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解读日本勘测西太平洋大陆架计划--大陆架之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4日06:02 信息时报

  以一千亿日元博价值几十万亿日元海洋资源的开采权,日本手中的算盘打得可谓“精明”。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它又是个资源穷国,在面积狭小的日本列岛上,除森林和水利资源外,石油、矿产等发展工业必需的天然资源极度匮乏。日本作为四面邻海的国家,在陆地资源无法拓展的情况下,更加重视海洋资源开发的潜力。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这些海域中埋藏着价值数十万亿日元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对日本政府来讲,这里无疑是解决日本能源缺陷、确保日本经济安全的“福地”。

  日本梦想变成资源大国

  对于日本此次大规模勘探大陆架是为了谋求更多资源开采权的说法,绝大多数人不会表示反对。自然资源贫乏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天生弊端,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它又是个资源穷国,在面积狭小的日本列岛上,除森林、水利资源外,石油、矿产等发展工业必需的天然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如何确保资源安全历来是日本政府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岸线非常长。按照日本政府1996年统计,其海岸线共达33899公里,领海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渔业水域361万平方公里,200海里水域面积429万平方公里。可见日本的“海洋国土”面积远远超过其领土面积,这一岛国特征不仅使日本可以享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为其开发海底资源、发展海洋运输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世界主要邻海国把国家发展的眼光逐渐转向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本作为四面邻海的国家,在陆地资源无法拓展的情况下,自然更加重视海洋资源开发的潜力,如何扩大海洋资源开发的范围也就成为日本政府关心的重点。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开拓海上资源开采范围,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对海洋,特别是对大陆架的调查、勘测工作。日本海上保安厅早从1983年起就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和大陆架的资源情况进行多方面调查。日本政府有关方面认为,如果日本能够将目前的大陆架外侧界线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开始,向外延伸至350海里处,日本就有望解决困扰它发展几百年的资源问题,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日本政府一名高官去年底就表示:“如果这些海域65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全部归属日本,日本成为资源大国将不是一个梦。”

  能源短缺之苦体会深刻

  “先天不足”使日本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十分渴求,而经济的崛起更加深了这一认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研究资料表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依赖十分显著。

  在二战后最初的10年里,日本恢复了经济并进行了经济改革,实现了由统制经济向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变。自此,日本经济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于1968年超过前联邦德国,跃居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二位。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使日本对能源和矿物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日本在1955年即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以前,能源进口率只有20%,到1970年增至80%,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竟达88%。

  作为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对“缺油少料”的印象十分深刻。1973年、1978年国际能源市场两次石油涨价对日本一些大量需要石油资源的产业冲击很大,如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生产活动成本大幅度上升,发展受到能源限制。能源危机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破坏有如灭顶之灾,以致人们用“休克”一词来形容它给日本带来的冲击。虽然日本经济没有被冲垮,并抓住石油危机的机会成功转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使日本生产的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轿车等开始畅销全世界,但能源的安全供应无疑使任何后来的日本政府都不敢掉以轻心。

  日本对外来资源的需求中,对能源的需求处于最重要地位。日本能源的特点之一是对单一能源的依赖过高。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了50%,而且这些石油的80%是来自于中东,核电比重很大,发电量占发电总量近40%,但是发电所需的核燃料依然依靠进口。天然气能源使用量低,到1998年天然气消费只占能源消费的12%。对于此种对单一能源过度依赖的现状,日本能源研究机构2002年的报告认为,日本要增加天然气能源比重,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经济恢复需要资源安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低迷的调整时期,虽然众多的研究把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归咎于泡沫经济和银行坏账等因素,并谋求通过体制改革摆脱此种局面,但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要把长期低迷的经济恢复起来,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不断谋求资源供应的安全,没有安全的资源保障一切都是空谈。

  保资源安全日本双管齐下

  21世纪日本经济面临着更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这是因为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对矿产和能源的需求在加大,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诸多困难,这就决定了在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中石油等重要资源还将占相当大比例。今后依赖石油的产业其能源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因为石油的开发不是无限的,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在扩大,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世界的石油消费量将比1990年增长76%。现在日本一次能源供给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占比例还高达83%,这个比例对21世纪的日本经济亮出红灯。

  一国产业的兴衰既有内因作用,也受外因影响,影响日本产业的内因可以列举很多,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是历史的、客观的内部制约因素,日本超越这个制约因素的做法主要有两种:提高内部利用效益和向外扩张,这就要求其在大力开发新能源、研究更加节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其有可能获得开采权的地域和海域进行勘探和开发。

  海洋资源提供发展优势

  日本列岛自然资源贫瘠,不仅没有足够的耕地生产粮食等农产品,有开采价值的矿藏也不多。战后初期尚有一些煤炭、铜矿资源等可以开采。如今,最后一口煤矿也关了门。可以说,从粮食到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各种工业原料,都靠进口。因此,日本一方面要保证来自他国的资源供应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寻找和扩大新的资源开采领域。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无数次战争,几乎都是在陆地进行,或者是为了争夺陆地而展开的。从亚速战争开始,直到拿破仑兵败特拉法尔加,可以说,人们都不是在争夺海洋,而只是在海洋上争夺。海上作战不过是陆上争夺向海洋的延伸和扩展,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开拓和霸占陆地疆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局限,尚不能意识到海洋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类在对大自然进行占有的程度上还未提出更进一步需求。随着人类自身和经济的发展,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已变得越来越尖锐,迫使人类将对大自然进行探索的目光转向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

