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检讨BBC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12:11 南方周末

  1月29日,BBC总经理戴克宣布辞职。因为一直倡导新闻创新,戴克在BBC担任总经理一职期间备受BBC员 工的尊重。宣布辞职后,当他在BBC新闻制作室里作最后一次巡视时,一群下属忍不住伤感泪下。

  创办了82年的英国著名公共电视台BBC最近遭遇其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赫顿法官公布凯利之死调查结果后,BBC 理事会主席戴维斯和总经理戴克在24小时内先后辞职,BBC董事
会还公开表示对公众“毫不保留的致歉”。

  2月1日,一位为BBC工作了多年的资深记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BBC每位员工当然都为过去几天里发生的 这一切而感到非常震惊。一些错误显然存在,但我们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不让BBC的采编工作妥协于政府。我觉得公众的普遍 支持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

  法官说:“存在缺陷”

  在调查报告中,独立法官赫顿毫不留情地将BBC管理层从上到下都加以严厉批评:BBC记者吉利根的报道“没有 事实根据”,已故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没有说过吉利根指说过的言论;BBC采编负责人“在没有审阅吉利根的新闻稿件、研 究有关材料是否可以播出”前就让吉利根作报道;BBC管理层没有对政府关于此报道的投诉作“适当的调查”,管理层没有 及时审阅吉利根与凯利对话的笔记;当首相和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都公开表示没有在情报报告中说谎的情况下,BBC董事会 没有主动亲自调查吉利根的报道。

  赫顿的结论是BBC的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缺陷”。

  接受本报采访的BBC记者表示,“为了保证我们恰当地完成工作,我们的基本工具是一本名为《制作人指导条款》 的手册,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可能会遇到的任何问题,并对这些情况提出建议。每个节目的编辑在监督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都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为BBC工作的日子里,你能感到每个记者都被给予信任,相信他们的工作很恰当。即使在此事(吉利 根事件)以后,我仍然不认为那会改变,因为它在BBC理念中至关重要。”

  一位了解BBC采编系统的英国记者介绍说,通常BBC记者在做一个新闻选题前会先与有关节目组的编辑商讨,获 得编辑同意后才会开始做这个选题,有时候还要先经过预算部门对所需费用认可。在制作过程中,记者要把播出内容预先给编 辑审阅,编辑会提出修改要求。这主要是指做专题节目的时候,做现场直播的节目时,有时会允许记者直接在电视上接受采访 ,这时可能会略去剧本审阅部分,这在BBC里也是一种平常的做法。一般而言,BBC的一个节目只有一个主要编辑负责, 特别重要或敏感的节目才会有几位不同级别的编辑共同参与。当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时,BBC的记者或编辑可以给BBC法律 部的律师打电话,询问报道是否会引起法律纠纷。

  他还介绍,BBC采编原则中有一条规定,新闻来源要有两个。例如,如果BBC记者以路透社作为一个信息来源, 而又在美联社消息中发现了相同的信息,这样BBC记者才可引用它。他表示,BBC的记者对这一条规定的实施一向很小心 。因此,吉利根2003年5月29日的报道只采用了一个信息来源引起了BBC内部的争论,有些人认为这违反了BBC的 采编原则,而另一些人认为政府情报人员的信息可以被视为权威,所以可以报道。

  该记者还表示,虽然BBC是个庞大的机构,但每个节目制作小组的成员并不多。而且,由于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很短 ,一般只有一个编辑对内容进行审核。有时候因为时间紧迫,编辑也有可能没有审核播放中的具体言论。

  美国某著名电视台的记者2月2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电视台通常有一个很严格的要求——信息的来源必须多角 度,使之平衡。我们电视台的编辑一般都会不断地挑战记者的信息来源。所以,这是BBC对其编辑工作进行认真回顾的机会 。美国《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报》发生的新闻造假事件也显示出了新闻编辑系统的问题,这些事情都可以被认为是新闻界 的一个警示。”

  英国《卫报》的驻北京记者乔纳森2月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BBC内部的一些人告诉我,他们并 不喜欢吉利根的报道方式。而且,这次节目的首播没有经过任何监督审核,这也是赫顿报告中令BBC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 所以,BBC应该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更加谨慎一些。通过这件事,BBC的确需要反省自己采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

  因为这些操作中存在的疏漏,BBC管理层最终没有否认赫顿的批评。1月28日,戴克在宣布辞职前一天公开表示 ,“BBC承认,安德鲁·吉利根在去年5月29日的《今日》节目中报道的一些关键内容失实,我们为此道歉。”但BBC 认为赫顿报告对BBC的批评太过苛刻,而对英国政府有所偏袒。

