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兴起汉语热 汉语教学增强中罗人民友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4日10:57 新华网 | |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2月3日电(记者周荣子) 记者常驻布加勒斯特,经常遇见会说中文的罗马尼亚人。前不久的一天,在记者住所附近的赫勒斯特乌公园里,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热情地向记者问候:“你好!”。当记者问:“你会说中国话吗?”,男孩把手里拿着的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递了过来。翻开一看,里面是一行行写得东倒西歪的汉字。看来,这孩子学汉语下了不少功夫。 汉语热已经在罗马尼亚全国兴起。在罗马尼亚,对汉语感兴趣的不只中小学生,还有商人、学者等等。许多人对汉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更有不少人认为,汉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到了非学不可的地步。2003年11月2日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的首届“汉语桥”比赛中,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9名学生参加了角逐。而在台下200名多名观众中有不少是在学校里学汉语的中学生。 据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中国公派教师周元琳女士介绍,自1956年布大开办中文系以来,罗马尼亚的汉语教学稳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布加勒斯特私立金星大学又开设了汉语专业课。此后,布加勒斯特两所中学和1所小学,以及首都西北部110公里处的皮特什蒂市1所中学也相继开设了汉语课。近几年,位于罗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克卢日大学、锡比乌大学和雅西大学也分别开设了汉语专业课。目前,罗马尼亚已基本形成了“分布较为合理、形式较为多样”的汉语教学格局。 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是罗马尼亚培养汉语人才的摇篮。布大在人才培养中除重视基础语言教学外,还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学系统知识的传授。自1956年至今,该校已培养出300多名汉语人才,为中罗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罗驻越南大使、罗驻华使馆前任参赞鲁百安就是布大培养出来的。他是罗著名的汉学家、多产汉语翻译家,曾翻译出版了《水浒》、《儒林外史》《诗经》、《四世同堂》以及《邓小平文选》等23部中国文论作品。 汉语教学还成了连接中罗两国人民友情和向罗马尼亚人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桥梁。近年来,位于西北部的克卢日大学汉语专业同罗中友好协会克卢日分会开展了许多活动,包括开设基础汉语课、举办中国文化展、为罗中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和组织举办各种介绍中国的报告会等。这些活动加深了克卢日市民对中国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当地青年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热情。 几十年来,罗马尼亚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对汉语怀有深厚感情和浓厚兴趣的汉学家,他们在晚年也不放弃培养汉语人才。罗前驻华大使罗明的夫人、著名汉学家萨安娜女士退休后仍指导不少青少年学汉语。去年“汉语桥”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布大二年级学生米·约努茨从上小学起就跟着萨安娜女士学习汉语。现在,这位刚上大二的学生已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玲(中文名字)女士是50年代末在北京大学毕业的罗马尼亚人。这位培养了不少汉语人才的老专家对记者表达了她对中文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切。她说,罗马尼亚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罗中两国经济贸易等交流合作还不广泛,在罗马尼亚成规模的中资公司、企业还较少,学生很难在自己国内找到满意的、运用自己第一专业汉语的工作。杨玲建议在布加勒斯特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中心除了向当地百姓提供书籍报纸杂志外,还可以放映电影,组织报告会和文化讲座以及开办小型展览会。中心还可以开办汉语学习班,吸引有志青少年来这里学汉语。她说:“许多国家已在布加勒斯特开办了文化中心,我们也迫切盼望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