  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成就已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海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而多方面的。海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不少资源的储量比陆地大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有资料表明,世界海洋水深300米以内,仅石油一项,其地质储量就达420亿吨。因此可以说,海洋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是世界各国夺取经济优势的新战略空间,有人因此把海洋称为“第六大洲”。就是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战略空间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尽力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允许范围内有所作为。

  垂涎大陆架资源毫不掩饰

  据科学家和探测家的描述,日本此次所谋求的扩张大陆架的西太平洋海域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带。例如,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开发的石油资源,主要是从新生代第三纪(6500万年~200万年前形成的)岩层中发现的。钓鱼岛列岛的海底是新生代第三纪的沉积盆地,具有理想的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构造条件。据我国有关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30亿~70亿吨(亦有材料说,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

  西太平洋地区大陆架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日本并不掩饰其垂涎的野心。日本原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去年在国会就大陆架调查问题进行答辩时说,这些海域中埋藏着价值几十万亿日元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对日本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日本官员估计,仅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藏量就高达1095亿桶;日本生产航天航空器件、高精度机床等高科技产品所需的钴、锰、镍等稀有金属全部依赖进口,在这片大陆架地层中,钴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1300年,锰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320年,镍的储量够日本使用100年;那里还埋藏着够日本使用100年的天然气,丰富的、被认为可以代替石油的“可燃冰”(即含有甲烷的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渔业资源,这些加起来总值简直是天文数字,如果申请成功,“天然资源大国”的梦将不再遥远。(本段数据据《环球时报》)

  资源大国梦一厢情愿

  【专家点评】对于日本扩张大陆架主要是出于资源上的考虑,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天青认为此种说法并不尽然:日本岛的大陆架全是火山岛,火山岛是不产石油的,稀有金属方面也不占优势,因为火山成岩的时间与花岗岩不同,花岗岩是在长期的时间里,比如一千年里,慢慢沉积,而火山岩的矿产也是一层一层堆积的,分布较散。日本要勘测的大陆架确实含有不少钴、镍之类的金属,但这些金属是呈结核状储存,就是说像存在一个一个的恐龙蛋或者珍珠里。如果要开采,就得用机械手把它们一个一个搜集起来,然后开采。这种开采方法成本高昂,大概只会出现在有关未来世界的科幻小说里。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国家会开发火山岛的大陆架的。省力省钱的是用拖网法,拖网一拉,所有的东西都摧枯拉朽一块弄上来,但这种方式严重破坏海底生物环境,至少50年内无法恢复,这种做法必然会被其他国家、联合国谴责。如果日本在勘测过程中突然发现特大的金矿银矿钻石矿,那收获就大了。但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火山爆发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是可以形成钻石之类的东西的。日本在勘测过程中会有所发现,但是最重要的石油啊什么的没有。

  专家释疑

  日本试图通过大规模勘测以获得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认可更多的大陆架所有权以来,相关的报道经常见诸于媒体,有的报道称日本谋求扩张大陆架,有的则称日本扩大领海或者专属经济区,为此,我们走访了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肖玲,得到相关概念的名词的准确解释。

  大陆架

  地理学上认为,沿海陆地从低潮线起向深海方向缓缓倾斜,延伸到坡度突然转折变陡处的整个缓坡状地带。有些地方缺失,有些地方达1300公里,平均宽度75公里,平均水深130米,平均坡度为0.1度。地质结构与相邻的大陆一致。如果地质结构不一致,则不能够定义为大陆架,这是决定大陆架的首要因素。

  另据联合国规定,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和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援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只要能在地壳性质等方面提供足够论据,大陆架范围最远可以扩张至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之外的大陆架地层中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海床上或海床下不能移动或其躯体须与海床或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属该沿海国所有,但该海域捕鱼权须与他国分享。

  专属经济区

  为领海外侧特设的海域。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从测算领海基线算起的200海里海域。沿海国对该区的水域、海底及其底土的一切经济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保护,对在该地区防止海洋污染和限制科研活动等,行使排他管辖权。但不妨碍在该海域的航行、空中飞跃以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目前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宣布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法律。

  领 海

  国家主权所管辖之下的临接海岸的海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领海宽度规定不一,从12海里到200海里不等。但是目前联合国规定的是12海里。领海属于国家的主权管辖范围,行使与领土相同的主权。

  【专家点评】肖玲副教授:设定上述概念的目的均是各沿海国为争夺沿海海域的排他管辖权而寻找依据。大陆架是地质概念,因此,一国在宣称扩大大陆权所属权时,必须拿出地质结构与相邻的大陆一致的勘测证据。

  而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属软指标,均是人为规定的海洋区域,人为因素较明显。世界各国对领海宽度规定不一,各个国家对自己领海的不同规定主要依据各自的海洋利益进行,这种情况下跟大陆架的规定无关,因为大陆架在勘测方面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在一些国家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进行大陆架勘测的情况下,有些国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自行规定领海的范围。在148个沿海国家中,有81个(占55%)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其次是33海里,再次为200海里。但是目前联合国规定的是12海里。

  专属经济区的情况与领海相似。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宣布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法律,因此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也不具有广泛意义,各个国家会依据各自的利益需要选择不同的标准。

  本版采访/撰文 瑜虹 张哲 黎明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全新服装服饰市场再掀抢铺狂潮
任你邮冬日送好礼 瑞士天梭名表+联想掌上电脑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
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手机》-来电
·梅艳芳 床前明月光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手机搜索,英明选择!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一生物系女生第一次见男友脱裤子,先是一愣,继而大笑…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