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如何实现全方位动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08:00 新华网 | |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教研室 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先进的武器装备,新鲜透明的战术对抗,一边倒的战争结果,更有牵动全世界眼球的双方动员机器的精彩比拼表演,其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折射出许多新的动员理念之光,对今后的战争动员有着重要启示。 现场直播打造政治动员新模式 伊拉克战争被世人誉为现场直播的战争,也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以公众媒体为主要平台展开政治动员的范例。这一动员新样式,充分显示了其潜在的战争威力,获得如潮好评。 战争中,美国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先发制人,为在心理上击垮伊拉克,对伊进行了强大的舆论攻击,从而展开国内的战争动员。战前,美国借公众对9·11事件的特殊复杂心理,宣称伊拉克是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国家、邪恶轴心,对世界安全造成威胁;萨达姆是杀人成性的暴君、最邪恶的独裁者。种种富有煽动性的宣传赢得了美国人民广泛支持,使美国在战前就占得舆论和心理优势。战时,美军借助先进的媒体工具,通过各种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甚至战地现场直播,宣扬美军先进武器的巨大威力,震慑伊军,并散布真真假假的信息,造成伊军内部混乱,涣散伊军军心。如多次宣称萨达姆在轰炸中丧生,伊军51师师长以下8000人投降等虚假消息瓦解对方。 处于军事劣势的伊拉克不甘示弱,军事上居于下风,但充分动员了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媒力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宣传反击。其有声有色的反心战举措,阐明真相的及时报道,如联军滥炸和平目标、老百姓伤亡等信息,使美国在道义和形象上失分不少,国际法上丧失有力支撑,促进了世界性的反战浪潮高涨。伊拉克还通过媒体,有力揭露了美国战争目的理由的虚伪性,把两国之战宣传为宗教文化之战,表达决不屈服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加剧了美英联军的心理压力,鼓舞了民众斗志,有效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直至美军攻进巴格达市区前10分钟,依然代表伊拉克政府,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包括真实的和刻意编造的新闻信息,让敌方吃亏不小。尤其是伊拉克出人意料地播放被俘美军的电视画面,使得心气甚高的美国国内震动不小,让措手不及的布什政府非常难堪。3月27日,炭疽夫人阿马希在电视中一露面,美军顿时忧心忡忡,惟恐伊发动生化攻击,前线部队赶紧穿戴防化服和面具,被外电戏称为一个伊拉克女人吓坏美军一个师。 利益均沾拓展外交动员新举措 外交动员作为战争动员的一种重要形式,历来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伊拉克战争开始前,由于师出无名,美军在外交上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此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广泛的外交动员,以利益均沾、战后重建诱惑反战国改变立场,取得很大成效。 一是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争取多数成员支持。美英攻伊的直接理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其真正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和获得伊丰富的石油资源。本来,美国开战决心早下,但在联合国意见分歧不利于发动战争时,美国耐心地先打外交牌。由于美国外交上软硬兼施,还是获得了必要的外交支持。 二是用战后重建的利益分配压迫德、法、俄等国改变反战立场。海湾战争中,美国曾通过外交努力,得到科威特、沙特和日、德、韩等盟国的直接财力支援。此次尽管仍有英国等追随,但愿意慷慨解囊赞助的国家却不多。为此,美国利用伊拉克战后重建可带来滚滚财源的诱惑,动员那些有意从中分得好处的国家转化或软化立场。如战前,德、法、俄反战态度强硬,随着战局发展,美国重点加强上述三国工作,尤其运用伊拉克战后重建项目的招标资格进行要挟,最终迫使三国的反战立场得到改变。这对减轻国际反战舆论重压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美英强大的外交攻势,伊拉克也不失时机地进行外交动员,以最大限度争取盟友,抗衡美英。如伊拉克在战前积极配合联合国核查机构核查,并一再作出让步,允许对总统官邸等地进行核查,争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同情。另外,伊还对邻国采取了特殊外交政策。如与宿敌伊朗秘密谈判,达成谅解,释放关押在双方监狱里的所有战俘。为了增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兄弟情意,萨达姆为26个在巴以冲突中丧生者的家庭各提供1万美元的抚慰金,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 远程投送展现运输动员新特点 作为国民经济动员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运输动员,对战争准备与实施乃至战争进程和最后结局有着重要影响。美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通运输动员,并着手向海湾地区远程运送和屯积作战物资,为伊拉克战争做充分的准备。其运力的现代化、快速化、协调化,再次显示了一个军事强国战争动员的新特点与手段。 由于成功的运输动员与实施,开战前夕,美陆军已在伊拉克周边预置了5个旅的作战装备;空军储备了多达6700枚联合直接攻击炸弹和3000多枚先进的激光制导炸弹。 海运方面,美国依据《国家动员法》、《海商法》、《军事交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政府有效控制和征用本国162艘大型远洋商船,不断向中东地区运送作战物资。另外,美军还动员了大量海军预备役船只,弥补了海运能力的不足。除了动员本国的海运船力量外,美国还大量租用外国货船,从欧洲转运作战物资。空运方面,美国大量启用民用后备航空队向海湾空运兵力。航空队飞机也转由国防部空中机动司令部指挥控制。战争开始前,美国申请了20多条跨大西洋的空中走廊,运送人员物资。根据动员规定,美国在第一阶段就动员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以后再次征用了33家航空公司的923架飞机。美军第3和第4机步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海军陆战队等执行地面作战和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都是由民用飞机送达海湾地区的。军事运输任务民间承担,战争行动企业投入,构成了先进的战争运输动员与实施的新特点新模式。 零伤亡理论凸现卫勤动员新趋势 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不同的是,要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军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作战。战前,一向推崇零伤亡理论的美军高层对卫勤保障方面煞费苦心,曾作出并不乐观的判断:地面战美军伤亡人数至少达数百人,伊拉克的生化武器会给美军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生活环境最差地区之一,容易出现大范围疫情。因此,美军上下均高度重视卫勤动员。 与10年前海湾战争中的卫勤支援保障相比,美军此次的卫勤支援变得更为快捷和有效,体现在美军加强了战场救护,提高了军队自身的防护能力和伤员救治率。另外从美国本土动员并送往前线的医疗物资,基本保证了战争需求。如在第一架抵达海湾的飞机上,就有美军的预防医疗分队。这些分队可提供至关重要的饮用水安全检测报告,并对收集的战场环境和危险数据进行了快速测试。战争中,美军还派出了远征医疗队,对前线给予及时的医疗支持。远征医疗支援包括多个可快速部署的医疗小组,大到可放置在室内的医疗设备,小到可以随身携带的背包皆一应俱全。这些5人小组背着30多公斤重的背包,里面装满可救治约10名伤员的药品和简易器材,可以在战场实施简易手术。伤员不能处理时,可依靠直升机紧急后送。 战中,美各军种动用了包括志愿者、执行现役年度训练的后备役人员、临时雇员等大批后备役卫勤人员充实医疗机构。陆军动员了4000多名后备役人员接替国内调往战区的现役医务人员岗位。空军后备役人员组成约200个卫勤支援分队,调往战区或留在本土;海军也动员了数千名后备役医务人员。美军认为,组建新的医疗单位时不必动用整个后备役部队,而只征召其中的医护人员即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全方位的卫勤保障,将战争行动中的伤亡率降到了最低。 (侯永传 责任编辑/梁 峰)(来源:中国民兵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