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两位法国老外交官的中国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4日08:42 海南日报

  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记者在巴黎采访了两位法国老外交官,一位是第一个法国议会访华团成员,另一位是为中法关系的发展作过贡献的“终身大使”。40年过去了,昔日的青年外交官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然而,当记者和他们谈起中法建交这段历史时,他们满面春光,笑声朗朗,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他们感叹地说,多么伟大的事件,多么难忘的历程……

  “我很早就爱上了中国”

  在巴黎西郊讷依市一幢三层小楼的大厅里,法国老外交官安德烈·贝当古凝视着1964年2月法国议会代表团与中国领导人的合影,回味良久。因年代久远且年事已高,他已不能一一辨认照片上的每个人。但他指着毛泽东主席对记者说:“你们看,毛泽东当时70岁,一点都不显老。”

  贝当古当时担任法国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副主席,是法国第一个访华代表团6位成员中最年轻的人,也是迄今惟一健在者。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60年代初法国议会就成立了亚洲组,专门研究法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1963年10月参议员艾德加·富尔受戴高乐总统委托赴北京作半官方试探性访问。几经周折,1964年1月27日两国发表了建交联合公报。说到这里,他感慨地说:“富尔已于1988年作古,他若知今日法中友好关系盛况,定感欣慰。”

  85岁的贝当古动作虽然不再敏捷,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到毛泽东,他兴致高昂,绘声绘色描述毛泽东高大魁梧的形象。他对毛泽东只谈大略不问细节且极具幽默感的讲话风格钦佩不已。他神秘地对记者说:“你们知道吗,毛泽东告诉我们他读过戴高乐的传记,读过关于拿破仑的很多书,他对基督教懂得比我还多!”

  此时,秘书送来他珍藏的那一时期的报刊,贝当古拿起报纸,对记者念起了一篇题为《法国人到了毛泽东的家》的报道。当读到“毛泽东对法国人说‘美、苏帝国主义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中国人绝不答应’”时,他仰头大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回到了与毛泽东主席会见时的情景中。

  采访原定30分钟,但时间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两个半小时,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戴高乐到希拉克,贝当古越谈兴趣越浓。最后他动情地说:“我很早就爱上了中国。法中建交之初,我有幸近观中国、见证历史,这使我可能比大部分西方人更能领会中国的独立和坚忍,亦更能分享中国人成功的荣耀。对中国人民,对法中关系,我心底里全是美好祝愿。”

  “我常有诗兴,中国意味着激情”

  克里斯蒂安·多马勒这个被法国政府授予“终身大使”荣誉称号的人,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在老一代外交官的眼中,他也是一位中法关系发展的见证人。

  在巴黎16区多马勒钟爱的一家中餐馆,记者见到了这位已86岁的老人。1970年,多马勒随贝当古访华,那时他是法国外交部负责双边经济事务的官员。没有想到,老人为了这次采访,特意带来了他保存的厚厚的当年中国行日记。他一边翻着厚厚的日记,一边对记者说,上个世纪70年代他先后4次访华,亲眼看到中国的伟大文明和伟人毛泽东的真容,这是他外交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多马勒在他写的回忆录中详尽描述了初次访华受到毛泽东接见的情景。他向记者特别强调说,毛泽东在会谈中15次提到戴高乐的名字。“15次!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戴高乐也讲过很多次他要访问中国。如果说,对中国人而言戴高乐就是法国的形象,那对法国人而言毛泽东就是中国的形象”。说到这里,多马勒黯然地说,建交之后,法中两国国内形势复杂,戴高乐访华夙愿难偿,两位伟人始终不曾会晤,给世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多马勒郑重地说,40年前法国率先承认中国,首先就是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采访结束时,多马勒邀请记者去他家里看历史照片,并递给记者一叠稿纸看,那是他以中国、以毛泽东、以法中友谊为主题所写的诗篇。他说:“我不以诗人自居,但我常有诗兴。对我来说,中国这个名字就意味着激情。”

  新华社记者梁贵和刘芳

  (新华社巴黎1月23日电)

  (来源:海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