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为争观众改数字敢犯罪 收视率逼疯日本电视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13:01 新华网
一对日本青年正在收看电视节目。
  收视率能左右编导的晋升

  日本人统计收视率就像做电子产品,精心细致、一丝不苟,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收视率排行榜。如:历年最高收视率前50名、年度最高收视率前30名、同一节目的历年收视率集大成,等等。另外还有按节目类型划分的各种排行榜。这些排行榜每天登报,让人不看都难。最绝的是,有的收视率统计还精确到分、秒,如所谓的最后一分钟收视率、最大瞬间收视率等。

  按冠冕堂皇的说法,收视率只是电视台提供给广告商的参考数据,难以显示节目质量的好坏。但对迷信数字的日本人来说,收视率已成了决定节目死活和身价高低的惟一标准,也是衡量一个电视台和电视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在日本,一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上去了,节目预算就能增加,制片人、导演就可以加薪、晋升。若收视率落在后面,节目很可能会遭到停办的命运,制片人和导演也会跟着倒霉。于是,林林总总的收视率统计就像一条条皮鞭,抽打得制片人和导演团团转。

  为拼收视率,竟和犯罪分子做交易

  在日本,各电视台血拼收视率的最大战场是在新年前后。公营电视台NHK的守岁节目是红白歌会大赛,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晚会,是传统的高收视率节目。而民营电视台为了从中分得一杯羹,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综合收视率拼不过,就用巧劲儿拼单项奖。于是,它们把目标瞄准了瞬间最高收视率。而在瞬间可创高收视率的便是扣人心弦的竞技类节目的胜负瞬间。几年前有家民营电视台搞出一台“红白艺人脱衣大赛”,让分成男女两队的著名艺人玩猜拳游戏,输一次罚脱衣一件。最后,观众可以透过磨砂镜头窥见男女艺人的裸体剪影。结果,这一节目因过于色情粗俗而遭到许多观众的批评。今年也有好几家电视台做了竞技类节目,其中有一家的大相扑决斗瞬间收视率果真超过了红白歌会。这一消息立刻成为今年元旦各个媒体炒作的新闻,该电视台编导也因在瞬间扳倒了红白歌会而大出风头。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结果是各种怪异节目层出不穷,话题品位也一路下滑,总爱围着下半身打转,就连以真实为本的纪实类节目也玩弄起各种弄虚作假的花招。比如,追踪犯罪团伙的纪实片在日本一直是个很火的题材,特别是把镜头深入到犯罪团伙内部而不动用偷拍手法更能吸引眼球。于是,一些非常有“追求”的导演便和犯罪分子暗中勾结。比如,有家电视台在得知犯罪团伙将去市民家中行窃的情报后,非但不去报警,反而和犯罪团伙做起了交易,结果一个偷,一个拍,配合得相当默契,而那家市民却惨遭劫难。另一家电视台为“真实”地拍摄“飞车族”扰乱交通和治安秩序的纪实片,竟然像拍电影一样用日元把“飞车族”请到导演指定的现场,当场飞车扰民一番。

  用钱买通观众看自己的节目

  最近轰动整个日本的收视率丑闻花招更怪,其丑角就是获得收视率四连冠的“日本电视台”。在日本,收视率调查由一家专业公司负责,“抽样观众”的名单也是被严格保密的。但“日本电视台”的一个制片人却胆大妄为,委托一家侦探公司去寻找抽样观众。侦探公司在研究了行动方案后,便使出了暗中跟踪的看家本领。由于统计收视率的专用设备需要定期检修,侦探公司便尾随检修车,顺藤摸瓜地找到了十几户抽样观众。在和制片人暗中策划之后,侦探公司又派人冒充收视率调查公司的职员,以填写节目咨询单等方式,推荐观众看指定的节目。每找到一户抽样观众,侦探公司就可以拿到10万日元(相当于7000多元人民币)的报酬,观众也因填写了咨询单而得到了好处费。

  丑闻被揭露后,舆论哗然,因为这次是赤裸裸地直接操纵数字,把神圣的收视率搞得威信扫地。可是,就在大小媒体爆炒这一丑闻,以致该台总经理被迫降职的当口,该台的另一编导又顶风作案,居然在一条“渔夫捕到罕见龙虾”的新闻报道中作假。事实上,那只龙虾根本不是捕到的,而是编导事先买来挂到渔网上的。

  无条件忠于公司的企业文化导致对收视率的盲目崇拜

  接连不断的收视率丑闻给日本电视界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报刊、出版物等各种媒体的信誉调查中,电视已成了信誉较低的媒体之一。那么,为何收视率至上这一顽症无法根治呢?笔者认为,除经济因素外,还和日本特有的文化背景有关。日本有无条件忠诚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与其说是雇主强加给雇员的,还不如说是整个社会所认同的一种“美德”。日本雇员的愚忠堪称世界第一,只要是为公司作贡献,犯法也在所不惜。上述那位作假制片人在接受调查时就说:“即便自己的行为不对,但只要收视率能上去,还是乐于这么干的。”而这种因盲目崇拜收视率造成的各种丑闻,也值得中国电视媒体警惕。

  为恢复电视媒体信誉,日本的专家们煞费苦心地出过很多主意,比如制定一个评价节目质量的新标准以纠正惟收视率至上的弊端,发动各界观众积极参与对节目的评判等。但这些建议一直难以实施。因为日本人对评判等级的事非常敏感,虽然也会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但真让他们在正式场合对人对事评头论足的话,其结果要么是一人说好众人附和,要么就是墙倒众人推。在日本人看来,评判等级高低的最好标准就是数字,这也是“收视率崇拜”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因此,如果有谁别出心裁想制定个新标准,来强调“质”而非“量”的话,难免会遭到挫折。(《环球时报》/记者王瑞根)(来源: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