  公众:BBC的主人

  《卫报》的乔纳森认为,虽然吉利根报道是BBC的危机,但从长远来看,它不会影响到BBC的新闻独立,“BBC 和政府之间的‘战争’是一件好事。虽然这次是英国政府赢了,BBC的确要经历一段痛苦时期,但我不认为此事是英国新闻 界的‘冰期’。英国媒体中激进、批判的传统非常强大,这件事情不会影响到它未来的新闻工作。”

  虽然布莱尔和英国政府是BBC危机的赢家,但是公众对他们的评价不升反降。美联社2月1日消息说,当日的民意 调查显示,接受问卷的533名成人中,54%的人认为首相的声誉因为此事下降,其中30%的人认为其声誉严重受损,24 %的人认为略有损害。只有14%的人认为赫顿报告证明了布莱尔没有过错。

  “不可否认的是BBC的新闻做得很出色,它的确在国际新闻界有很好的声誉,一直力求公正的报道。毫无疑问,BBC 的公正性比其他电视台要做得更加出色。虽然BBC的董事长由英国政府任命,但是BBC常常与政府相对。这次BBC与英 国政府的‘战争’就是明证,这场‘战争’不是一时一刻,而是持续了近一年。”乔纳森说。

  BBC同CNN、CBS、ABC等世界知名商业电视台不同,它是世界公认的最知名的公共电视台。英国人一直为 BBC感到骄傲,90%的英国人每周都看BBC的节目,国际新闻界也视其为公共广播的楷模,每周全世界有1.5亿人在 收听BBC的广播,有2亿人在收看BBC世界新闻台。

  BBC于1922年11月14日正式开始广播。当时,美国大量私营商业电台纷纷成立,每个电台都拥有自己的独 立频段;在欧洲,与美国大小相近的土地上,却集中了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使用自己的语言,因此每个国家能分配到的频率 资源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发展与美国相当的英国,却无法形成商业电台自由竞争的局面。为解决这个矛盾,当时最 大的6家无线广播机构牵头成立了一个联盟,并由此组建了一个垄断的广播公司——BBC。BBC的垄断体现在:邮局定期 向全国所有拥有无线广播接受设备的人收取许可证费,这笔经费集中之后,定向投放给惟一的广播公司BBC使用。34岁的 工程师约翰·雷夫被指派为BBC第一任总经理。

  在很大程度上,约翰·雷夫确立了82年来BBC的性质——公众电视台。雷夫认为,无线广播是靠公众缴纳的许可 证费运作起来的,因此广播应该是一种公众服务资源,BBC既不是私有公司,也不为政府所拥有,而是“公有”——公众才 是BBC的真正主人。

  82年来,许可证费从10先令一年到如今121英镑一年,BBC的垄断地位也于1955年因商业电视台ITV 的诞生而打破,“广播”的概念更是从电台拓展到电视乃至如今的互联网,但雷夫为BBC定下的理念却一直没有改变,独立 、公正和诚实是BBC价值观的首要内容。

  “在两次伊拉克战争期间,CNN每天都是新闻、新闻、新闻,而BBC则提供了更多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深度的分析 。”英国桑德兰大学艺术设计媒体及文化学院副院长苏·松翰认为BBC的公众电视台身份决定了其新闻制作的特点。商业电 视台需要最新的突发新闻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BBC则需要为新闻背后的公众利益服务。

  BBC对“公众服务”也有着独特的视角。早在BBC创办之初,雷夫曾说:“很明显,我们有时候是在给公众我们 认为他们需要的内容,而不是他们想要的。很少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少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种对“公众服务”的 解释,在英国是有历史背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大部分公民14岁之后就不再接受教育,高雅艺术、音乐厅、歌 剧院的消费远远超出大众的承受能力,只有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享受这些现在已经得到公认的人类美好事物……人们 对‘美好’的需求标准非常低,而BBC的操作方式为广泛大众了解这些美好事物提供了可能性。”《英国广播史》的作者、 英国桑德兰大学广播研究学教授安德鲁·克里塞尔这样认为。

  松翰教授认为,英国政府与BBC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她介绍,面对重大事件,BBC以是否 有利于公众利益为判断标准,因此经常与英国政府所持的立场相悖,起着监督政府的作用;政府无法干涉BBC的独立新闻操 作,但能够决定是否延续BBC的许可证以及是否增加许可证费的金额,所以一旦BBC在新闻操作上出现可以被抓住的把柄 ,英国政府会乐于为BBC制造麻烦。“凯利事件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很典型的例子。”松翰教授说。

