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印巴大胆外交行动频频 两国关系急速回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21:42 新华网 | |
新华网新德里12月4日电 (记者 江亚平) 南亚地区的深秋悄悄来临,一直处于冷冻期的印巴关系却突然转暖。此间舆论认为,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是印巴关系的“小阳春”。的确,印巴两国在和解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并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 双方互伸和解之手 2001年12月印度议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印巴关系急剧降温,先是双方在边界地区屯兵百万,后又在舆论上相互攻讦。存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更是枪炮声不断,几乎每天都有军民伤亡。印巴关系让人感到了阵阵寒意。 然而,今年10月22日,印度主动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推动印巴民间交往的12点和平倡议,其中多数都被巴方接受,双边接触的大门由此开启。接着,巴基斯坦11月23日主动表示在克什米尔地区单方面实现停火,随即得到印度的积极响应。12月1日,印巴双方宣布从明年元旦起恢复中断了整整两年的航空联系。2日,印度再次向巴基斯坦发出恢复两国铁路运输的呼吁,希望与巴基斯坦在12月18日至19日就恢复铁路交通问题举行技术层面上的会谈。巴方也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将在17日派出一个4人代表团参加谈判。 与此同时,印巴双方的舆论都在猜测在明年1月在伊斯兰堡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首脑会议上,两国领导人是否会就双边关系问题举行会谈。巴方对此表示乐观,而印度也表示不排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举行印巴首脑会议的可能。 徘徊停滞两年后的印巴关系为什么会突然急速回暖? 向美国示好却未得好处 分析人士指出,近两年来,随着美国发动的国际反恐战争不断深入,大国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印巴本想借机利用美国的反恐需要积极向华盛顿靠拢,希望通过向美国提供帮助来改善对美关系,最后借助美国来压制对方,增加本国在双边谈判中的砝码,摆脱内政外交的困境,但印巴很快发现,他们非但没有达到各自的目的,反而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它们由于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站在美国一边,得罪了本国的穆斯林,并导致本国的穆斯林极端分子活动猖獗;另一方面,美国在伊拉克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后需要印巴派兵到伊拉克维和,但印巴两国领导人迫于国内的强大压力,没向伊拉克派出一兵一卒,结果又得罪了华盛顿。 军事对峙导致多重损失 从政治上说,两国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不仅严重损害了双方的国际形象,而且还阻挡了外国投资者和旅游者的脚步。从军事上说,两国在克什米尔的漫长边界线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双方的战略利益却没有任何好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消耗了两国的大量财力和人力,因为克什米尔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气候最冷的战场,许多军事物资和武器装备需要空投才能运到那里。从经济上说,双方的紧张关系使经贸和运输往来中断,给两国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例如,2001年底双方都不让对方的飞机飞越本国领空后,各自的航空公司不得不绕道远行。仅此一项,印度民用航空公司每年的经济损失就达近500万美元,巴基斯坦的损失也有150万美元。印度每月受影响的航班达125架次,巴方也有28架次的航班受到影响。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今天,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非洲联盟的经济也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印巴也渴望振兴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该联盟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因印巴互斗而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两个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携手合作,南盟才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印度总理瓦杰帕伊11月11日在第三届南盟新闻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烈呼吁各成员国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否则就可能“坐失良机”。他痛心地说,南亚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却没有进行过密切的合作,与别的经济联盟比起来,“我们现在还做得很不够”。 正是以上种种因素,促使印巴领导人决定在明年1月召开的南盟首脑会议前采取果断的和解行动。他们的目的不仅是为南盟首脑会议创造良好的气氛,更有借此次会议大力推动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战略意图。从印巴两国近两个月的大胆外交行动可以看出,两国的朝野均深刻意识到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完)(来源:新华网) 相关专题:印巴局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