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投毒风波愈演愈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08:59 光明网 | |
本报驻罗马记者 穆方顺 三周前,意大利北方连续发生几起向瓶装矿泉水投毒的案件。尽管警方迅即调集了大批警力展开调查,但案件迄今仍未侦破,而且投毒案愈演愈烈。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天都有类似案件发生,投毒目标也从矿泉水扩至果汁、牛奶、可乐等其他饮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恐慌。 最初的几起案件发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曼托瓦和维罗纳两省交界地区。受害者有儿童、学生和家庭妇女。他们喝了从商场或自动售水亭购买的矿泉水后,感到咽喉和肠胃灼热,继而恶心、呕吐,最后全都住进了医院。调查发现,原来有人用注射器向塑料瓶装的矿泉水中注入了漂白水和氨水。随后一些天里,“毒水”迅速向全国蔓延,从东北部的维尼托大区到最南部的西西里岛已发生100多起“饮料中毒”事件。化验结果显示,注入饮料中的物质除漂白水和氨水外,还有丙酮、洗涤剂等。目前,内政部反恐怖局正在协调各方警治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搜捕案犯,同时收缴各类“可疑饮料”,仅在贝鲁贾市一地就查扣了15000瓶矿泉水和2000多打牛奶。 究竟是什么人和出于什么目的投毒,警方尚无明确说法。眼下还不能确认其“政治恐怖”或“生物恐怖”性质,也不能排除经济犯罪的动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牵涉范围如此广泛的事件决非个别人所为,而是团伙犯罪活动。但警方同时明确指出,这个团伙只是“一小撮匪徒”,它之所以在全国掀起大浪,是由于社会精神因素加上一些“不负责任地模仿”而推波助澜的结果。在目前报案的100多起“饮料中毒”事件中,现在只确定了33起确由“毒水”引起。日前,一名护士和两个中学生向警方“揭露”,他们为了和同伴开玩笑而在装矿泉水的塑料瓶上刺了一个眼儿,其同伴纯粹由于精神紧张而“中毒”。还有一个青年女子坦白称,她在“投毒浪潮”启发下确实投了一次毒,但仅仅是为了上电视出名。 为了确保广大公众的人身安全,当局已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全国各地商场都加强了摄像监视,收银员要负责检查矿泉水包装是否完好。卫生保健专家呼吁,人们在开瓶饮用之前先挤压和晃动瓶子,检查是否漏水、是否有泡沫和异味。卫生部长希尔基亚则干脆建议公众暂时饮用自来水。 “投毒风波”使意大利矿泉水行业遭到沉重打击。意大利共生产260种品牌矿泉水,年产量达107亿公升,其中10亿公升销往中国、日本和美国。近些天来,意境内的矿泉水销量直线下降。意矿泉水企业协会主席弗尔图纳以其直觉判断:有人试图打击意大利矿泉水产业。(本报罗马12月16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