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巴和平“路线图”:路漫漫,其修远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2日15:29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月2日电 耶路撒冷在告别2003年的时候,寒冷而阴晦。同往年一样,这里将不会有任何的新年庆祝。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新年已经分别在10月和11月过完了。《瞭望》刊文回顾过去一年,称这是一个由六大关键词主导的一年:伊拉克战争、隔离墙、“路线图”、阿拉法特、沙龙和日内瓦协议。 伊战结束以巴冲突局势依旧 在美国总统布什游说各国支持攻打伊拉克的时候,他向英国首相布莱尔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承诺,一旦萨达姆的问题成为过去,他将把焦点放在解决以巴冲突上。但是,以巴问题并没有在伊战结束后获得有利的地位。 实际上,美国并没有在伊战后给予以巴冲突投入更多精力,相反还减少了努力。在布什战后首次、也是他就职以来惟一一次中东之行中,没有谈对巴勒斯坦建国至关重要的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或1967年边界问题,只是谈了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如安全问题、改善巴勒斯坦人生活条件问题、拆除某些“野蛮的”定居点问题等等,这显示美国的以巴努力仍然只是姿态性的,路线图提出2003年巴勒斯坦建立临时国家的目标眼看就要落空,在2005年建立正式国家的目标也没有任何保证。 进入2004年,由于面临美国大选,布什将更会在以巴问题上保持谨慎,为了不得罪能量巨大的亲以选民团体,同时也为了腾出更多精力解决选民普遍关心的国内经济问题,布什将更不会向以色列施加压力,同时美国对以巴问题的介入力度也很难太大。 隔离墙成为冲突新焦点 以巴冲突传统上有三大焦点,即领土边界问题、耶路撒冷问题和难民回归问题。在过去一年里一个新的争执点又出现了,这就是隔离墙。 修建隔离墙的建议最早是以色列工党在和谈搁浅、安全局势严重恶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目的仅仅是阻止巴方极端分子进入以色列。这一隔离设施最初计划的路线,是沿着1967年战前边界,即包括巴民族权力机构在内的国际社会公认的以色列合法领土的边界修建。但是,提出这一计划后不久,工党就因为与沙龙的右翼联盟严重失和而退出政府,而隔离墙在代表定居者利益的右翼政党的左右下,其位置逐步向巴勒斯坦境内推移。 隔离墙一期工程已经把部分巴勒斯坦领土圈进以色列一侧,其二期工程更是大幅度向巴境内延伸,不但把80%的以色列定居者圈进来,而且还把30多万巴勒斯坦人也圈进以方一侧。 隔离墙的预算原来是4亿美元,现在已经增加到10亿美元,有人估计最终的费用将达到2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以后维持和驻军的费用。在巴方领土上修建如此设施齐备的永久性隔离设施,一句“没有政治目的”说法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路线图”计划刚启动就搁浅 和以往的和平方案相比,“路线图”的核心理念在于规定了巴勒斯坦建国的时间表,这让巴勒斯坦人看到了和谈的切实希望。但是,除了明确了这一目标之外,这一计划对和谈道路上肯定会碰到的各种坎坷和障碍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解决之道,这就注定了这一计划只能是一个路标,而不是“路线图”。 这一计划启动后,以方虽然也曾释放了一些被关押巴勒斯坦人,但这些人大部分本来就快要服刑期满了。巴方虽然曾经表示要打击恐怖主义,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有关极端组织也曾宣布停火,但是双方的相互暴力并未真正终结。 作为旨在为以巴冲突寻求解决方案的计划,“路线图”的条款并不是以巴双方提出的,而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中东四方强加的。同时,由于以巴实力相差悬殊,计划的事实必须依靠国际监督。但是,在执行中,巴勒斯坦指责美国为以色列开脱,以色列则怀疑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在捍卫巴勒斯坦的立场。这样,当事者本身缺乏热情和信任,监督者又缺乏权威和公正,这是导致这一计划搁浅的症结所在。 奥斯陆协议的设计师之一、以色列前司法部长贝林最近评论说:“在路线图启动后,以色列没有冻结定居点建设,巴勒斯坦也没有采取明显的反恐行动,美国对和平进程的监督则一败涂地,各方没有履行计划所规定的义务”。 阿拉法特历经威胁依然大权在握 今年以来,在自杀性爆炸依旧、和平遥遥无望的冲突局势下,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空前地成为以色列朝野的靶子。曾经并不引人注意的“驱阿”问题在今年成了主流,并且成为以色列内阁的正式决议。但是,民意有时候就像香水,闻起来很好,吞下去可不行。将驱逐阿拉法特的决议付诸行动的政治、外交和策略上的严重恶果,使以色列政府的“驱阿”实际上成为空炮。 为了架空阿拉法特,美国逼迫巴勒斯坦修改宪法设置了总理一职。第一任巴方总理阿巴斯上台后,美国总统布什亲自捧场,拉着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约旦的亚喀巴和阿巴斯举行了三方峰会。此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多次赴巴会见阿巴斯。