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拒绝解禁对华军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23:05 东南快报

  据香港《文汇报》引述日内瓦报章2月4日的报道,欧盟外交事务专员索拉纳表示,尽管美国表示关注,但欧盟显然已经准备取消对中国长达14年的武器禁运。

  但索拉纳在接受日内瓦《时报》访问时也称,即使撤销售武器禁令,亦不一定会导致售予中国的武器数目增加。他说:“在我看来,在我们几天前进行讨论后……欧盟已准备这样做。”中国外交部多次表示,对于中国军售的禁令,实际上是冷战时代的产物,不利于中
国开展与欧盟国家的合作。中方认为,这一禁令应彻底取消。

  事实上,从2003年6月到最近几天,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先后发表声明,呼吁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在众多成员国的推动下,欧盟开始采取行动。2003年10月,欧盟与中国签署《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定》,迈出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第一步。2004年1月下旬,欧盟外长会议不顾美国反对,讨论了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这是近15年来,欧盟首次重新审议对华军售禁令。

  而美国政府立即对此发出了一连串强烈抗议。1月2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表示,美国不同意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希望欧盟和美国继续维持对中国的这一军事制裁。对于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的对华武器禁运“今天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鲍彻则说:“对美国而言,我们的法律和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售军用物品。我们相信,其他各方也应该维持目前的武器禁运。”另外,美国官员也向欧盟表示,欧盟转移军事科技给中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也会使台海军力失衡”。美国国务院另一发言人埃雷利不久前也说,美国“根本没考虑”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对华武器禁运3阶段

  美国和欧盟目前采取的对华武器禁运,是指它们分别或联合采取的对华军事制裁措施。专家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军事制裁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全方位的武器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制定第一部“出口管制法”,防止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能用于军事的产品和技术。1949年11月,美国及其盟国在巴黎成立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穴简称“巴统”?雪。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国被列入军事制裁的名单,美国商务部开始对中国全面实施武器禁运。美国的盟友一哄而上,追随美国对中国实施军事制裁,禁止向中国输出一切武器装备及可用于军事的“尖端技术”。

  第二阶段,对中国的军事制裁逐渐松动。1971年,尼克松政府部分解除对中国的禁运,向中国出口了10架波音飞机。此后10余年间,美国先是批准向中国出售防空雷达、运输直升机和电子监测设备等20多个出口申请,允许向中国出售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并同意中国购买美国的非杀伤性军事装备。美国还对其盟国表示,不反对它们向中国出售防御性武器。里根上台后,美国宣布,准备向中国出售进攻性武器,甚至还要把中国从武器禁运的名单上抹掉。1984年,里根批准向中国出售24架“黑鹰”直升机,但拆掉了上面的武器系统。美国的盟国立即仿效,对华武器禁运政策也开始松动。

  第三阶段,就是持续至今、专门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关系再度陷入紧张。1989年6月,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对中国采取行动:停止一切对华军品销售;停止审议“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暂停对华运送武器……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盟国同美国一起,对中国进行军事制裁。持续15年、专门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拉开了帷幕,中国同西方的军事关系进入一个漫长的“冬天”。两个措施实施禁运

  那么,美国及其盟国现在是怎样实施对华武器禁运的呢?

  专家指出,从内容上看,对华武器禁运主要包括两大措施:一是绝对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装备。美欧国家曾在巴黎发表“对中国的宣言”,决定“停止与中国进行军火交易”。美制F—16战斗机,现在已装备到20多个国家,就连我国台湾也买了不少;美国的货船、飞机,每天都在向世界各大洲运送美国军火公司制造的导弹、大炮等。欧洲盟国的军火也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世界各地。但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允许进入中国的,事实上也从未在中国出现。二是禁止向中国输出“可用于军事的技术”,主要是卫星通信、导弹和核武器技术。美国国会1998年通过的《对华技术转让报告》,今天仍在作祟:美国商人同中国做的几乎每一桩生意都要受到审查,“看是否会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导弹及军事卫星”。美国《纽约时报》曾诬称:“中国从美国实验室里偷走了核武器技术”;美国国会150多名议员,联合编造了“中国盗窃大量美国最高军事机密”的谎言。

