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地震惨痛教训启示: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2日11:10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2月16日,伊朗古城巴姆发生里氏6.3级强地震。地震在对该城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同时,带来了不可思议的人道灾难——死者人数预计达5万。无独有偶,在过去5年中,阿富汗、土耳其、印度、萨尔多瓦、阿尔及利亚都曾发生规模类似或者略小的地震。这些地震造成超过6万人死亡,上万人无家可归。 天灾不可避免,但是,地震所造成的可怕人道灾难和财产损失完全可以避免或减轻 伊朗位于数个断层之上,近年地震频繁。有统计称,伊朗自1991年以来已发生大小地震近1000次,共有1.76万人丧生,5.3万人受伤。就在今年8月,此次发生地震的巴姆市曾发生过一次里氏5.7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何伊朗的每一次地震均能造成巨大破坏?教训是什么?虽然我们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却可以把地震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地震发生前做文章,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普及公众对地震的认知,改进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紧急情况应答机制。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灾前防御措施费用高昂,并非每个国家都负担得起。但铁的事实是:这些防灾措施的费用绝对低于因未采取防范措施而造成的财产和生命损失。把钱花在数万人牺牲之前当然要比花在人死之后要明智得多。 在本次伊朗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巴姆市,90%的居民住宅再也不适合居住。早期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都被震塌。当一个社区失去它的核心建筑和基础设施后,它就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它要重建只能求助于大量的外部援助。虽然国际援助和人道同情是应对灾难的方法,做好灾前防御才是解决地震问题的根本办法。 因此,当人们把赈灾重点从搜救幸存者转移到重建巴姆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把人力和财力投入到训练当地建筑工人如何建造抗震建筑上。在过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国家发生地震后,善意的援助组织总是急急忙忙为无家可归的灾民搭建一些抵御恶劣天气的水泥房子。很多时候,这样的房子是空的。当地人宁可重建符合他们传统的,但抗震能力很差的房子。 现在是已经领教到地震可怕的巴姆人和当局采取措施、增强该地区的抗震能力的时候了。巴姆城已是一片废墟,有许多房子需要重建或者大修,训练合格的建筑工人,修建能够抗震的房子,有效抵御下一次地震的袭击显然是当务之急和百年大计。这不仅是所有资助伊朗重建的地方银行、国家银行以及国际援助组织所应该想到的,也是所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接受的前车之鉴。(韩榕华) 相关专题:伊朗发生里氏6.3级地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