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今日老挝揭秘:面对繁华,守望日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12:47 瞭望东方周刊

  文/林蔚

  也许你说没有必要去认识我们身边的这个小小国家,然而你却无法拒绝它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

  初见面,老挝人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

  采访团一行陆续出关。随行的两名电视台记者跑回停机坪取外景,正在摄像,忽然闪出几个老挝士兵,不由分说就把他们带走了。

  语言沟通不顺畅。来接机的中国志愿者费了近一个小时口舌,反复说明我们是中国赴老挝志愿者采访团,中老人民友谊万岁,终于让老挝军人听懂了大概,挥挥手放行了。

  志愿者解释说,近来老挝边界有人闹动乱,因此军方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老挝,一个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的内陆国家。起程前,我们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但脑海里依旧是一个量化的模糊想像:500多万人口,60多个部族,人均GDP370美元,曾被联合国认定为全世界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之一。入关的这场虚惊更让我们对老挝心有隔阂。

  然而一出机场,老挝人淳朴热情的笑脸,冬季灿烂的阳光和20度的惬意气候,立马拂走了这些小小的不愉快,让这个陌生的国度变得亲近起来。

  初印象:彪悍,温和

  入住万象市内,我们先被告知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小心摩托,注意交通安全。

  老挝没有铁路,省际交通基本上靠汽车和水运。万象市内,除随处可见的"嘟嘟"(类似国内的三轮蹦蹦车)和自行车外,就是老挝人的最爱--摩托了。

  摩托似乎是时尚生活的一个标志,在万象几乎是家家必备。街头常见有年轻夫妇带着小孩,一家人挤在一辆摩托上,乐陶陶地外出游玩。

  老挝人开摩托可以用"风驰电掣"形容。年轻人喜欢飙车,为了形象更酷,还喜欢将车前的反光镜摘掉,而万象道路狭窄,基本上没有红绿灯,因此交通事故频发。之前,执教老挝东都大学的一位中国老师,在路边散步,莫名其妙地就被摩托车撞成骨折。志愿者何永刚到当地医院工作第一天,就接了四五起交通事故受害者。

  与开摩托时的彪悍形象相反,老挝人的性格却是慢悠悠,温吞吞的。即便是首都万象,生活工作节奏都很慢。这个周五工作制的国家,早上8点到12点,下午1点到4点为工作时间。一到周末,连商店果汁摊都提早打烊休息,享受生活去。

  老挝的学校,更能体现这种悠闲氛围。周一、节前或者天冷,老师学生的迟到早

  退都很随意,甚至说不来就不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也经常随便出入。这些一度都让中国志愿者目瞪口呆。但老挝人非常淳朴友善,一旦有教师提出不准迟到早退,他们会尽量遵守,违反了就会很害羞地道歉。

  万象:面对繁华的守望

  "横六条竖六条,再往外走是近郊",当地华人形容万象市容,颇为形象。万象市的黄金地段,傍河而建,就集中在纵横几条"欧洲街"上。这里西式的小酒吧、漂亮的宾馆和工艺品商店鳞次栉比,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较高,顾客多为国外背包客或当地的国外居民,美元与老币可同时流通。但一出中心地段,仿佛是移步换景般,周边的房子立刻稀疏陈旧起来,再往外走,就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了。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阳朔:那条游走着背包客弥漫着小情调的西街,以及周边的静谧农田和平静县城。但阳朔小县城的繁华远胜万象。所以有志愿者说,老挝90%的人都生活在农村,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繁华落后的两重天,不仅在万象市本身,还来自对岸的泰国。万象市临湄公河,与泰国不过一河之隔,更有"老泰友谊桥"相连,步行即可出国界。站在河边,对岸广告牌上的女明星,林立的高楼,繁华尽收眼底。

  我们好奇,何以要将首都设于国界边上,一旦有战事岂不危险?老挝人笑笑,反正现在不危险。再问,河面不宽,枯水期更可步行,不怕偷渡问题?还是摇头笑。

  后来听志愿者介绍才明白,老挝人大都习惯了悠闲生活,这边日子清贫但自在,对岸虽富足却以辛劳为代价,不稀罕。在这个超过二分之一人口信奉佛教的国家里,轮回转世的想法深入人心。他们宁可守着清贫,躺在院子的吊床上喝果汁看夕阳西下,至于那些赚大钱好享受的期盼,就指望来生含着银勺投胎吧。

  的确,万象市内随处可见大量庙宇,以红金二色为主色调,华贵堂皇。大部分庙宇可随便出入,入殿拜佛则需赤足。夕阳下的庙宇里,常可看到年幼的小和尚着土布袈裟,三三两两地坐在台阶上聊天。原来老挝的和尚很容易当,不忌酒肉,可接受文化教育,想结婚时还俗即可。

  经济:日受中国影响

  老挝传统的产业以简单的委托加工和木材出口为主。周边国家的激烈竞争、保护资源的原木材禁止出口,使得老挝的经济一直远远滞后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现在,"电力出口"成了老挝期待经济发展的主要梦想。

