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继的力量——美国家族企业长盛不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14:10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商业周刊》日前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当中,有177家属于家族企业——创始人或其家庭成员在企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在美国《财经杂志》上,美洲大学教授安德森和坦波大学教授里布在共同发表的文章中也作了类似的阐述。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两位教授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家族企业要比非家族企业的生命力旺盛得多。无论经营与管理,美国家族企业都比那些谈不上血脉相继的竞争对手更胜一筹。按10年平均值计算,美国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15.6%,而非家族企业 天赋使命对很多家族企业的掌门人而言,接替父辈留下的基业并将之发扬光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在美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现任掌门人从十几岁起就到家族开办的企业中打零工,从长辈那里了解企业的历史与文化,获得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经验与阅历。在父亲或是祖父开办的企业中工作,每日耳濡目染创业之艰、守业之难,为整个家族积蓄财富的责任感以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油然而生。因此,很多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在成年之前已经具备了担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素质。位于辛辛那提州的辛塔斯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制服的家族企业,从环保工人到赌场服务生,身上的工作制服大多出于这家公司。公司董事会主席理查德·法默尔45年前从他父亲那里接管了这家工厂,成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理查德·法默尔和父亲一道将辛塔斯由一家印染厂转型为制衣厂。在过去10年中,这家公司的净收入一路攀升,企业年收入在翻了6番后达到23亿美元。今年7月,理查德·法默尔任命斯科特·法默尔为家族企业的CEO,将世代相传的工厂交到了儿子的手上。同自己的前辈一样,斯科特·法默尔悉心照料着自己家族赖以生存的工厂,包括选择制服面料等任何细节问题都亲历亲为,从不指派他人代劳。投资经纪人戴尔·安德森对这家工厂相当熟悉,他认为支撑法默尔家族世代经营辛塔斯制衣厂的原动力就是天生的使命感。“或许在很多人眼中,那是一份相当平凡的工作”,安德森说,“但在辛塔斯制衣厂中,只有屏住呼吸才能感受到法默尔家族全心呵护工厂的细微之处。”科姆卡斯特公司在美国电视接收设备市场排名第一,同样是一家颇为成功的家族企业。现任CEO布莱恩·罗伯特是公司创始人拉尔夫·罗伯特五个孩子中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继承父亲衣钵的孩子。从学生时代开始,布莱恩就在父亲的公司中打工,他不仅要学着安装电视接收设备,而且还要挨门挨户推销父亲代理的电视节目,当然,布莱恩还要学习如何在办公桌后发号施令。1990年,当布莱恩·罗伯特成为公司总裁之后,科姆卡斯特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了美国电视接收设备市场的巨头。在谈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时,布莱恩说:“他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和导师。” 果敢决断对于很多家族企业来说,雷厉风行的作风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当中,使家族企业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商业机会。特别是在企业决策方面,家族企业更是具有一般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哈佛商学院的约翰·戴维斯正在做一项有关家族企业的研究课题。他认为,由血缘关系结成的家族企业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上比一般企业更为迅速,因为所有管理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当中。一个成功的案例来自于梅斯家族管理的克莱尔通讯公司。1989年,马克·梅斯开始协助父亲打理这家总部位于圣安东尼奥的大型广播电台,当时克莱尔公司旗下有16家电台。在之后的10多年中,克莱尔公司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并购其他电台并使年收入增长幅度达到67%以上,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200多家电台、36家电视台的庞然大物。在谈到家族企业崛起的时候,马克·梅斯强调了在商业领域同样需要速战速决:“一旦获得了采取行动的能力,我们会立即行动,快得像闪电一样。”梅斯家族的行动能力有多快?1999年,梅斯家族在电台领域的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从劝说几位拥有数百家电台的传媒巨头出售股份到双方签定价值达235亿美元的合同,梅斯家族只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马克·梅斯承认,克莱尔通讯公司在传媒通讯领域的闪电式扩张已经引发了多方批评。好在这些闲言碎语至少还没有打扰他们家族的晚餐,这归功于马克·梅斯的母亲,她老人家禁止在饭桌上谈论任何工作事宜。 哺育忠诚慷慨是一种令人尊敬的品格,但换不来同舟共济的决心,也得不到彻头彻尾的忠诚。同样,美国家族企业用以哺育忠诚的也绝非花花绿绿的票子和风光体面的位子。一般来说,在美国,家族企业会要求员工付出更多的热情与精力,而家族企业对员工的回馈也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向员工提供包括日常津贴、子女助学金、无风险的养老计划在内的多种丰厚福利,避免在经济衰退周期中大量裁员,这些经济上的付出使美国家族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获得了优势。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约翰·沃德指出,很多家族企业将员工视为长期资源的一部分,因此他们更重视员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维拉德·马里奥特在1927年开设了第一家A&W啤酒店,如今他的家族事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连锁酒店。维拉德·马里奥特当初制定了一套简单的用人哲学,归纳起来就是:发现、雇佣、培育、善待如同家人。老马里奥特的这套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其子接管家族企业之后更是将这一用人哲学发挥到极至。