到了临近的日期,又再次推迟到9月27日。但是在9月27日发射升空前的最后阶段,技术人员发现火箭第一节引擎驱动装置等出现了故障,于是间谍卫星的发射被迫推迟到11月29日。 分析人士认为,火箭发射的屡次推迟表明日本自行设计的火箭或间谍卫星在硬件方面尚存在缺陷。 监视东北亚计划泡了汤 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能拍摄地表形态的普通光学摄影卫星和能利用雷达绘制地表图像的电子雷达卫星。按原计划这两颗卫星和今年3月份发射的两颗间谍卫星将组成一个情报处理系统,每天对地球任何地方至少可以拍摄一次。而到了2006年,间谍卫星的总数将达到8颗。 据日本媒体报道,根据原来制定的计划,这两颗间谍卫星发射成功后,一个间谍卫星指挥中心将在东京开始运行,日本政府耗费巨资构建的“监视东北亚军事动态的卫星监测系统”也将正式启动。不料,精心准备的发射计划却以失败告终,这一军事间谍卫星网络也就无法如期建成。 失败次数多火箭信誉差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自日本H2火箭1998年和1999年第5次和第8次发射失败以来的第三次失败。H2A火箭此次发射失败之前,曾五次连续成功,日本国产火箭正在不断恢复信誉,这次发射失败对日本火箭的信誉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法新社的报道认为,日本的这次火箭发射失败和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链接———————日本“贼眼”易被抓 据日本媒体透露,日本研制的间谍卫星隐蔽性不尽如人意。由于建立这一间谍卫星系统的目的主要在于侦察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动态,因此此事一直是日本的最高机密。日本政府千方百计掩藏两颗间谍卫星的信息,但是自今年3月发射第一组的两颗间谍卫星后,芬兰天文爱好者首先拍下了日本间谍卫星的照片。(据新华社) 背景———————斥巨资建立间谍网 1998年,朝鲜发射的“大浦洞”导弹越过日本上空,震惊了日本朝野。当时,日本只能依靠美国间谍卫星提供的数据对朝鲜试射的导弹进行跟踪。而美国提供的照片和数据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发射自己的间谍卫星,建立一个军事卫星间谍网,加强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监测。该监测网的目标地区为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和日本本土。监测任务除了搜集导弹发射等“可能对日本造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信息,还将用于应对重大灾难和事故的“危机处理”。 整个间谍卫星发射计划耗资2500亿日元(约合23亿美元)。今年3月28日,日本首次成功发射了两颗间谍卫星(一颗光学卫星和一颗雷达卫星)。每颗卫星重2吨,设计寿命为5年。卫星在高空能够分辨出地面上大小为1至3米的物体。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卫星都可在24小时内拍摄到地球上任何特定地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