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人花钱大手大脚,高消费驱动世界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4:16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近年来,美国消费者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希腊神话中阿特拉斯神(Atlas)的角色——用肩膀扛起世界。他们坚持不懈地消费,而且在股市崩盘、失业率上升、恐怖主义和战争爆发的威胁下,也拒绝停止消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之所以未陷入严重衰退,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此。

  从1991年年底至2003年,美国消费者支出每个季度都在增加。这几年中,他们的支出
水平经通胀调整后共上升了55%,令欧元区与日本消费者相形见绌,两者同期的支出分别增长23%和16%。

  对经济学家来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场消费马拉松能否持续下去。他们普遍认为,答案在于劳动力市场。尽管美国经济增长率有所反弹,但劳动力市场仍然低迷不振。

  在截至2004年1月的一年内,美国消费者的收入仅增长2%,勉强与1.9%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同步。就业创造的增长速度也依旧疲弱。

  虽然日本人消费还不足以支撑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但消费量已比经济学家预测要大得多。 阅读

  美国人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比例已跌至1.5%的危险水平,即使用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水平也太低,而且大大低于7.2%的长期平均水平。

  经济学家期望,今年春季的退税将再次推动消费,但他们也警告说,如果工资和就业增长不见好转,那么退税推动的消费增长将是昙花一现。

  但长期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支出势头强劲,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愿小看他们的力量。

  多数人认为,这种消费强势结合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美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因决策者愿意全力以赴防止经济衰退。

  美联储一直是全球主要央行中行动最积极的一家,已接连将利率从2001年1月的最高点下调了5.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同期欧洲央行仅减息2.75个百分点。

  布什(GeorgeW.Bush)政府的减税政策也正是时候,既弥补了个人收入增长缓慢的状况,又带动消费在2003年第三季度上扬6.9%。

  “决策者一直在向人们的口袋塞钱,以便他们能源源不断地支出,”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GlobalInsight)的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维什(NarimanBehravesh)说,“财政与货币政策在这方面帮了更大的忙,而一些汽车公司也参与进来,提供丰厚的激励措施,鼓励人们买车。”

  美国人的财富观念一度因股市波动而受到打击,但现已为房产市场的强劲表现所振奋。美国人还发现,通过资产增值抵押借款更容易释放套在房产中的现金。咨询公司Economy.com已做出估计,资产增值抵押借款为美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贡献了约1.8个百分点,而当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9%。

  据估计,美国人去年通过房屋抵押借款筹得现金7750亿美元。

  为筹措消费资金,就连那些租房的美国人也会毫不犹豫地借贷。

  “上世纪90年代是个信贷民主化的时期,”Economy.com的经济学家布莱恩?诺塔吉(Brian Nottage)说。

  信贷公司越来越愿意向年轻人和低收入者提供贷款。

  汇丰银行(HSBC)的经济学家马克?钱德勒(MarcChandler)说,他年仅5岁的儿子已开始收到邮寄来的信用卡广告了。

  他说:“美国人很早就对负债习以为常,这意味着他们一般对信贷持较轻松的态度。”

  同世界其它许多地方相比,在美国,破产的耻辱感不太明显,因此,许多美国消费者向来愿意将债务积累到危险的水平。10年前,美国约有千分之九的家庭破产,这一数字现在已升至千分之十五。

  美国消费者的借贷意愿增强,意味着即使在工资涨幅不高的情况下,他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消费。这也意味着,如果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美国消费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冲击。

  经济增长越是持久,消费者似乎就愈加确信,增长就是会持续下去,帮助他们度过较困难的时期。

  “美国经济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直不负众望,以致消费者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信心,”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梅森大学(GeorgeMasonUniversity)的经济学和法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说,“人们在潜意识中相信,经济停滞不会持久。”

  尽管美国劳动力市场态势疲弱,但鲜有迹象表明,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渐衰退。(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