  “公共电视台同商业电视台相比,的确有更独立的优势。”乔纳森说。

  一位曾在BBC工作过的记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BBC的新闻理念是决定其报道公正的主要原因。《纽约时报》 最近报道了BBC的一个独特现象,BBC的节目组可以就这次BBC危机采访其总经理,并就此提出难题。由于BBC的新 闻理念中坚持公正和平衡的报道,它对自己引发的新闻也不会回避不报,这在其他新闻机构里很少见。

  此外,BBC不倾向政府的立场也为它带来了公正报道的声誉。

  戴克曾经谈起,BBC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来自政府的很多抱怨意见。BBC的节目编辑们会阅读这些来信 来电,但是他们并不会去专门道歉,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后果发生。所以,BBC也一直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坚持独立的 立场,照样可以对英国政府的很多行为提出批评意见。因此,有些人认为,此次吉利根事件实在是特定时机下的偶然危机,BBC 并没有料到这种严重的后果。

  2月2日接受采访的美国电视记者也表示,“我仍然认为BBC是一个优秀的新闻组织,虽然吉利根事件对BBC是 一个很大的打击,但BBC会通过这件事吸取教训并变得更强大。”

  他指出,BBC的危机不会影响它一向坚持的新闻独立,“即使有时候新闻报道会伤害到政府的利益,但是只要报道 是真实的,政府就不能干涉。这个原则总是可以发挥效用。BBC这次危机的问题是吉利根报道本身有误,所以政府的指责能 够对BBC造成伤害。如果吉利根的报道没有问题,英国政府就无法影响BBC。我相信,英国政府以后在与BBC的相处中 ,也会遵守这一条基本原则。”

  谨慎和同情

  记者吉利根和BBC两位主要领导人的辞职使很多人觉得虽然BBC有失误,但是赫顿认为BBC有严重错误而英国 政府完全没有问题的判断有失偏颇。BBC的重创得到了英国新闻界甚至国际媒体的广泛同情。

  英国《每日快报》说,“赫顿的粉饰令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答。”《独立报》在头版开天窗,称赫顿报告“出奇的偏 颇”。《观察者》发表评论文章的标题是:“新闻自由面临冰纪,一旦BBC妥协,调查真相万一或不可避免的出现失误,此 调查权利就要经历风险”。

  也有支持这个报告结果的媒体。《太阳报》、《泰晤士报》等报纸都对调查结果表示支持。《太阳报》评论文章认为 ,这是一个正确的结果。《太阳报》还要求BBC总裁戴克和BBC新闻总监桑布鲁克,应该和BBC理事会主席戴维斯一样 引咎辞职。《太阳报》、《泰晤士报》的老板为传媒大亨默多克,默多克家族旗下的收费电视台BskyB是BBC的主要竞 争对手。

  “BBC在英国全国广播领域没有对手。”松翰教授说,“BBC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收费电视 台,他们资金雄厚,在技术和节目创新方面有优势。但英国还有大概60%的人没有数字和有线电视,他们都看BBC,BBC 要照顾他们的利益。”BBC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免费数字电视对那些期望在数字电视领域获得丰厚利润的商业电视台的发展构 成强大的挑战。

  《卫报》记者乔纳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次事件使BBC得到了英国新闻界比较普遍的同情。因为发生在BBC 记者身上的事情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记者身上。”

  BBC吉利根事件发生后,《卫报》在其新闻写作指导手册中增加了一条:必须小心使用匿名来源,特别是其言论中 有针对某人的负面评价时,更要小心。“虽然没有禁止我们使用匿名来源,但我们肯定会与编辑做更多的商量讨论,要小心多 了。”乔纳森说。

  美国电视记者也表达了对BBC遭遇危机的同情,“这个报告对政府是有利的,但它是否对BBC公平,一些人持保 留态度。我对BBC的处境比较同情。目前这个时代,记者要做揭露问题的新闻比较艰难。不仅对BBC是这样,对其他媒体 也是这样。所以这件事让整个新闻界都感到一丝寒意,让人感到必须在工作中更加小心谨慎。”

  单凭新闻界的同情并不能帮助BBC渡过难关,BBC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关键抉择。据英国媒体报道,布莱尔已在国 会上强调要彻底检讨BBC章程。英国政府打算在2006年重新签署BBC宪章时,把《赫顿报告》考虑在内。BBC宪章 是确定BBC经营模式和财政来源的最高法律文件,它将如何变更对BBC而言十分重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