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北航空泄露乘客资料惹争议 自由与安全孰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9日13:44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美国,个人隐私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法律和伦理传统的双重保护。然而在9·11事件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开始以“安全”为借口,屡次试探“自由”这条高压线。去年9月,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因被暴露曾向第三方提供其500万乘客的旅行资料而惹祸上身,不但声誉受到影响,还遭到一些旅客的起诉。而近日,在美国排名第四的西北航空公司也被迫承认,它曾应政府的要求将乘客的资料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 ***1000万乘客资料被泄露 1月17日的《华盛顿邮报》网络版刊登了一篇报道,披露西北航空公司已经承认,它曾将2001年中某几个月的乘客资料提供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供该单位进行实验,其目的就是判断政府是否有可能从乘客资料中挖掘出有用信息,以便对恐怖分子加以识别。 虽然双方一直对他们的行为严格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电子隐私信息中心”根据美国国会1966年通过的《信息自由法案》,要求联邦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和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他们公开有关档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陷于被动局面,西北航空公司承认,它曾为NASA下属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提供了该公司一段时间内的乘客资料。“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法律顾问透露,涉及到的乘客多达1000万人。 ***安全是牺牲自由的借口? 西北航空公司一名发言人证实,“9·11”之后他们参与了NASA的一个安全项目,目的是协助政府开发加强航空安全的新技术。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西北航空有责任和义务为了国家安全与联邦政府进行合作。声明说:“本公司的隐私政策是禁止出于商业目的向第三方出售乘客的个人资料。但目前的情况另当别论,因为我们只是向政府机构提供数据,以供他们进行与航空安全相关的特殊科学研究。我们确信,乘客的隐私可以得到保障。” 虽然西北航空公司的理由冠冕堂皇,然而“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法律专家却指出,美国联邦法律明文规定任何机关与个人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收集个人信息,更不允许将个人信息刊登在出版物或是将个人信息做为记录来保管。而法律授权的个人信息收集也仅限于该信息的直接用途,而不允许任何间接或第三方使用。因此,该组织已准备向运输部提出控诉,要求对西北航空公司的行为进行调查。此外,他们还打算对NASA提起诉讼,要求其公开更多的秘密项目信息。 ***西北不是第一个泄露资料的航空公司 西北航空公司的行为让人们想起了不久前的2003年9月,一家名为“捷蓝”(JetBlue)的年轻航空公司一下成了美国人关注的焦点。这家成立仅三年多的小公司为旅客提供低廉的票价和周到的服务,也是一片低迷的美国航空业里为数不多的几个盈利公司之一。然而《有线杂志》一篇调查报道却使它的声誉在旅客心中大打折扣。 报道称,“捷蓝”承认,在联邦运输安全管理局的介绍下,它从2002年9月开始向国防部的一家名为“火炬概念”的承包商提供500万乘客的旅行日程,用以测试五角大楼一项同航空安全无关的工程。而“火炬概念”又从另一家数据集成公司购买了一些补充性参照数据,包括收入、职业、机动车拥有情况、子女数目和社会保险号码等。随后公司的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购买到的敏感的个人信息结合到一起,用以开发一种旅客概况速描系统。 在没有事先通知“捷蓝”的情况下,“火炬概念”于2003年2月在一个科技会议上发表了名为“国土安全:航空旅客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借此向美国军方表明该公司的计算分析具备了预警功能。在这篇长达23页的报告中甚至有一页包括了一个旅客的真实出生日期和他的几个联系地址。虽然该旅客的姓名、电话号码和社会保险号码被遮盖了起来,但还是引起了人权团体和一些旅客的极大愤慨。 消息披露后不到一周,“捷蓝”航空公司就收到了250多封电子邮件。为了回应不安和愤怒的客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戴维·尼勒曼立即发电子邮件向乘客道歉并作出了解释。尼勒曼在邮件中说公司将乘客的资料提供给“火炬概念”公司是“错误”的,但强调说这些一年前提供的个人信息不包括信用卡情况或社会保险号码,而且从来没有将这些信息交给过政府机构。 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立刻起草了一份正式文件,要求国防部与运输安全管理局销毁所有相关的数据。而一些乘客也正式起诉“捷蓝”航空公司违背自己的隐私政策,也侵犯了旅客的隐私权。美国国土安全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宣布开始调查这起事件,并雇佣了审计公司来审查这家公司的隐私政策。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捷蓝”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时,西北航空公司还发表了一个正式声明,宣称自己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如果查阅2003年9月23日的《纽约时报》,该公司发言人科特的原话历历在目:“我们不会向任何人提供这类信息。”但当记者在1月17日晚再次采访科特时,他却拒绝评论去年的声明是否准确。 ***自由与安全的争论还将继续 由于美国政府认为航空器是最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来发动袭击的工具,因此一直不遗余力地加强航空安全措施。除了完善安检措施外,它还希望利用科技手段来协助甄别乘客。CAPSSⅡ就是迄今比较成功的一套系统。这套系统运用基础数据来快速识别乘客情况,并将他们分为三类:年轻的中等收入房屋拥有者,年长的高收入房屋拥有者与其他特殊旅客。那些被列在恐怖分子观察名单上的人将会打上红色标记,遭到逮捕或被剥夺乘飞机的权利。标上黄色记号的乘客在机舱入口处会受到较为严格的检查。而那些被验明正身与恐怖分子或通缉犯无关的旅客将会被标上绿色记号,对他们的检查也会相对较为简单。 美国政府的这种做法不仅受到了人权组织的抗议,也遇到了不少来自航空公司的抵制。也难怪,现在美国航空业如此萧条,各个航空公司“巴结”乘客还唯恐不及,又有谁愿意在隐私问题上得罪“上帝”呢?(子夜) 相关专题:恐怖阴影笼罩美利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