为了避开阿拉法特,鲍威尔和阿巴斯的会见无一例外都安排在死海荒漠中的小城杰里科。但是,人为绕过实际上并没有大权旁落的阿拉法特导致阿巴斯政府一事无成并最终于9月6日垮台。 阿巴斯辞职后,原巴议会议长库赖受命组阁。一开始他也试图仿效阿巴斯,向阿拉法特对武装力量的控制权提出挑战,但在遭遇两个多月的碰壁和“政府危机”后,库赖终于向阿拉法特妥协,组建了依然由阿拉法特控制武装力量并且阿拉法特亲信占大多数的新内阁。 从去年6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中东问题新政策讲话,正式宣布阿拉法特“应该走人”时起,美国和以色列为了扳倒阿拉法特可谓费尽心机,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说明,在目前的巴勒斯坦政坛,只有尊重并获得阿拉法特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以色列所有驱阿努力所获得的惟一成果。 沙龙扮演“和平先生”但诚意令人怀疑 作为以巴冲突中强硬派的代表,曾经强行登上有争议的耶路撒冷圣殿山从而直接引发本次巴以暴力冲突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在过去一年里软化立场、调整路线的举措值得注意。曾经坚持不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不撤离定居点和不分割耶路撒冷“三不”政策的沙龙,除了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尚没有明确表态外,在巴勒斯坦建国和定居点问题上都已经软化了立场。 今年5月,沙龙说服以色列内阁正式接受了“路线图”计划,这表明他已经接受通过巴勒斯坦建国来解决以巴冲突的方案,巴勒斯坦建国已经不再是和谈的一个障碍。同时,沙龙在过去一年里多次下令拆除了一些非法的定居建筑,并表示要做“痛苦的让步”,最近更是明确表示痛苦的让步是指“领土让步”。 但是沙龙的路线调整并不表明以色列已经准备为恢复和推动和谈做出实质性的让步。沙龙也从来没有透露他可以让步的底线。沙龙依然不承认1967年战前的边界绿线是以巴合法边界,沙龙斥责将耶路撒冷分割给巴勒斯坦人的提议是犯罪和叛国,沙龙在隔离墙问题上依然态度强硬,同时,目前扩建的大部分定居点都是在沙龙任期内完成的。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中,以色列有160人死于冲突。然而,在本次“阿克萨”起义中,以色列方面死于冲突的人数已经超过800人。在经济方面,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期间以色列经济仍在增长,但是最近两年以色列经济持续出现负增长,目前的失业率更是超过10%。在安全和经济双重压力下,适当地做一些和平的姿态,应该看作是沙龙转移国内批评的无奈选择。 民间和平协议走上前台受到欢迎 在戴维营和谈失败、双方重起暴力冲突的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尽管血腥不断,但是在冲突中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已逐渐形成了共识。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意识到“土地换和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至少应当把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还给或者按照等额原则补偿给巴方。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也认识到,除了和平不会有别的选择,在历次战争中离开原以色列家园的难民再回以色列已经不现实了,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家并不是为了让难民住在对面的犹太国家里。 以巴民间和平人士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在此前的以巴和平方案中,无论是先自治、后建国的“奥斯陆协议”,还是主张先建国、后谈判的“路线图”计划,虽然明确了“土地换和平”和“巴勒斯坦建国是解决冲突的惟一途径”的原则,但在实际上都回避了以巴最终边界、耶路撒冷归属和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等最为棘手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在随后的执行中陷入困境。而日内瓦协议则侧重于这些最棘手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所有该协议被许多评论人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大胆和最彻底的和平方案。 以巴冲突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说,都是一场考验双方及人类智慧和忍耐力的超级马拉松。但是,任何长跑都会有终点,以巴冲突的终点就是一个当事双方和国际社会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并且顺利实施的和平方案。现在,这个方案的轮廓似乎已经出现了,这就是今年10月中旬草签、12月份正式签署的以巴非官方的和平协议:日内瓦协议。(聂晓阳) 相关专题:巴以局势急转直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