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小平访日之路:中日关系有“变”有“不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12:5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东京十二月十九日电 题:中日关系有“变”有“不变” 中新社记者 刘莉生 日本前驻华大使、日本中国关系学会会长中江要介引用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的话、以“从‘木桥’到‘铁桥’”来形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的意义,他认为未来的日中关系应 这位二十五年前全程陪同邓小平访日、八十一岁的外交家在东京接受今日结束的“重走小平访日之路”报道活动的中国新闻代表团的采访,依然谈锋甚健。 中日关系变化超越想象 中江要介十一月下旬刚刚前往上海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国际讨论会”并发表基调演说。二十五年前,他担任日本外务省亚洲局局长,参加了两国缔约谈判,目睹了条约批准书的互换,全程陪同了邓小平一行的访问活动。退居二线之后,仍奔波于中日之间。 针对中日关系的前进还是倒退的问题,他说:“二十五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超越想象的变化。”恢复邦交初期,双方都显得心情紧张,处事拘谨,现在交往自由了,打交道习惯了,轻松了。是好是坏,很难断定。 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仍是症结 他认为,二十五年来也有没有变化的东西,那就是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它们依然经常损害两国关系。 中江说,日本真正了解过去战争的研究者很少,但大多数国民的历史认识也不都是错误的。缺乏历史认识、公开发表错误言论的只是少数人。不了解实际情况,反应过于强烈有时反而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要解决这些问题,中江要介认为需要时间。双方一步一步前进,通过个人之间、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强信任感,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今后二十五年、五十年、一百年,承担二十一世纪中日关系重任的年轻人获得正确知识、学会处理这些矛盾非常重要。 木桥、铁桥和鹊桥 中江要介不仅当过外交官,还是有名的剧作家,一直以“完霞”为笔名写作。几年前,他以《不务正业的大使》为书名,出版了一部自传。 一九八四至八七年出任驻华大使期间,中江要介创作了芭蕾舞剧本《浩浩荡荡一衣带水》,三年前又创作了芭蕾舞剧本《鹊桥》,最近已在上海歌剧院上演,上海芭蕾舞团和日本的芭蕾舞团联合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席中他希望能和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在二00四年竣工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幕式上,首先上演《鹊桥》。 中江似乎喜欢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两国关系的进程。他引用当时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比喻:“如果说日中联合声明是一座第一次架起的木桥,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就是一座铁桥,它从法律上巩固了两国关系”。他进而认为“今后应该在两国之间架设鹊桥”,“两国间每一个人都可成为一只喜鹊,大家共同努力架设鹊桥。发展日中关系,不仅是领导人、政府和政党的事情,还应该发挥国民个人之间、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反霸退潮感到不满 采访中,中江反复谈到,反对霸权是条约的核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他翻阅朱建荣等学者根据日本外务省最近披露的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前后的外交谈判内幕编撰、由岩波书店出版的新书复述道,邓小平说过,重要的是反霸权条款,反霸权不针对第三者,谁要搞霸权就要反对谁,中国谋霸权也要反对,日本谋霸权,日本人民也要起来反对。 他认为,当前世界“单极支配”现象突出,强国动不动就动用武力解决纷争,中日两国本应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但条约中的诺言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充分履行。 他提及,孙中山曾经在神户发表关于“大亚洲主义”的演说,质问日本是要成为西洋霸道的走狗,还是行走东洋的王道,中国前驻日大使徐敦信不久前在上海也强调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当今世界唯一明确记载反霸条款的双边条约。 忧虑“新保守主义”抬头 针对在日留学生感觉到周围存在不友好偏见,对“外国人犯罪”的渲染性报道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中江表示忧虑。 他认为,不论在美国还是日本,一种可称之为“新保守主义”的思潮正在泛滥。他批评说,最典型的就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他说,这种思潮引起了排斥外国人的“排外主义”,波及留学生。同时,他认为留日学生不能仅仅意识到日本的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习惯、艺术都应了解,必须以两千年的交流历史为背景看待两国的交流。 对邓小平风范记忆犹新 回顾邓小平访日往事,中江先生对邓小平充满睿智和风趣的言语记忆犹新:邓小平对政策的说明具有说服力,他在钓鱼岛问题、反霸问题的阐述引起很大反响,在新干线上的谈话广为传播。 他回忆说,陪同邓小平访问途中,他问过邓小平对日本什么感兴趣。邓小平说,他关心日本有没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蜂窝煤球,因为中国百姓冬天使用煤球,时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中江先生对身在国外访问的邓小平心中挂念百姓的一席话十分感慨。 中江最后向即将完成为期十天的“重走小平访日之路”踏上归程的记者表示良好的祝愿,并希望邓小平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