在过去3年中,美国经济一直处于温和衰退,酒店业普遍不甚景气,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事件,更使美国的宾馆饭店陷入绝望当中。在这种情形下,时任CEO的小马里奥特仍将集团北美分部雇员的辞退率控制在1%。虽然减少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但小马里奥特还是保留了医疗健康福利,即使每周只工作18个小时的员工也可享受。专门研究马里奥特国际集团的经济学家指出,在酒店业整体下滑的环境下,马里奥特家族经营的酒店却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并创造出了更高的利润。目前,马里奥特集团的年收入达到了84亿美元,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了12.6%。尊重员工并哺育忠诚,是很多美国家族企业世代相传的信条。查理·瓦尔格林创办的公司是美国最早向员工提供利润分成的家族企业之一,之后相传三代,使瓦尔格林的家族企业成为最乐善好施美国企业中的一员。在该家族为员工设计的养老保险计划中,员工每交纳1美元作为养老基金,瓦尔格林家族就要相应拿出3个多美元来补足差额。42岁的副总裁凯文·瓦尔格林是创始人查理·瓦尔格林的曾孙。每当招募到前程远大的年轻人,凯文总会引用曾祖父过去常常对老伴说过的一句话:“今天,又雇了个比我棒的伙计。” 反复投资对家族企业来说,要想巩固并增加家族财富,就必须使自己的企业长盛不衰,因此,反复追加投资就成为美国家族企业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在标准普尔500成分股公司当中,只有61%的家族企业选择了派发红利,而非家族企业的这一比率达到了77%。相反,在企业研发投入上,家族企业去年一共花掉了6.18亿美元,比非家族企业多出约8000万美元。很多家族企业,包括杜邦、盖普等知名公司在内,无论是在版图扩张还是在研究开发方面,都不惜花费重金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车轮。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掌握全球零售业巨无霸沃尔玛集团的沃顿家族。1950年,山姆·沃顿在美国阿肯色州开创了自己的事业,12年后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诞生于该州的罗格斯市。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沃尔玛在全球的零售商店已超过4700家,年销售额翻了20番,达2445亿美元,在《商业周刊》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占据头把交椅。不断对沃尔玛进行追加投资是沃顿家族成功的关键,2002年向沃尔玛追加投资94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了115亿美元。目前,沃顿家族拥有沃尔玛全部股份的38%并在董事会中占据两个席位。沃顿家族在沃尔玛董事会中扮演着“耐心资本”的角色,并不强求企业派发多少红利,他们所做的只是保证家族企业永远发展下去。老山姆的儿子罗伯特·沃顿现任沃尔玛集团主席,他总是在重要场合表达这样的观点:“我们依旧是一家成长型企业。”另一名董事会成员约翰·沃顿则表示,沃尔玛对于其家族而言,与其说是财富,还不如说是一种信任或是每名家族成员都将对其负责的遗产。 绝对控制将自己的公司牢牢抓在手中,绝大多数美国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们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中都行使着无上的权力。绝对控制是美国家族企业这一热门词汇的最好注脚。很多家族企业都将家庭成员纳入董事会或管理部门,并邀请和家族保持多年友谊的朋友入股。在布朗家族控制的制酒企业当中,布朗一家共占有74%的股份并有5人是董事会成员。在福特汽车公司中,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后代们牢牢地把持着这辆老爷车的方向盘,包括CEO克莱·福特在内的5名家族成员进了统共只有14个席位的“领导班子”。一些管理学的专家指出,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公司应有相互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组织体系,很多美国家族企业却将三者揉在一起。在很多人批评这种状况可能危害小股东利益、容易滋生内部腐败的同时,另一些经济界人士却认为,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非但无害而且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专门为企业作管理咨询的律师米尔斯泰因认为,在那些家族成员占有董事会和管理层席位的公司中,即使出现严重分歧,家族企业最终也能迅速达成共识,因为家族企业拥有一般企业没有的东西:维护家族和睦与财富的共同愿望。阿尔伯特·古尔文是一家生产日常消费品的美国公司,同时也是非常典型的家族企业。83岁的里奥纳德·拉文已经当了几乎半个世纪的董事会主席,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是董事会成员,而女婿博尼克则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文家族掌握着这家公司价值近7个亿的股份,是名副其实的“绝大多数”。虽然缺乏外部人的参与,但拉文家族依靠自己将企业办得有声有色,年收入达到了27亿美元。考虑到企业管理层中“内部人”过多,博尼克在过去15个月中招募了两名独立经理人,但在经营管理中,博尼克已经习惯了同自己的家人共事。“在经营中,我老是忽略企业和家族之间的区别。我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投入或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不是公司的,它们属于我的家族。”那些拿着大把股票期权、领着八位数年薪的“外人”是决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的。 家族·丑闻·犯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美国家族企业中,不乏作奸犯科、毁家败业之辈。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如下美国家族企业卷入公司丑闻:2002年9月,阿德菲亚通讯公司。创始人约翰·瑞加斯和他的两个儿子被指控非法占有数亿美元的公司财产。目前,瑞加斯父子已申请无罪辩护。2002年9月,德维斯特公司。纽约州总检察官斯皮策指控公司创始人安舒茨在募股发行中授受花旗集团下属投资银行的巨额回扣。安舒茨归还了440万美元,但否认有不妥行为。2003年2月,坎贝尔汤公司。公司同意支付3500万美元来和解一种欺骗案。检察官认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该公司通过非法手段提升公司业绩。2003年6月,瑞特·艾德公司。公司创始人之子、前董事会主席兼CEO马丁·格拉斯被控与人合谋在公司财务上做假。2003年6月,玛萨·斯图尔特公司。联邦检察官指控创始人玛萨·斯图尔特涉嫌金融欺诈以及妨碍司法公正。玛萨辞去了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务,并要求进行无罪辩护。此案明年1月开庭。(来源:经济参考报/关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