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勇气号登陆火星说起:美国这边风景为啥独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4:42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日本“希望”号探测器未到火星就提前终结使命,欧洲“猎兔犬2”号登陆器至今下落不明,1月4日美国“勇气”号火星车终于不负众望成功登上火星。近一时期,火星探测就是这样在挫折与成功的交叠中艰难前行。挫折后的反思与部分的成功一方面愈发坚定了人类探测火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太空探索离不开一个国家强大综合国力的支持。 火星探测素来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著称,是否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主导着各国火星探索的成功与否。常人对火星探测的关注往往仅限于探测器的发射、探测器登陆火星以及探测器在火星上的新发现等。事实上,探测火星过程中的上述几个关键阶段,是对大量高精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考察与总结。轰轰烈烈的火星探测活动背后,是人类在航天、遥测、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领域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一个国家只有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都过硬了,它勾勒的火星探索蓝图才能有顺利实施的保障。美国“勇气”号火星车的成功登陆再次向我们作出了证明。 41年来,在人类发起的30多次火星探测活动中,美国占了约一半。虽然其中多数以失败告终,但科学家在探测器发射、探测器能源供应、探测器着陆方式和技术以及火星环境探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欧洲宇航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和日本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就显得有些“根基不稳”。 过去,欧盟航天业一直专注于卫星制造和商业火箭发射,避免参与美俄载人航天、外太空探测等项目的竞争。近些年来,尽管欧洲航天局在探月以及木星和火星探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验上都与美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去年6月发射的“火星快车”探测器也只不过是欧洲航天局在火星探测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火星快车”携带的“猎兔犬2”号登陆器遇到挫折并不意外。与此同时,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的“半途而废”,也同样暴露出日本在技术与经验上的差距和不足。另外,环境监测卫星“绿色2号”报废和H2A火箭发射间谍卫星失败等也说明日本在航天技术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科学研究纵深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重大成果的出现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在高成本的航天研究领域,各国技术上的拼抢,实际上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高投入也许并非意味着绝对的高成功率,但成功的背后一定少不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事实上,火星探测起步于原苏联。1962年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被公认为人类迈向火星的第一步。此后,虽然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不断在火星探测方面进行尝试,但终因国家财力不如人,被美国甚至欧盟抢了先机。反思2003年航天领域的“屡屡败绩”,日本也得出了相似结论。日本专家认为,该国每年约为1500亿日元的宇宙开发预算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要在航天技术上追赶“先人”,难度可想而知。 如同载人航天,星际探索一方面显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也推动着各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提高。探测火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只是暂时的,都挡不住人类迈向宇宙更深处的步伐。可以预见,在不太久的将来,以人类登上火星为标志的星际探索浪潮必将掀开人类进军宇宙的新篇章。(来源:科技日报/李雪梅钱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