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驻伊使馆复馆工作小组可能入住的饭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07:35 新华网 | |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工作小组的外交官将于本月中旬重返巴格达,这一消息令目前在伊拉克的20多名中国商人和记者惊喜不已。大家都说,使馆的人回来了,我们的心里就更踏实了。由于目前中国使馆馆舍损坏严重,几处临时办公地点还有待工作小组抵达后才能最终敲定,所以复馆小组7名成员及国内派出的6名保护中国外交官的武警等先期人员要在当地的饭店暂时栖身。2月4日一大早,我就来到了中国外交官很可能入住的巴格达曼苏尔饭店。用水泥墩子布成路障饭店的安全工作非常严格 在巴格达不多见的高楼,大多已经在战争中被导弹炸毁,幸存的几栋也都在随后的抢劫风潮中变得千疮百孔。几座五星级饭店,像西方记者和外国政要经常下榻的拉希德饭店,因为在战后频繁遭到反美武装分子的火箭攻击,现在已经关闭了。在剩下的继续营业的饭店中,曼苏尔饭店还算是基本保存完好的。这个饭店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底格里斯河畔,在房间里可以随时透过窗户凝视这条曾孕育了灿烂文明并见证了历史巨变的大河。 但是,战争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在离饭店大门很远的地方,保安人员用水泥墩子布成弯弯曲曲的迷魂阵,只有小心翼翼绕行才能通过,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炸弹直冲饭店。一个星期前,联合国人员经常下榻的沙欣饭店就曾遭遇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袭击者把车伪装成救护车,一直冲到饭店门厅前,在保安开枪射击后才引爆炸弹,造成多人伤亡。 经过水泥墩子,饭店的大门也是用路障封起来的。只有经过盘问,保安人员确认是饭店的客人后,他们才把路障移走。对有的客人,保安还要拿着金属探测器做一番安全检查。看到我们是中国人,保安并不起疑,立即为我们移走路障,还热情地向我们问好。我仔细看了一下,饭店的停车场停了12辆车,基本上都是当地牌照。 战争结束已经9个多月了,但是这个饭店周围几乎所有称得上高楼的建筑还都是一片焦黑。曼苏尔饭店左前方300米,是被美军炸毁的前伊拉克新闻部。饭店对面是与新闻部大楼相邻的剧院,现在也被导弹摧毁了。剧院右侧是前伊拉克政权的广播电台中心,当然也已成为废墟了。在另外一侧,也就是底格里斯河的对岸,那座最高的楼曾是巴格达最大的电话交换机通信中心,现在只剩下一个被炮火烧成焦黑的摇摇欲坠的空壳。预订的房间正在清理萨哈夫曾每天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 饭店前台的小姐一看到我们,就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使馆的人。我问中国使馆是不是在这里预订了房间,她回答说是委托人来预订过,要求2月15日入住,但是按照中方人员和饭店达成的协议,在正式入住前一个星期还要再确认一下,目前饭店方面还没有得到中方正式确认。据介绍,此前中国使馆也曾委托在这里的中国人预订过一次房间,后来又取消了。 饭店前台的服务员告诉我说,由于战后这个饭店也遭到过劫匪的洗掠,很多门窗和房间内设施都遭到毁坏,目前饭店经过维修后只开放了三层楼,每层约30个房间,大都有人住,住客主要是外国商人、新闻记者等。她说,中国使馆在四楼预订了半层楼,目前正在加紧修缮,在15日中国客人到来前应该能够完工。 我提出上四楼中国使馆未来的临时驻地看看,她显得有些为难,说那里很乱也很脏,目前是穆斯林的宰牲节,有整整6天的公众假期,问我可否在假期结束、他们清理之后再去参观。不过,看到我执意要去,她还是热情地叫来一个来自苏丹的黑人服务员巴克,让他当我们的陪同。 饭店有自己的发电机,所以电梯等都还能用。但我决定走楼梯,看看饭店的设施和住客情况。一楼到三楼都很干净整洁,几个服务员在用吸尘器清扫楼道,有的在清理房间,但是没有碰到客人,这时通常是客人们外出的时间。 一上四楼,景况立刻不同,地上是厚厚的尘土,床垫、椅子等杂物堆在上五楼的楼梯上。这层楼从楼梯口一分为二,每侧各有15个房间,入口处有一扇门,其中一侧的门紧锁着,里面黑洞洞的,显然还没有启用。