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类为何“追星逐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10:23 光明网

  本报记者 韩显阳

  对宇宙探索而言,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月14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将在2015年前后将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在那里建立永久性基地;2030年之后,美国宇航员将前往遥远的火星探险。本月3日,欧洲空间局正式公布了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并且宣称欧洲人将在30年内分步登陆火星。而几乎在此前后,包括俄罗斯、日本、印度在内的世界主要航天集团
也纷纷抛出自己最新版本的太空计划。

  从20世纪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到上个月“勇气”号顺利登陆火星;从2003年初“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到去年底“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最终与地球失去联系,无论成功与失败,总会有人向太空探索投下怀疑的目光:用巨大的投入去证实一个几近无望的假想,有意义吗?更何况地球上还有那么多烦心的问题远未解决!

  挑战未知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具备的本能,而探索太空则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现代的延伸。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断地探求未知,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回答“我从哪来?我到哪去?”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答案,人们便将追问的目光投向浩瀚的太空。正是这些追问,成为志士仁人探索宇宙的动力。恰是有了这些探索,曾经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招来杀身之祸的异端言论成了人们今天的天文学常识。

  500多年前,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如今美洲已经住满了人,而且就连南极大陆的冰原也一天天热闹起来,地球上已经没有空闲的大陆了。随着人类对地球状况的危机感不断加深,开始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探索太空,把人类的足迹扩展到太空已顺理成章。从这个意义上讲,登陆月球、探测火星是伟大地理发现时代的延续。“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对于怀疑者“追星逐月到底有何意义”的发问,我们完全有理由回答:科学的意义并非都立竿见影!更何况,伴随太空探索而出现的航天事业已经对其他领域的研发起到推动作用:如气象、通信以及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高性能计算、微电子领域的诸多成果,甚至医学检测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技术都源自航天领域的研发,等等。如果没有航天研究,我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有移动电话,不会有微波炉、石英表、不粘锅、条形码……

  太空探索还激发了全人类的科学精神。“勇气”号登陆前后,全球每天都有无数电脑用户争相登录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网站,了解“勇气”号的信息。登陆后的24小时内,航空航天局网站及其相关网站的点击率达到亿次。在美联社上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3%的美国人表示,尽管去年曾发生“哥伦比亚”号坠毁事故,但他们还是赞成继续将宇航员送入太空。

  毋庸置疑,在这场探索太空的竞赛中,领跑者美国的真正动机引起国际社会的忧虑。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美国将太空计划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继续保持在高科技方面的优势的动机无可厚非,理由很简单,一个缺乏探险精神,不能面向长远和未来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对于在太空军事利用方面保持美国的垄断地位,部署导弹拦截器和研制反卫星武器,无疑是对《国际和平利用空间条约》的重大挑战,有违人类探索太空的初衷,这是人们无法接受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