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聪明才智发家致富 将种地经验诉诸笔端 渑池农民张来方 《种地笔记》传佳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05:3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据《三门峡日报》报道54岁的张来方是渑池县仁村乡坻坞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到了那里,一提起张来方的大名,村民们便一路指引着很快把记者带到了他的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青砖绿瓦,篱笆鸡舍。见有客人,家里的女主人迎出来说:“老张下地干活去了,你们先进屋坐,我去叫。”5分钟后,一个头戴绒线帽、瘦小精悍的老人扛着农具进了院门。我们的采访就在煤炉边开始了。 仁村乡地处渑池东北的丘陵山区,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过去这里的农民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手里攒不下几个钱。1998年,儿子上了高中后,老张感到家中经济紧张。当时山里刚刚开了煤矿和铝矿,矿上的工人们吃的蔬菜都是到几十里外的城区采购。老张瞅准了这个市场,率先在村里搞起了蔬菜种植,做起了专业供应矿区蔬菜的生意。由于服务周到、经营得法,当年他即获毛利七八千元,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户。 几年后,在村里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时,老张却突然转行种起了中药。他广查资料,并四处结友求师,最终选取了柴胡、丹参、黄芩等十余种常用中草药进行小面积种植。由于在种植时就考虑了销路问题,当年他的第一批药材很快便销售一空。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开始大面积种植。销路打开后,他就开始专门做起了中药材生意。 老张是个有心人,虽然他只上到初中一年级,但他却有意将多年来种地的经验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来。他的这个主意得到了已经上大学的儿子的赞同。有了儿子的鼓励,从2002年初开始,他就正式着手写自己的《种地笔记》。 他看到农民信息闭塞、只重生产不重销售的现状,根据自己多年来摸索的经验,写了农业生产要注重统筹管理、农村种地实用科技等文章;许多农民向他求教如何种植药材,他便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写下了《中药材种植100问》,在回答中举实例、引政策、谈经验,洋洋洒洒答上几百字、甚至上千字。为了更方便与感兴趣的乡亲们交流,他又把中药种植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直至收获、销售以及如何识别药品购销中的骗局等等,用通俗的大白话编成了3000多字的顺口溜,被附近药农广为传诵。他还将自己在种地以及生活中的感悟写下来,有三句半,也有打油诗。 他说,这样一可以供自己闲下来时自娱自乐,二可以当成一笔无形的财富留给子孙。他还在农闲时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把看到的、想到的都用笔一一记录下来,整理后写成农民收入调查、农村药材收入状况调查……在渑池县和仁村乡举办的多次农业会议上,他还应邀登上演讲台,向农民们现场讲授种地经验。老张说:“咱自己种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是只摸着一块石头过河,我希望能把自己走过的弯路、收集到的经验教训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他说,虽然他的文字水平不高,但那些都是他几十年来种地种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感受,这对农民是很有用的。 (艾会宗 冯林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