  采访期间,老挝方面特地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万象省的老挝最大水力发电站。这个日本援建的水电站,部分电力可输出到泰国,是老挝人的骄傲。而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老挝湄公河蕴藏的电力约为1.8万兆瓦,目前利用率不到4%。近来,中国亦开始向老挝提供水力发电方面的援助。

  来自老挝年鉴的数据显示:到2002年6月,中国在老挝投资的项目达98个,投资总额为1亿美元,居老挝外资排名第七位。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经济对老挝的影响更是日趋明显。

  "达拉锦"(中国市场)是万象一景。

  庞大的市场里,有来自中国邻近省份的各种家电产品,食品服装,甚至包括VCD、CD等文化产品。热闹繁华不亚于国外的唐人街。志愿者介绍说,华人开始占据老挝经济的主流。

  过去,老挝的日用品主要经湄公河从泰国输入,现在中国人坐着昆明直达老挝的大巴,满载着"made in china"标志的产品,和泰国货争夺市场了。在万象欧洲街的小超市里,我们就能在琳琅满目的泰国货中看到很多来自广西、云南的日用品。

  摩托车则是最明显的标志。过去,老挝的摩托车市场一直为泰国摩托垄断,一辆摩托售价近1000美元。但近年来,中国产摩托以良好的性价比逐步分抢泰产摩托市场,最终掌握了绝大数的市场份额。老挝街头,打着成龙头像的中国摩托车广告牌时常可见。

  当地一家摩托车公司介绍说,他们从泰国进口零件组装摩托的生产线已经停产,现在主要依赖泰国一些低价新产品与中国产品抗衡。

  中国摩托虽然价廉物美,但相对老挝人20多美元的平均月薪来说,400美元左右的售价,已是奢侈品了。而当地几乎家家必备摩托的消费水平,又让我们纳闷。

  把问题扔给坎布先生。在老挝采访期间,这位负责接待的老挝团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每天就骑着摩托来宾馆跟我们会面。

  坎布解释说,老挝人的月薪一般在20-50美元左右,薪酬过低,让大部分的老挝人在工余都从事第二职业。

  中国志愿者的很多老挝同事,有的做家教,有的在周末跑贸易,颇似中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打工下海,丰富多彩。

  有关中老贸易的一个利好消息是,2006年,从昆明开始贯穿老挝全境的亚洲高速公路3号线将开通。老挝经济被认为"将与云南省连为一体"。

  志愿者:老挝欢迎更多中国人

  2002年,根据中老双方的协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首次向海外派遣志愿者,5名中国青年在老挝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中英文教学、计算机培训、医疗卫生等服务工作。2003年初,上海首批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接过了接力棒。目前在老挝的13名中国志愿者已是第二批。

  为了欢迎中国志愿者,老挝方面特地翻修了住所的卫生设施,热忱地提供了当地所能提供的最好条件,但1960年前建造的砖木招待所,轰隆隆巨响的1980年产空调,住宿生活中的处处不便,依旧要志愿者们自己克服。

  比如缺水。每年10月至来年2月,是老挝旱季,用水相当紧张。刷牙刷到一半要满口泡沫在那里等水的情况,志愿者们早已习惯。与动物朋友朝夕为伴,也成了志愿者生活的乐趣之一。比如敲电脑时,有壁虎静静地趴在屏幕上,蚂蚁悠闲地匍匐于键盘间,蚊子唱着歌在身边萦绕。

  赴老挝的志愿者,除原单位保留工资外,每月可以领到国内发的1200元人民币左右的补助,以及老挝方面约200元人民币的补贴。这个数目,与老挝当地人收入相比,固然算高,但相较发达国家志愿者4000-20000美元的月薪,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志愿者招待所地处黄金地段,因为欧美游客是主要消费人群,物价也并不低。因此志愿者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苦中作乐,就成了志愿者们克服困难的主要法宝。

  据老挝年鉴记载,1991-1996年,老挝共获外援约13.4亿美元,年均约2.23亿美元。2002年,老挝获外援为3.78亿美元左右。主要援助国及组织包括日本、瑞典、澳大利亚、法国、中国及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等。

  虽然来自各方的援助很多,但中老关系多年保持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意识形态的类似,让老挝政府和人民都觉得中国志愿者的援助是最诚心可靠的。这也为志愿者服务拓展了空间。

  不少志愿者来老挝后都成了身兼数职的全能选手。志愿者张立原是做中文教师的,后来发现老挝学中文的学生少,英语教师却奇缺,于是凭借良好的英语底子,又担任了英语教师。同样,在国家音乐艺术学校教授小提琴的王韬,在万象省负责计算机教学的茅永恒等等,都身兼英语中文计算机数职。

  在短短两年间,三拨志愿者接力,为中国志愿者在老挝打响了品牌。中国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也让老挝政府感动且安心。他们在盛赞中国志愿者的同时,提出的建议是: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志愿者来老挝。

  声明:《瞭望东方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