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如何定义“寒冷”概念?其实冷不冷只有自己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09:39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如果有人问,气温下降到多少摄氏度时你会觉得冷?你可能会一时语塞,或者觉得这个人和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即使你能斩钉截铁地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恐怕心里也很明白,这只是你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模糊判断,其他人并不一定认同你的说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收看天气预报,并记下明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奔走相告呢?

  语焉不详的寒冷几百年以前,人们还无法像现在一样,用数字精确地说明天气的寒冷程度。他们知道冰是冷的,雪是冷的,知道人有可能会被冻死。但是,他们身上并没有精确测量温度的工具。为了表达个人对寒冷的感受,他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比喻,其中虽也有富含诗意的例子,但平民化的言辞似乎更为主流,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到了16世纪,伽利略发明了一种粗陋的温度计,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误差很大。真正意义的温度计,也就是将气温以数字方式体现出来的温度计,是18世纪出现的华氏温度计和摄氏温度计。此后,人们在谈论天气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诸如“冻得我耳朵都要掉了”之类的模糊语言,也能更为礼貌地说“今天最低气温几度”。有了温度计之后,天气预报渐成气候,大众对了解气温的需要也逐步得到了满足。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似乎已经完全知晓了“寒冷”一词的具体意义,再没有人抱怨它语焉不详。然而,随着“风寒”这一新概念在20世纪的粉墨登场,人们再一次迷失在“什么是寒冷”的困惑中。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寒冷”的更为复杂的描述不断涌现,观点不同的学院派、政府甚至私营公司为此争论得不可开交。

  有风要比没风冷2001年11月1日,在一片质疑声中,美国和加拿大在天气预报中开始使用一个新概念——“风寒指数”。所谓“风寒指数”,就是人类在有风条件下对温度的实际感受程度。按照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说法,人类对外界温度的感受并不等同于实际气温,如果我们感觉到冷,实际上只是因为我们皮肤表面的温度较低。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有风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温度要比无风的时候更低,因而更容易感到冷。举例来说,户外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是20摄氏度,而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却说,由于大风、潮湿和寒流冷锋的突然来袭,户外温度给你的实际感觉是12摄氏度。把实际气温修正为人们感受到的温度,这就是风寒指数的意义。风寒指数不是科学家凭空捏造出来的。事实上,自温度计出现以来,它的权威就一直遭到科学家甚至平民的质疑。有时,温度计还会引发家庭信任危机。想象一下,当一对夫妻在床上谈话时,丈夫说:“屋子里真冷,冻死我了。”而妻子却说:“你在胡说!我觉得很热,身边就像放了一只火炉。”为了证实自己并没有撒谎,他们一起去查看屋内的温度计,温度计显示,室温既算不得冷,也算不得热,因此他们还会继续争执下去。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丈夫睡在靠近窗户的一侧,那里时常有风漏进,而妻子睡在空气相对凝滞的一侧。同样的温度,不同的风寒指数,感觉不同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气温将由市场来决定?然而,美加目前使用的计算风寒指数的方法也并非无懈可击。美国最大的天气预报公司AccuWeather的创始人和总裁梅耶斯博士说,除风速以外,日照、湿度等一些其他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人对温度的感受和判断,而风寒指数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他说,假定午间时分的新奥尔良市与深夜的加州某海滩有着相同的气温和风速,那么,按照目前的公式计算,这不同时刻的两地将有相同的风寒指数。然而,常识告诉我们,在这两地的不同时刻,人们感到的冷暖程度绝对是不一样的。为了得到更接近于人们实际感受的风寒指数,AccuWeather公司开发了一套名叫“真实感受”(RealFeel)的气温预报系统。梅耶斯博士说,除温度和风速之外,“真实感受”还考虑了降雨量、云层厚度、空气密度等其他8个影响人舒适性的因素。目前,AccuWeather公司正在为“真实感受”申请专利。申请专利无疑牵扯到私有化的问题。而在人们心中,气象预报属于公共事业,不应该被私人企业左右。对此,梅耶斯博士认为,私有化并非坏事,它会为气象服务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使得大众有机会接触更为真实、更为负责的气象信息。在他的想象中,当几家公司同时发布气温预报,且预报内容不尽相同时,人们起初不会轻信任何一家,而会等待实际气温的印证,久而久之,预报最准确的公司将得到人们的信赖。“在不久的将来,明日的气温将由市场来决定。”梅耶斯博士说。