  从形式上看,对华军事制裁主要有三种:一是美国连连出台法案,严防“出现美国武器及技术武装中国军队的情况”。美国国会多次通过《对外关系授权法》,禁止向中国出口列在《美国军火清单》上的防务用品和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商用卫星。按照这一法案的规定,垄断美国国防工业的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雷神四大军火商,“没有同中国做军火生意的任何可能”。二是联合围堵,共同实施对华武器禁运。1989年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欧共体成员国中止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和武器贸易。”1996年,33个国家联合签署《瓦森纳协定》,对华武器禁运清单中明确写上了“导弹及其技术扩散”。一名欧洲军火公司的负责人日前说,美欧联手的震慑力是巨大的,“向中国出口武器,?穴我们?雪想都不敢想”。三是美国盯着各个盟国,防止它们向中国出口武器装备。2002年年底,美国要求以色列冻结对中国的所有武器和“安全设备”的出口合同,理由是以色列计划出口的武器装备中包含美国的“尖端军事技术”。此前,以色列还在美国的重压之下,取消了向中国出售预警雷达系统的合同。此外,美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游弋在海上的间谍船、天上的侦察机、太空中的军用卫星,随时都在观察中国周边的动静,形成一个防止西方军火进入中国的“防护网”。

  专家指出,在中国,人们看不到美国和西欧国家武器装备的影子;从中国军队中看不到美欧“尖端技术”的痕迹。美国政府用意何在

  美国为何绝不放弃对华武器禁运?为什么要抗议欧盟国家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呼声?

  美国国防部高官是这么说的:“美国要在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保持至少30年的领先地位,一般依此决定对华出口。”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日前报道说,美国坚持对中国实施军事制裁,原因“不是担心同中国在一场可能的军事冲突中失败,而是要保证美国在这场冲突中付出最小的代价”。专家指出,换句话说,美国对华武器禁运的原因是,美国军方有人把中国看成是“可能会同美军打仗的敌人”,“制裁敌人是自然而然的事”。美国迫不及待地警告欧盟不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一方面说明欧盟这次解除对华武器禁令是动真格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感到了压力。美国担心,一旦欧盟开了这个口,制裁中国的网就破了。

  那么,美国的警告、抗议是否有用呢?法国总统希拉克说,欧盟的“对华武器禁运数月之内就有可能解除”。这意味着,对欧洲国家来说,这是大势所趋。但一名欧盟官员说,要让欧盟所有国家同时对美国说“不”,让这么多国家都承受美国的压力,“显然是一件有困难的事情”。所以,“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是必然的,但要到什么时候,就要看欧盟国家的决心有多大了”。

  我国军事专家指出,对中国来说,美国继续实施武器禁运并无实质意义。中国没有美制军事装备和技术,但中国火箭照样把载人飞船送上了天,中国的洲际导弹不逊于任何国家,中国还研制出自己的计算机芯片……这些都是对西方对我军事制裁的最好回应。难怪连美国的盟国也承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就连美国航天界人士也呼吁,美中要避免太空竞争,应在航天技术方面相互合作。欧盟解禁军售将成“试金石”

  欧盟外交事务专员索拉纳日前表示,尽管美国表示关注,但欧盟显然已经准备取消对中国长达14年的武器禁运。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6日刊文称,欧盟能否尽快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将是一块具有多层意义的试金石。

  文章说,欧盟对武器禁运问题的立场之所以发生转变,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已经改变。过去,由于欧洲民意对中国人权问题异常敏感,所以,即使是有意解除禁令的国家,也只能识时务地避开这个话题。从当时不敢公开谈论,到现在高调批评这一禁令并予以重新检讨,这一发展事态再次说明,欧洲针对中国的舆论氛围已发生实质性转变,而欧盟和中国的官方关系更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

  文章认为,借助军售禁令的存废与否,人们更可以透视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几个核心问题。首先,欧盟能否顺利解除对华军备禁令,事关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内部的领导地位是否名副其实。第二,欧盟能否顶住美国的压力,是检验欧盟是否有决心和能力在世界事务中成为真正一级的试金石。第三,欧盟能否尽快取消军售禁令,将是测量中国国际地位究竟有多高的重要标尺。第四,欧盟能否尽早解除军售禁令,将有助于人们检视中美两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空间还有多大。

  文章说,由于20多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已经显著提升。以综合经济实力衡量,中国已经超过所谓八国集团中的一半国家。而在欧盟现有15个成员国中,在经济规模上能与中国相提并论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作为一个大国,若今后继续受到大大小小西方国家的军事制裁,那将是一个极不相称,甚至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

  不仅如此,在5月份之后,当东欧十个发展中国家跨进欧盟大门之时,该集团将从一个纯粹发达国家的共同市场,退化成一个以穷国为主体的联合体。若欧盟到时还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那么,人们将看到一个更为滑稽的现象:小国在制裁大国,弱国在制裁强国。对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不能继续背负的历史标签。

