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战打了20天英国国内打了一年 布莱尔今年挺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5日10:30 新华网 | |
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打了20天,在英国国内却“打”了近一年。自此,布莱尔便麻烦缠身:百万人大游行、库克等高官辞职、与法德反目、凯利自杀、赫顿调查……人们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着大人物的尴尬表演。2003年,布莱尔过得不易。 记者请一位英国朋友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今年的英国政治,他用了一个词:“麻烦”。2003年,布莱尔跟着美国打了一场伊拉克战争。这一仗,在伊拉克打了20天,在英国国内却 今年年初,美国不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洲盟国的反对,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坚持要对伊拉克动武,英国首相布莱尔选择支持美国。 布莱尔为这场战争不惜押上了他最重要的三大政治资本。布莱尔以新工党的形象当选首相,连续执政6年多、创造了工党连续执政最高纪录,较高的民意支持率是他的首要政治资本。他经常出现于电视或其他公共场合,善于与民众对话、树立善解民意的好形象。但在伊拉克问题上,他面对2月15日爆发的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反战大游行,坚持为战争辩护,留下了无视民意的名声。布莱尔的第二个政治资本是工党的团结与活力,这也是工党能够战胜其他政党的重要原因。但他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引起了党内的严重分裂,在3月18日议会对伊拉克问题的强行表决中,工党内部出现了130多名反对者,以党内重量级人物、前外交大臣、工党下院领袖鲁宾·库克为首的三位大臣和高官愤然辞职,并形成了党内的反对派。布莱尔的第三个政治资本是他的新欧洲外交政策,精心培育起了与欧盟特别是法、德的良好关系,在充当“欧美桥梁”的外交中游刃有余。但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布莱尔坚决搭乘美国战车,不惜与法、德对立。 英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基于四个原因,一是认为伊拉克并没有构成对英国和世界安全的威胁,战争的依据不足;二是对伊战争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不符合国际法;三是一味追随美国而恶化了与法、德关系,不是明智的外交选择;四是恶化了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不利于英国的安全。所以,虽然布莱尔的参战决议在议会获得通过,战争也只打了20天,但对战争依据的质疑一直是笼罩在布莱尔头上不散的阴云。 当布莱尔5月底像战争胜利者检阅战场一样访问伊拉克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条关于唐宁街渲染“伊拉克在45分钟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新闻,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府“情报门”危机。从6月到9月,英国议会调查委员会两度调查听证、布莱尔的公关主管坎贝尔与BBC大战、武器核查专家凯利博士自杀,直到请出大法官赫顿主持法庭调查,英国首相、国防大臣、情报委员会主席出庭作证,包括政府内部文件在内的上万件证据大曝光……人们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着大人物的尴尬表演。 “情报门”之所以成为几个月内备受关注的最大政治事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怀疑和对布莱尔政府的不信任。许多人相信,即使唐宁街在“45分钟”情报上没有作假,布莱尔也在伊拉克战争理由上说了谎。英国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50%的英国人希望布莱尔辞职。《独立报》的调查显示,约60%的工党党员相信战争是错误的;超过80%的人认为布莱尔为采取军事行动而夸大了伊拉克威胁的事实;工党的支持率低到了30%。 布莱尔在战后苦心修补外交损失的努力收到一些效果,反战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先后访英。但他在国内争取民心的努力却成效甚微。美国总统布什11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发生了英国历史上在工作日举行的最大规模示威游行,这是对“二布”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抗议。党代会上布莱尔在内政改革上的乏善可陈受到尖锐批评。最近,工党推出了一项“大对话”运动,列出事关英国发展方向、人民未来生活的13个大问题广开言路征询百姓意见。但百姓反应空前冷漠。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有刻薄者用缩略语游戏把“大对话”缩写成“大骗局”。 岁末临近,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的被捕,对布莱尔来说无疑是绝好的圣诞礼物。但有分析家说,这最多只是对战争结果的加分,布莱尔必须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战争依据。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前,他将很难解脱。此时,把年初那个精力充沛、滔滔不绝的布莱尔与现在这位身心疲惫、一脸倦容的布莱尔做个比较,不难看出,布莱尔这“麻烦”的2003年过得不易。(《人民日报》/施晓慧)(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