  风寒指数有待改进科研人员也对风寒问题兴趣浓厚。最近,印第安纳州大学的莫里斯博士和加拿大环境物理学家兰德尔开始了一项针对风寒指数的实验,他们让12名有男有女的实验者在一间寒冷的实验室内做单车健身运动,同时用一台冷风机向他们的脸上吹风。该实验试图通过测量不同风力下实验者脸上的热量损失,研发出一种新的风寒指数气象图。然而,有人怀疑他们实验的科学性,认为他们忽略了不同的人对天气的敏感差异。兰德尔反驳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实验者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在冷风条件下皮表温度容易降低的人,他们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风速一直是计算风寒指数的重要参数,因而莫里斯和兰德尔首先纠正了传统方法在测量风速上的错误。他们说,气象站在测量风速时通常是在高于地面30英尺处进行数据采样的,而高空的风速显然比地表快。也就是说,传统的风寒指数气象图夸大了风的效应。此外,国际生物气象学会的一个考察团目前也在研究严寒、酷热、有风、下雨和晴天等条件下的气温量度问题。

  天气预报成为“硬科学”罗伯特·汉森是美国著名气象学者,他曾写过一本关于天气预报发展史的书。他说,现代天气预报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由美国军方研究员开创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天气预报逐渐服务于大众。几十年来,天气预报的格调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有时强调科学性,有时偏重于娱乐性。“在我看来,过去的10到15年间,天气预报又开始朝着‘硬科学’的方向发展了。”汉森所谓的“硬科学”,也就是自然科学。汉森的意思是说,如今的天气预报比过去多了很多项目和术语,似乎两个数字已不足以解释明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而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条件来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观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猜度这些数据和条件的意义。“当然,也许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说明天气的变化,”汉森说,“但气象工作者理应通过统计或其他方法,得出一个观众可以理解的结论。”汉森认为,风寒指数就带有典型的“技术官僚”色彩。尽管气象工作者不断地强调风寒指数的意义,但一些科学家仍然认为,风寒指数并不能清晰准确地向公众解释明天的气温究竟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谁更容易感到冷生理学家认为,问题的关键出在人类的生理结构上。如果一个人皮下毛细血管的血运能力较好,那么他的皮表温度就会较高,而皮表温度较高,则他所感觉到的外界温度也应该较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皮表温度较高,皮表损失的热量也会较多,如果考虑到风寒,那么皮表温度较高的人将会感到更冷。显然,这是个自相矛盾的问题,而导致矛盾出现的原因正是风寒。马萨诸塞环境医学研究所的生理学家凯瑟琳·奥布莱恩说,常识认为,皮下脂肪是很好的热绝缘体,也就是说,胖人的御寒能力应该是优于瘦人的。然而,胖人对温度下降的反应速度要比瘦人快。原因很简单:由于脂肪较厚,皮下热量较难到达皮表,从而使皮表孤助无援,温度越来越低,而皮表温度降低,人们就会感到冷。奥布莱恩也承认,这些推断很难归纳成科学理论。但她确信,“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冷”,因为女性体内脂肪含量要大一些。奥布莱恩还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很多其他的方面。1960年的一次研究显示,加拿大渔人由于常年将手浸在冰冷的海水中,因而他们的手在寒冷条件下比其他人的手温暖。另一项研究的结论也支持人体对寒冷有一定适应能力的观点。

  寒冷问题悬而未决美国物理学家布鲁斯坦因认为,人对寒冷的感知程度与生理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却可能与人格、生活习惯和当地文化有关。在他看来,风寒的存在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最近,他去芝加哥旅行,“周五晚上,我本来打算去看一场表演,我估计当时的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还可以接受。但后来突然刮起了大风,我就决定不去了,因为我感觉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20摄氏度。”尽管相信风寒的存在,但是布鲁斯坦因并不认为风寒气象图“可以给出最终的答案”。他举例说,日照对温度的影响就很难评价,因为日照与经度、纬度、一天内的不同的时刻都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真实感受”声称已将日照作为计算风寒指数的参数,但若想为不同地区的人提供实时的气象服务,目前恐怕还难以实现。布鲁斯坦因还强调,人们对风寒有很多误解。他希望人们明白,无论风寒指数是多少,实际温度都不会发生变化。比如,在风速为60英里每小时、气温为摄氏1度的情况下,经风寒指数修正过的气温为摄氏零下7度,但水是不会冻冰的。最后的问题是,普通人是否会注意这些科学细节,并以它们作为指导自己穿衣出行的依据?当兰德尔被问到人们怎样看待风寒气象图以及有何改进意见时,他遗憾地说:“人们压根就不知道风寒这回事。”(来源:世界新闻报/梁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