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元“良币”地位至今未变,贬值无需太过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14:28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从2001年以来,美元对欧元下跌了33%,对日元下跌了15%。美元汇率在2003年的大幅度下跌,更引起全世界对此的担忧。尤其是在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启动不久,当前的复苏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对这种情况无须太过担忧,美元“良币”地位至今未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李长久认为,对于美元汇率的走势不应该过度担忧。迄今为止,美元仍然是主导货币,美元这次下跌是在前几年大幅度升值的背景下产生的。相信美国政府对美
元的下跌和上涨会有控制和调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贺力平教授认为有担忧是正常的。但是美元未来的走势也存在不确定因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运成表示,美国政府迄今对美元持续贬值似无阻止的意思,但最近美元的跌势已引起美国国内的关注,美元大幅贬值也让美国人的海外购买力严重萎缩;美国政府维系海外活动包括驻军的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导致更大的财政赤字压力;美国股票及美国债券对外国投资人的吸引力亦节节下降。这些负面影响正逐渐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正面效益。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在美元贬值中,不同国家受到的影响不一样。而且,国际上对美元贬值的忧虑之所以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启动不久,当前的复苏还比较脆弱,因此,美元贬值扰动的冲击力就显得格外突出。中信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车耳认为,美元汇率在2003年大幅度下跌,更多的是一种修正,并不代表美国经济陷入危机。因为美元贬值促进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而且稀释了以美元为储备的外国主权国家的债权。因此受到损失的是外汇储备多的国家。他强调,亚洲尤其是中国在汇率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考虑自己外汇储备的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同时应该考虑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在谈到美元未来走势的时候,李长久说,鉴于美国自身存在的金融和财政领域的问题,美元保持稳定并不容易,但是美元突然走强也很难。贺力平则认为短期内,美元汇率经济走势与美国国内经济没有太大关系。张运成表示未来美元强势的理由仍然不明显。同时他分析,实际上,无论美元强弱,都能够左右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利益分配原则。相对于美元的处境困难,专家们对欧元的前景较为乐观。车耳表示,欧元注定在21世纪成为与美元、日元鼎足而立的世界性货币。但是他同时表示,欧元能否取得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地位,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张运成认为,欧元升值已经开始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出口和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他认为,从长远看,欧洲要想提升经济竞争力,必须要做的是改善其经济体系的刚性结构。关于日元的走势李长久表示,日本非常重视日元升值的问题,“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度升值弊大于利,教训深刻。车耳乐观地表示日本经济再度增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贺力平则认为,日元在亚洲发展的前景还是有局限性的。张运成认为最重要的是强势日元存在给定条件:一是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并不算很高,还有上涨空间;二是日元升值主要是美元贬值所致,日元并不是对其他货币全面升值。日元对欧元汇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美元汇率在2003年大幅度下跌,美元贬值带来何种影响,影响有多大,人言人殊。美元处境困难的同时,美国经济却在迅速发展;欧元大幅上升,但欧洲经济却步履维艰。另外,还有人称欧元的挑战在亚洲,因为日本经济的复苏有目共睹,而亚洲也确实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带着上面的诸多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

  美元贬值无须太过担忧中国经济时报:从2001年以来,美元对欧元下跌了33%,对日元下跌了15%。美元是世界的统治货币,因此全世界都对最近美元对其他货币大跌非常担忧。对此你们怎么看?李长久:有数据表明,美元现在占国际储备、贸易结算的60%-80%。迄今为止,美元仍然是主导货币,它一变化就会对各国金融市场造成影响。因此近两年特别是去年,美元波动所引起关注是理所当然的。1995年7月-2002年2月,美元汇率上涨了35.8%,美元这次下跌是在前几年大幅度升值的背景下产生的。而实际上按美元贸易加权汇率计算,去年美元下跌是8.88%。对于汇率的走势不应该过度担忧,因为下跌和上涨都会有控制和调整,其他国家在关键时刻也会配合。车耳:美元汇率在2003年大幅度下跌,更多的是一种修正,并不代表美国经济陷入危机。事实上,与欧元在1999年初欧元单升后的两年相比,美元也曾升值了30%以上。欧元比美元从1:1.17升至1:0.82。现在美元只是回落到稍高于欧元诞生时的水平。但4年前美元升值的背景是美国经济既没有现在这样高的双赤字——外贸赤字和财政赤字,而现在这两者相加其比例差不多相当于美国GDP的10%,以金额来计算将近一万亿美元。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长期背负这么大的赤字而不出现货币贬值压力的。这虽然是国际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但是美国政府对此却乐观其成。