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核电站最高警戒下失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08:44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据《中国日报》报道

  日本政府2月20日将恐怖威胁警戒级别提至最高,并加强了对其核设施的安全防范。就在日本进入最高警戒状态的第二天(21日),东京附近的一座核电站却突然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较小,火很快就被扑灭。虽然这次火灾只造成了轻微的破坏,并且没有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但日本频频发生的核事故再次引起了世人关注。而日本政府不顾本国民众安危,坚
持其“特殊”核能政策的用意则很可能是为了发展核武器。

  失火电站距东京160公里

  据美联社报道,发生火灾的滨冈核电站位于日本静冈县,属于中部电力公司所有,距离日本首都东京西南方向160公里处。火情是在21日上午11时36分被发现的,起火的是2号机组一个涡轮机机房屋顶。2号机组共有两个反应堆,但由于要进行常规检修,所以工人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关闭了这两个反应堆。发电机组检测辐射泄漏情况的仪器和数据没有出现异常,因此可以判断这次火灾没有造成核泄漏事故。不过令人感到后怕的是,就在火灾现场数百米之外,另外两个核反应堆当时正在继续运转着。

  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展开扑救工作。据该核电站的员工透露,当天中午12时21分火苗被扑灭。日本共同社援引消防专家的话说,经过初步分析后他们认为,用于冷却涡轮机的氢气通过屋顶的输送管道泄漏,因此导致橡胶防水墙起火。据报道,发生火灾的2号机组的发电能力为84万千瓦时,属沸腾水型。作为检修工作的一个环节,当时核电站员工正在将冷却剂从涡轮机中取出。

  日本政府对此次核电站火灾非常重视,立刻派出了调查小组,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就起火的原因得出结论。而消防部门也没有作出任何评论。

  核事故在日本几乎是“家常便饭”

  与5年前的核事故相比,这次日本滨冈核电站的火灾简直是小巫见大巫。1999年9月30日,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一家核燃料加工公司———JCO东海事业所的试验楼内发生一起重大核泄漏事故。该事业所3名工作人员直接受到核辐射伤害,其中两人因受害严重而导致神志不清。该次核事故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发生的核裂变临界状态下严重事故。首相组阁曾因核泄漏延期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事故发生约1小时后,紧靠该核设施的道路上,泄漏出的放射线量数值比通常状态下高出16000倍。在两公里之外的测定地点,几分钟内测出的数值比通常状态约高出10倍。因事态严重,当地政府通知东海村方圆10公里以内的居民采取紧急避难措施,令大家尽快关闭门窗,并在10月1日早晨之前不要出门。距东海村较近的常盘高速公路一座休息站也被迫关闭。原定于10月1日小渊组建新内阁之事,也由于此次重大核事故而不得不延期。

  仅仅10天之后,又有外电报道说,日本首都东京东北部575公里处的一家核电厂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贮有低浓度放射性物料的大桶竟然有漏洞,其中一个在9月28日被揭发,而另一个则当天被发现,不过肇事的核电厂坚称事件并不严重。

  同年10月27日,日本古都京都的一个核电站发生故障,四个反应堆中有三个自动关闭。事故导致京都40万个家庭电力中断,此外交通信号也失灵,一些列车延误达1小时之久,不少乘客受到影响。失火核电站为事故多发地

  在“东海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几年中,日本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好几次核事故。就以这次发生火灾的滨冈核电站为例,该电站的1号机组在2001年先是发生管线破裂事故,而后又在同年11月三天内连续两次发生核反应堆冷却水(具有放射性)泄漏事故。在2003年9月,滨冈核电站工作人员再次发现大约有1.6加仑含有放射物的水从1号反应堆泄漏出去。在2003年内,日本中部福井县的核电站也连续发生起火、爆炸与冷却水泄漏事故。

  除了人为的疏忽外,自然灾害也使日本的核电站时刻处于危险状态:就在去年5月26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多家核电站被迫自动停机,以避免因地震而引发巨大的核灾难。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距离核电站较远,因此最终虚惊一场,但如果核电站在地震中被严重破坏,大范围的核泄漏将不可避免。在地震频繁发生的日本,每一个核电站都成了可怕的“定时炸弹”。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