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世纪末“羞怯指数”下降最快,裸体又流行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16:27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时下,人们的衣着日渐暴露,大有重回伊甸园的势头。穿衣还是裸体,人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对裸体的态度意味着什么?

  对于最初的人类来说,相互袒露身体并没有什么可羞怯的。正如“创世纪”所述,“羞怯”的概念是在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诱惑偷食了禁果,懂得善恶之后才有的。“是上帝给了亚当和他的妻子衣服”。此后,人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裸体”史,“羞怯”和“羞耻”的
概念是在人类穿上衣服后才出现的。此前,“裸露”的度完全取决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活在炎热的非洲太阳下的人皮肤黝黑,而他们的北方同类,皮肤则白白的,也需要衣服保暖。所以,服装肯定不是热带人类发明的,热带雨林中和炎热的海岸上根本无需任何保暖衣物。这些地方的人不觉得赤身裸体是羞耻的。对南部非洲一些地方的人聚在一起赤身裸体跳舞不必大惊小怪。同样,南欧气候温和,人们仅穿一些贴身衣物即可御寒,古代希腊人和古代罗马人对“裸体”司空见惯。从流传下来的雕塑作品中不难发现,“裸体”根本无须遮掩,那时艺术家们着重表现的是人类最自然的原始状态。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绘画作品中都流行表现“赤身裸体”,直到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倡导“知耻”的道德观念,不许画家们用画布来满足“好色之徒”。艺术家们开始遮盖敏感部位,在根本不该放苹果的地方(如女人的胸部)放上两个苹果。

  席卷欧洲的“知耻”运动随后被法国人“纠正”了,艺术家们重新开始展现人体的曲线,如高更,还有莫奈《草地上的早餐》,都强调人类的自然属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裸体”更是大行其道。人们认为,正是那些穿戴齐整的人手持武器干下了无数兽行。一时间,自然主义在欧洲甚至美国颇为风行,电影替代了绘画,成为传播“裸体”文化的主要媒介。物极必反,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一轮的“知耻”运动又开始了。那时的文艺批评家甚至认为只要有55平方厘米的皮肤暴露就不成体统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此时,以宣传“裸体”而广受欢迎的《花花公子》杂志出现了。

  醉生梦死的上个世纪60年代,政治领域出现了著名的裸体和平示威者,街上、球场和音乐会上则出现了“裸奔”。20世纪末的“羞怯指数”下降最快,“裸体”事实上在道德范畴内已经合法。今天你在欧洲任何一个舞台都能看到裸体舞娘,描绘女人的身体已经不再是画家和诗人们的“特权”。这难道表明我们已重新回归了伊甸园?(来源:哥伦比亚《时间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