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10:15 燕赵晚报 | |
十六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制度基础,必将引起中国下一轮经济大发展。 从宏观政策看,已经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实行,不会马上“淡出”,同时,新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开始启动。宏观政策将拉动经济快速发展。从产业角度讲,房地产、汽车、电讯、旅游、教育等产业发展的“亮点”更亮。再加之较大幅度提 目前看,中国正在走出通货紧缩阴影。历史上,每一次大发展时期往往也伴随着物价上涨。判断通胀,要看货币投放量,看市场中的货币多不多。按国际标准,物价5%~6%的上涨速度是可以接受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如果超过6%,我们算作低通胀。目前看,物价到年底会涨到0.8%~1%,如果控制不住,再继续下去,就有通胀的可能。关键看货币政策,管理严格,通胀可避免。 20世纪80年代,是农民受益明显的时代。1979年~1984年,农民粮食增产了两千亿斤;1984年~1988年,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农民收入增长较快。1989年之后,乡镇企业一蹶不振,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受阻,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有相当一部分城市职工经济利益相对受损。从表面看,似乎出现部分受益的局面。但从大多数农民和职工的实际生活水平上看,还是增长的。就农民自身来说,其收入只是与城市相比增长较慢。现在,国家也在积极拉动农村消费,把对农民的“间接补贴”变为“直接补贴”,实行费改税,取消特产税等,对农民工进城打工增收的政策比以前更宽松。 作者为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