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沙龙卷入腐败丑闻专题 > 正文

沙龙今日就腐败案被问讯 急抛公投方案转移视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11:59 新闻晚报

  以色列警方人士2月4日透露说,以色列总理沙龙5日将就“希腊岛事件”腐败案接受警方问讯。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希腊岛事件”很可能导致沙龙最终被起诉,甚至被迫辞职。

  问讯已经不是第一次

  早在去年10月30日,沙龙曾在耶路撒冷政府官邸因涉嫌腐败问题而遭到警方长达7个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搜索诺曼底队员招募中 100兆时尚动感邮箱
小时的问讯,主要内容就集中在“希腊岛事件”上。不过当时沙龙否认这中间有任何不正当行为,并保证同警方合作,因而并没有受到指控。但是这次情况显然要严重得多,因为行贿人地产商戴维·阿佩尔已被正式起诉。

  以色列特拉维夫地方法院是1月21日对阿佩尔提出起诉的,从此“沙龙腐败案”正式进入司法程序。同日,沙龙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沙龙收取了这名地产商的贿赂,他不会被起诉。第二天沙龙称自己根本没时间理会这件事,也坚决不辞职。不过检察部门表示有足够证据表明沙龙接受了阿佩尔的贿赂,因此完全可以起诉沙龙;不过此前将先对沙龙进行传讯。以色列司法部官员说决定是否对沙龙起诉的过程也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丑闻很可能让总理成被告

  以色列毕竟是个民主国家,公众普遍对丑闻很反感。阿佩尔被起诉后以色列《知识报》、《国土报》与《新消息报》等都进行了民意调查。虽然各报的结果不全相同,但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认为沙龙是无辜的;约64%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沙龙受贿罪名成立,他必须引咎辞职。民意调查显示沙龙因此事已失去大多数以色列公民的信任。

  而且根据以色列司法部门先前在处理前内政部长时的有关决定,如果沙龙被正式起诉,那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他必须回避,即被要求停职离开总理办公室,从而不得不在以色列公众和利库德集团的压力下辞职下台。到那时候恐怕沙龙本人就作不了主了。

  公投:沙龙继续转移视线

  就在受讯前一天,以色列总理沙龙4日表示,他支持就他提出的拆除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举行全民公投。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沙龙认为全民公投“将反映公众的意愿”,“是个好主意”。沙龙说,在本月底出访美国前,他会向内阁成员详细说明拆除加沙定居点的理由。

  早在本月2日沙龙提出拆除加沙定居点计划时,就有人认为,沙龙之所以“语出惊人”,是因为他担心自己和两个儿子在几桩受贿丑闻中受到指控,所以要转移人们的视线。

  “我几个星期前就说过,受贿调查的密度与拆除定居点的强度相当,”以色列鹰派议员亨德尔告诉以色列电台。

  显然沙龙的“公投”讲话更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嫌疑。本报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报道

  -新闻资料“希腊岛丑闻”

  以色列检察当局于1月21日正式起诉房地产商阿佩尔,起诉人称阿佩尔先是在1999年雇用吉拉德为顾问,试图获得以政府支持其在希腊一岛屿进行旅游开发;在这一项目未获通过后他又继续在特拉维夫附近的地产项目中以每月两万美元的酬劳雇用吉拉德。起诉称有充分证据表明,阿佩尔已向吉拉德支付了10万美元的“薪金”;并以“奖励”方式给沙龙家的牧场支付了第二笔260万新谢克尔(约合59万美元)的款项。

  -新闻分析沙龙倒台无助中东和平

  分析人士相信,即使沙龙垮台、以色列现在就举行大选,但却未必对巴勒斯坦事业和中东和平进程有利。因为目前以色列国内的形势仍然是右翼势力占据优势地位,和平势力与左翼力量还没有达到击败右翼力量的时候。

  可以肯定,现在的沙龙政府并不是阿拉伯方面,特别是态度强硬的阿拉伯国家所欢迎的。但是沙龙又是相对比较理智的一个右翼代表人物,在阿拉伯温和派眼里他也还有可以打交道的一面。假如他的政府垮台,以色列提前大选,利库德集团只会启用立场更加强硬的新领导人,以更强硬的外交手段来对付阿拉伯巴勒斯坦。目前民意调查显示,更强硬的右翼人士将会在以色列大选中击败包括工党在内所有左翼候选人。如果出现这个情况,中东和平进程前景或许会更加难以捉摸。

  相关专题:沙龙卷入腐败丑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沙龙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