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日本航天业为何“屡战屡败”(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10:03 云南日报 | |||||||
首先,专家们认为宇宙开发体制存在死角。一连串的失败表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生产厂商制造能力低下,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宇宙工学分析学家中富信夫说,11月29日发射的H2A运载火箭和大型固体燃料助推器分别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和IHI航空航天公司制造,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应该负起总指挥的责任,这需要精通总体技术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而现在火箭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全部由厂家负责。协调不够、总体检查能力欠缺,可能是H2A火箭发射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次,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欠缺也阻碍日本航天业成功。前不久,日本环境监测卫星“绿色2号”运行10个月就不得不报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11月上旬文部科学省宇宙开发委员会召开会议调查原因,邀请有关专家参加。会上,当东京工业大学材料工学专家小林英男教授向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项目负责人问及卫星零件材料疲劳断裂的可能性时,项目负责人因缺乏材料疲劳断裂知识而显出一副窘态。 小林教授事后说,这并不是太高深的问题,但它表明了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工程师缺乏其他领域的技术常识。 再次,日本航天机构判断有失误,特别是对“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是否应该延长飞行决策有误。“希望”号由前宇宙科学研究所1998年7月发射升空,总费用为186亿日元,预定于1999年10月到达火星。由于没能进入预定轨道,1998年12月两次启动助推器,从而造成燃料过度消耗。去年4月,探测器电源出现故障,为了节省能源,日本方面打算使探测器借地球重力变轨飞行,修复电源的工作从今年下半年起也一直在进行,延长飞行费用和开发费用加起来已超过200亿日元。 很多专家质问,“希望”号发生故障之后,有关方面仍认为它有希望到达火星并完成探测任务,现在看来这是否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不是一种人为的“拖延战术”? 最后,日本航天业受经验和预算不足制约。欧洲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已有130次,更不用说美俄了,而日本总共只有13次,相比之下其经验不足显而易见。运载火箭开发要通过实际发射来提高信誉,在这方面日本远远不够。此外,日本的宇宙开发预算每年为1500亿日元,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要用于国际空间站建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合作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仍在追求高技术,如H2火箭就使用了美国航天飞机用的开发难度最大的液氢发动机。 虽然这种做法曾赢得很高的评价,但专家们现在不得不承认,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只追求某一方面的高技术,增大了失败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