  文章也认为,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虽然是历史的产物,但在华盛顿的战略家眼中,却是继续支配欧洲和遏制中国的现实工具。如果欧盟取消禁令,那么,美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绳索将全面松弛,并将迫使华盛顿重新调整对华战略,尤其是要与中国进行更为平等和务实的交往。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两国的合作也就有更大的空间。反之,假若欧盟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拒绝取消禁令,那么,中美未来的战略性合作就会增加一大障碍。解禁只是迟早的事

  既然都是武器控制机制的成员,俄罗斯可以向中国出口武器,而欧盟却死抱着过时的条条框框,这引起了欧盟许多成员国的不满。因为禁令涉及了信息、制造、环境、生物、武器等众多领域,欧盟许多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对华销售中几乎全被这道禁令挡在门外,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国家的公司占领中国市场。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近日表示,中国市场非常重要,然而欧盟对华敏感技术以及军售禁令已影响我们的在华业务。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总裁加缪表示,欧盟对华敏感技术和军售禁令早已过时,这不是他的个人观点,而是欧盟国家大多数同行的观点。

  由于各国政界和商界要求解禁的呼声很高,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也在寻找着解禁的时机,同时欧盟也在一步步地扩大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去年10月底举行的中国与欧盟首脑会议上,双方签署了合作建设欧洲卫星定位系统?熏即“伽利略计划”的协议。据了解,伽利略卫星定位计划具有与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一样的功能。

  欧盟官员1月27日表示,目前没有哪个欧盟国家坚决反对解除该禁令,解除禁令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争论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解禁,而是解禁之后对华武器销售如何适应欧盟的行为准则,参加此次会议的欧盟各国外长们将在返回各自国家之后,讨论解除禁令的实际效果。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说,今年3月下旬将召开欧盟高峰会议,希望这次会议能解决对华武器禁运问题。武器禁运早已过时

  时至今日,欧盟国家已经认为对华武器禁运早已是过时的禁令,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在今年1月欧盟外长会议前后反复强调,欧盟的对华军售禁令“已经过时”,应该废除。的确,欧盟对华军事技术限制已长达半个多世纪,这个政策源自西方国家建立的一种出口控制机制即“巴黎统筹委员会”。为了在经济上遏制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1月,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联合成立了一个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简称“巴统”。这是一个由美国领导、欧盟各国参加的控制军事技术出口的组织,日本后来也加入“巴统”。

  “巴统”有三份控制清单,即国际原子能清单、国际军品清单和工业清单。这些清单具体规定何为有战略意义的货物和技术,其范围包括工业机械、电子设备、运输设备、金属、矿物及其制成品、化学类和石油产品、武器军火和海空军装备、原子能物质和设备等领域。军民两用产品受工业清单控制。根据“巴统”规定,上述清单将作为“巴统”各成员国国家出口管制的依据。当“巴统”成员国准备向受限制的国家出口限制出口的货物和技术时,必须向“巴统”提出申请,并且只有在“巴统”所有成员国政府一致同意后,该出口国政府才能签发本国的出口许可证。

  1950年7月“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扩大到中国。从此以后,对华军品出口控制一直是西方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中关系缓和,美国放宽对华出口控制政策,欧盟国家也紧随其后。同年“巴统”同意改变中国的出口许可地位,允许中国获得与原苏联同等的待遇。从1981年起,中国可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1985年12月,“巴统”对我国采取了“绿线”政策,中国开始与法国等欧盟国家发展起军售关系。但此后,“巴统”决定取消进一步放宽对中国的出口控制,欧盟国家追随美国对华奉行军事制裁政策,刚刚起步的中欧军售往来即告终止。

  冷战结束后,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意识到,继续根据东西方之别进行出口控制已经不再适合新的国际政治格局。1994年3月31日,“巴统”被迫解散。1996年7月,33个国家的代表在荷兰瓦森纳开会并签署《瓦森纳协定》?穴“瓦协”?雪,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冷战时期,“巴统”是一个强制性组织,其任何成员都有权否决其他成员的出售武器建议。与之相比,《瓦森纳协定》则不具有这种强制性,它提供一个受出口管制的物资项目,但是允许各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售这些物资项目。起初美国为了扩大控制范围,使这个组织扩大到33个,大多数是非北约成员,俄罗斯、乌克兰等前华约国家也参与其中,但实际情况是,各方看法不一,许多问题议而不决,对美国的掣肘增大,任何国家都可以做它想做的事,如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出口方面从来没有接受“瓦协”的限制。

  作者:综合《环球时报》中新社报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