另外一侧的门开着,几个工人正在不紧不慢地清理修缮。巴克在这个饭店已经工作了10年,他告诉我,中国使馆的外交官回来后就住在这些房间里。 这个饭店楼层房间的布局显然很适合中国外交官的需要。在楼梯口的门上加把锁,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公环境。巴克告诉我,2003年3月战争打响后不久,附近被炸毁的前伊拉克新闻部就搬到这里办公,著名的“大嘴”萨哈夫在这里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大约有两个星期。 与墙上的装饰瓷片都被劫匪揭走的中国使馆相比,这里的情况显然要好很多,除了被毁坏的门要更换外,大部分房间的地毯、桌子、洗手间设施都还在。巴克说,在战争后期,因为邻近的建筑相继遭到轰炸,宾馆的人都撤走了,劫匪就是在这期间闯进来捣毁门窗抢走了一些东西。饭店服务员十分友好并称由中国武警保卫使馆是应该的。 站在饭店四楼的阳台上,我看到底格里斯河静静地流淌着,两座大桥横跨大河,为这座战后还没有恢复元气的城市增添了一些雄伟的感觉。但是,依然没有散开的浓雾仿佛要刻意掩盖河边那些被导弹拦腰击中的建筑。 我问巴克,你对中国了解有多少?他一下子兴奋起来,说在他家乡有很多中国援建的项目,他们平时用的很多东西也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他说,他很喜欢中国人,他企盼中国外交官能够早日重返巴格达,他也为能有机会为中国外交官服务而感到高兴。站在他旁边的一个负责修缮工程的当地人也通过翻译告诉我,让我转告中国使馆的外交官,他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为中国外交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问他对中国外交官配备中国武警的事情怎么看?他回答说,目前巴格达的安全状况这么糟糕,所有的外交官都有武装保卫,中国武警到巴格达来保卫中国使馆完全是应该的。他说,中国外交官用自己的武装警察,而不是求助于美国大兵的保护,这说明中国并没有站在美国占领者一边。 我提出想找饭店的经理了解一些情况,但因为是假日,只找到一个叫阿亚特的副经理。我问他在巴格达很多外国人集中的饭店都曾遭到过袭击的情况下,中国使馆临时栖身这里安全吗?他回答说还是安全的,因为他们和政府部门没有任何瓜葛,住店的客人都是普通的生意人和新闻记者。他还说,他们饭店的保安措施也很严密,请中国人放心。 文/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 供稿《参考消息》 供图/黄敬文 中国赴伊外交官整装待发 3日下午,记者在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工作小组在安曼的临时办公地点了解到,工作小组为这次进入巴格达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很充分的,已分别与约旦政府、伊拉克驻约旦使馆和美英联军当局驻约旦代表处进行了接洽,争取在旅途中得到他们的帮助。 工作小组的于海琳介绍说,这几天正在为赴伊拉克车辆的事情奔忙。由于伊拉克的爆炸事件最近又有增多的趋势,为了尽最大可能保证人身安全,他们准备把三辆开往巴格达的车全部贴上“CHINA”的醒目字样,前后左右都要贴上,这样进入伊拉克后就不至于被误认为是美英国家的使团而遭袭击,从而增加些安全系数。“我们的原则是:工作是必需的,安全是必要的。我们不但已经配备了钢盔和防弹衣,同时还将佩戴中国标记的胸章或袖标。”工作小组组长孙必干大使对记者说。 在物资供应方面,除了武警专用物资,他们还从国内采购了一些办公用品。由于工作用品太多,食品和饮用水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即只保证路上以及抵达巴格达后一两天内的供应,此后只能在当地解决。也就是说,食物和饮用水不论是清洁抑或是被污染过的,工作小组在巴格达都别无选择。“目前最大的压力不是个人的安危,不是工作任务的繁重,不是物质条件的艰苦,而是远在国内的亲人对我们的牵挂。”小于说出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心声。 文/新华社记者(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