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推行朝鲜特色经济调整涉及面广利弊共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3日12:50 东方网 | ||
去年7月朝鲜开始采取的一些经济调整措施曾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一度沸沸扬扬的核问题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年多来,朝鲜国内的经济调整进展如何,经济形势又有何变化? 从去年7月1日开始,朝鲜先后采取了一些经济调整措施,虽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朝鲜的经济调整能否保持,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不仅有利于朝鲜人民,也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措施涉及面多,正负效果并存 近一年半以来,朝鲜的经济调整措施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大幅度提高物价。如大米的收购价由每公斤0.06元(朝元,以下同)提高到40元,销售价则由每公斤0.08元涨到43元。 提高工资,拉开档次。从去年8月1日起,军人的工资最高增长31倍,教师增15倍,公务员增20倍,一般工人也增加了18倍。工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基本工资占70%,浮动工资占30%。 废除外汇券,恢复发行债券,合并银行,整合企业。从去年8月1日起,实行了朝币与外币直接兑换制度,不再使用外汇券。今年5月1日,还恢复发行了自50年代已中止的债券,不再把它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另据韩国中央日报网11月4日透露,最近,新设立的经营信用银行已同朝鲜合营银行、信托银行合并。此举意在清理经营不善的银行,提高银行经营功能,且有望成为朝鲜金融改革的信号。 增建特区。2002年9月,将新义州定为经济特区;10月,将金刚山定为观光区;11月,又将开城市定为工业园区,并在两个政令中明确规定:“允许法人、个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自由投资,其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在新义州特区基本法中还做了更加大胆的规定。比如:在政治方面:赋予新义州特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保证特区的法律制度50年不变;在经济方面:赋予特区拥有土地开发权、利用权和管理权,土地租赁期限可截止到2052年12月31日;在赋予特区居民特殊权利方面规定:不分性别、国家、民族、人种、语言、财产、知识程度以及政见和信仰,也不搞差别待遇。没有居民权的外国人,也享有与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在行政机构方面规定:立法会议是新义州的立法机关。立法会议议员可由朝鲜公民担任,也可以由具有居民权的外国人担任。 放弃对农民市场的限制。2003年9月,将“农民市场”改为“综合市场”,允许销售的商品也由农产品扩至工业产品,并肯定了农贸市场在推动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据说,还允许国营企业将部分产品拿到综合市场上去卖。 重视信息化。朝鲜已在平壤成立了这方面的秀才学校,在“金星学院”还专门培养信息化方面的专家级人才。此外,近几年,每年都举行软件开发竞赛。 继续推进朝韩合作。共同开发金刚山旅游、开城工业园区建设和连接朝韩东西两条铁路的合作项目。 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今年9月初,朝鲜召开了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在686名新议员中,36~55岁的议员占50.1%;大本毕业占91.9%;有学位和有职称者以及科技人员和专家占89.5%。 上述各项措施通过实践,收到了正负两种效果。 正面效果:打破大锅饭;减少了国家的无偿供应;增加了百姓的购物、购粮渠道;增加了大部分职工的收入;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原材料节约率,提高了粮食收购和供给体系的部分功能。 负面效果:因物资短缺,导致了通货膨胀;由于一些无偿待遇被取消,使得工资长幅不大的职工生活水平未能得到改善;由于核问题和投资环境欠佳,特区的引资工作依然进展缓慢。 带有改革性质和朝鲜特色 国内外对朝鲜的经济调整措施评价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改革,但不是西方标准的改革,也不是中、越、东欧等模式的改革,而是朝鲜特色的改革。 首先,经济调整措施含有改革要素。 引进了市场经济要素。朝鲜在1958年实现了工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不再存在私人企业。但设立特区后,不但让外国资本家到朝鲜办厂,还允许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独资企业,这实际上就是将市场经济要素引进了特区。此外,放弃对农民市场的制约,允许在工作之余搞第二职业等,这也是对市场经济要素的一种默认。 初步改革了一些不合理的经济制度。比如提高物价,使物价接近产品实际价值,是对以往不合理价格体制的探索性改革;提高衣食住行费用,是对无偿供应、优惠待遇制度的改革;全面提高工资、扩大奖金制度,则是对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一次改革。 朝鲜舆论已公开将“经济管理改善措施”视为“经济改革”。2003年6月10日,朝中社在题为《所谓“走私毒品”是美国无耻的阴谋》的评论中明确指出:“共和国政府根据内阁第32号、第128号、第129号决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的一环,提高了勤劳者的生活费用,并通过各种机会促进了经济改革……。”这是朝鲜舆论首次承认实行了经济改革。 其次,为适应朝鲜国情,经济调整措施带有“朝鲜特色”。 “先行动,后理论”推进改革进程。朝鲜没有通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来公布改革措施,也未提出有关理论,只是根据最高领导人的意志,通过内阁决定就开始了这些改革举措。朝鲜“不说先做”的试验性改革,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它可以为事后纠偏留下更多的余地。 “先外后内”选择改革切入点。朝鲜早在1984年就制定了《合营法》,这是朝鲜的首次改革尝试;1991年将罗津先锋地区定为经济自由贸易区是朝鲜的第二次改革尝试。这两次改革的切入点都是在特区和引资招商,均属于涉外经济领域。去年7月,朝鲜所实行的经济调整措施是第三次改革尝试,而切入点却是物价和工资领域。这说明,朝鲜经过长期的探索后,已开始将改革范围由涉外经济转向了国内经济。 以隔离方式管理特区。为了安全,朝鲜将特区与其他地区采取隔离方式进行管理,这一点是独到的“朝鲜特色”。 坚持建设“我们(朝鲜)方式的社会主义”。这是朝鲜探索经济改革的大前提,也是不许动摇的基本原则。 朝鲜特色的改革将继续,但任重道远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安全上不出意外,朝式经济改革将会在起伏中进行下去,这主要是由朝鲜的内外环境、国家利益和朝鲜改革意识的不断提高所决定的。 冷战后,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已经消失,朝鲜要发展对外经济交流,必须要按照世界公认的经济规则办事,否则就无法与世界经济接轨,特区建设、吸引外资、发展对外经济等都将受阻。近些年,朝鲜向国外派遣了不少留学生和研修人员,其中来中国的最多。这将有助于推进朝鲜经济改革的进程。 但是当前朝鲜的内外环境并不宽松,要顺利推进经济改革并非易事,今后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一是要解决“六缺”。在相当时间内,仍然需要为经济人才、物资、粮食、能源、资金和技术短缺寻找良策。二是要协调军费与经济投入的比例。加强国防建设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但长期军费过高,必然要影响对民生经济的投入,如何协调,短期内恐怕难以解决。三是要恢复国家的和平形象。冷战后,一些国家不断妖魔化朝鲜,致使朝鲜的国家信赖度严重受损,并影响其引资招商,因此,要设法扭转。四是要整理朝鲜式经济改革的理论。以防经济秩序出现混乱,阻碍经济发展。五是要解决朝核危机。核问题一直是影响朝鲜经济改革的瓶颈和变数。六方会谈有望再开,但不会一帆风顺,这对朝鲜的改革进程必然要带来相应的影响。 朝鲜是中国传统的友好邻邦,它的安危和经济兴衰对我国的周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真心希望朝鲜的经济改革能够继续下去。朝鲜人民是饱经风霜、坚韧不拔的民族,他们重视教育,没有文盲,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我们相信只要政策对头,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