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交往之于中美关系:压舱石?暗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6:42 新华网 | |
2003年,中美经贸领域的争端与摩擦不断。除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问题外,美国又对我出口家具、彩电搞反倾销,对我三类纺织品启动特殊保障条款。虽说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经贸领域却狼烟四起。 中美经贸领域出现如此之多的争端,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担忧,也促使大家对中美经贸关系及其在整个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做进一步的思考,展开了“更大视野下的追问”。当然, ——主持人手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陈宝森:中美关系的稳定器 由于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除非美国人在台湾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其他一些政治上、文化上的分歧都不足以撕裂中美关系。 中国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 首先,贸易和投资增长加快,相互依赖程度增强 其次,贸易磨擦加剧 第三,贸易纠纷纳入WTO争端解决机制,这对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是有利的 全球化、区域化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中美贸易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 与经济全球化齐头并进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美国在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是多边谈判与区域谈判并举。多边谈判难度大,走不通时就先搞区域谈判 经贸因素在中美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稳定器 中方的三个“无能为力” 第一,美国的贸易逆差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第二,中美两国贸易建立在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东西多,是因为中国充分发挥了自己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东西少,是因为美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第三,现在许多经济体的公司都把中国大陆当加工制造平台,向美国出口。 中美关系总体上乐观>>详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重要,但不对称 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只有相对的价格优势,不是不可替代的产品。所以,中美经贸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美国手里。 不断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它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很重要,但美国却是这种不对称关系中的最大获益者。 中美经贸关系的相互依存特征 随着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增长,中国掌握的美元外汇越来越多,其中多半都转为美国财政部发的国库券,也就是说中国成为美国越来越大的债主。在这种情况下,若美国政府逼中国改变汇率,影响到人们对美元外汇储备的信心,若中国大量抛售美国库券,就会引起证券市场混乱,甚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从美国市场撤资,导致美元危机。 美国是“双赢”格局中大的受益者 虽然中美经贸关系对双方都非常重要,但它却是不对称的关系。美国长年维持着与很多国家的贸易逆差,这些国家向美国出口商品与服务换来了大量美元,最后不得不再把美元投入美国市场,购买美国的国库券或其他债券、股票,给美国经济“输血”。通过这种方式,美国既可以从世界上获得廉价的原料及制成品,又可以从它们那儿借到大笔的钱来消费与投资。等到美国欠的外债太多时,它又可以操纵货币政策使美元的吸引力下降,主动影响国际资本市场使美元贬值,向外国人转嫁债务。换句话说,因为掌握大批美元资产的外国投资者财产大幅缩水,也就等于替美国承担了债务。>>详细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姜 鹏:能经受住几级风浪? 在任何一对双边关系中,经济因素都是众多要素中的一个,不可能脱离双边关系的大框架。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尤其如此。 中美经贸关系与美日经贸关系不同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多是美国放弃生产或主动寻求进口的。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并非美国企业。而美日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全方位竞争关系。以20世纪80年代美对日贸易逆差为例,其主要来自汽车等工业产品。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越多,美国本土三大汽车厂商在本国汽车市场上的份额就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日贸易逆差的消极影响远大于中美间的,美国从与中国贸易中的受益远大于同日本的。一定时期内,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并会时不时政治化,但尚不至于引发大规模贸易战、造成双边关系紧张。 是基石还是冲突源? 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从根本上反映了如何衡量经济利益在中美关系总框架中的地位,及其与政治、战略利益的关系问题。在任何一对双边关系中,经济因素都是众多要素中的一个,不可能脱离双边关系的大框架。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尤其如此。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的定位从“竞争对手”转变为“外交伙伴”,国务卿鲍威尔说“中美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美在经济发展、反恐、防扩散等安全议题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然而,两国间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并未改变。美国仍然将新兴强国的崛起视为对其全球领导地位的主要挑战,并且以此为主要依据来制定对华战略、政策框架。>>详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林 甦:大视野下的追问 有些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了解其争论会使我们获得警示性的启发。 怎样看待“蜜月”与磨擦加剧并存 中美经贸相互依赖是否已超越了不可靠的平衡而站在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不可逆的平衡点上? 中美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发挥何种作用?是抗风浪的“压舱石”还是新的暗礁? 一旦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反应是更接近于“蜂巢”模式还是“积木”模式? 注意研究“全球化中的美国模式” 高度重视美国政治“外化”的惯性 首先,美国是具有高度战略思维的国家,霸权地位是它的核心利益所在,防范潜在“挑战者”的那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冷战后,中国在美国的战略视野里一直是双重身份:既要与之合作又要严密防范。在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模式中,因素设定不同,其互动方式就不同。其次,就经济本身而论,2003年里美国对中国施压的议程和方式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像纺织品之争,就是起因于布什政府对北卡罗莱纳州企业、工人和官员不满的一个回应。对美国政治动辄“外化”的惯性,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 “谁更输得起”? 中美经贸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中国国内的问题密切相关,中美经贸关系与中国社会稳定的互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美经贸关系是不平衡的,中美经贸显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是否也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在这点上却没有达成共识。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认识中美关系的关键,即中美关系是否到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点(apointofnoreturn)。如果是的话,两国关系就达到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状态;如果不是,两国关系还是一有矛盾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详细阅读背景:中国入世以来的中美重大经贸摩擦事件 在中国入世谈判中,美国将几项对中国极为不利的条款强加于人,致使中国陷入被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5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不视之为市场经济体;第16条则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2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此外,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管制也将延续到2008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入世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关税、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大幅度减少,但在世贸组织反倾销目标国排行榜上仍然高居榜首。美国又是对华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次数较多、涉及金额较大的国家,仅2003年美国对华反倾销立案就有七起,涉案金额16亿美元。两年来,影响较大的中美经贸摩擦主要有四起:钢铁保障、彩电反倾销、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纺织品特别保障。>>详细(世界知识 2004年 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