因为美元贬值促进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而且稀释了以美元为储备的外国主权国家的债权,受到损失的是外汇储备多的国家。亚洲,尤其是中国在汇率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考虑自己外汇储备的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同时应该考虑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贺力平:有担忧是正常的。美元是现在国际上用的比较多的货币,但是其未来的走势也有不确定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长期性的问题。美国大量的贸易赤字,相当于GDP的5%,世界上很少有贸易赤字这样高的国家。如果换到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会引发货币危机。这也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美元超高估计造成的。另外是短期性因素,欧、美、日的利率水平不同。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美元比欧元利率低。日本的利率低于美国,引起大量外流。还有,美联储在今年秋天之前不会调高利息。虽然美国经济复苏,但是这场经济复苏能否继续,还有复苏真正的原因还未能确定,是政府的减税政策还是经济自身活力所导致还不能下定论。政治上的因素是大选将在年底举行,保持利率水平实际上是保持了政治上的中立。因为现在调整利率而产生经济上的影响会对大选中的某派不利。张运成:在美元节节下跌的同时,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在同步增长。2003年,亚洲28国外汇存底达到近2兆美元,占了全球60%。其中大部分是购买了美国的政府和机构债券。这其中,日本、中国等对美贸易顺差大国仍然是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融资国,号称美国经济的两个主要“出资者”。美国政府迄今对美元持续贬值似无阻止的意思,因为部分美国政府官员及专家认为,目前美元对主要贸易国家货币的整体汇率平均升值幅度约一成,较1990年代平均汇率水准仍高出很多,虽然美元对欧元及其他少数货币大幅贬值,但不至于发生货币危机。尽管如此,最近美元的跌势已引起美国国内的关注,美元大幅贬值也让美国人的海外购买力严重萎缩;美国政府维系海外活动包括驻军的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导致更大的财政赤字压力;美国股票及美国债券对外国投资人的吸引力亦节节下降。这些负面影响正逐渐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正面效益。梅新育:美元对其他国际货币大幅度贬值对世界经济的扰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世界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影响,因为世界市场上大部分交易是用美元定价的,尤其是大宗初级产品交易;对不同国家的贸易条件形成了不对称冲击,其他国际货币发行国以及其货币没有盯住美元的国家受到了“奖入限出”的压力,其货币盯住美元的国家则获得了“奖出限入”的好处;全世界绝大部分储备资产都是美元资产,美元贬值意味着有关国家的资产缩水,国民财富蒙受损失。在美元贬值中,不同国家受到的影响不一样,所以未必都非常担忧。而且,国际上对美元贬值的忧虑之所以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启动不久,当前的复苏还比较脆弱,因此,美元贬值扰动的冲击力就显得格外突出。具体说来,欧盟、日本受到的“奖入限出”负面影响较大,但东亚其他经济体未必如此,因为他们的货币多数正式、非正式地盯住美元,所以美元贬值反而对其有“奖出限入”的作用。

  未来美元走强仍不明显中国经济时报:有人称世界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突然疲软的美元,而是美元保持稳定,甚至是在它最近的衰退之后变得太强的问题。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李长久:从美元走势来看,保持稳定比较难。从美国自身来看,存在着金融领域的问题,财政赢余和赤字、对外贸易顺差或逆差,都会伴随着利率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后,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始实行浮动汇率。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波动汇率、美元保持稳定并不容易。但是美元突然走强也很难。美国国内财政变化很大。20世纪80年代里根时代、老布什时期是赤字财政,一直到了克林顿时期才出现了财政赢余;小布什大幅度减税政策也使财政赤字急剧减少。所以调整汇率,受减税政策和庞大的军费开支的影响。而且在未来几年里这两方面都不会减少。汇率过高对出口不利因为出口会带动就业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贺力平:短期内,美元汇率经济走势与美国国内经济没有太大关系。当然,美元汇率持续下滑对国内经济、对贸易收支有影响。但是贸易收支实际上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小。美国出口和进口只占GDP的25%,影响系数很低,而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更大。但是美元汇率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因为美元与世界上很多货币有关系,对很多货币有影响。尽管美元下跌了,但是美元占主导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或是动摇。因为,目前并没有一种货币可以取代其地位。欧元是竞争者而非取代者。张运成:实际上,无论美元强弱,都能够左右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利益分配原则。换句话说,美元已经将世界各国套牢了,美元贬值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方面,硬美元支持了美国的高技术革命;另一方面,软美元则能够帮助美国享受并占有全球财富和复苏本国经济。美元不管软硬,对美国国家和经济都有利,而且利绝对大于弊。二战后美国的发家史表明,美国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技术和美元。未来美元强势的理由仍然不明显,相反美元仍会下跌但不致陷入危机。首先,弱势美元短期难改。上一次美元弱势由1983年开始,到1992年9月结束,跌幅约45%;1992年9月至2001年7月美元升值55%。据此判断,此次美元再次下跌不会是一个短暂现象,将进入一个新的回落期。其次,合理美元价位引导下跌。摩根士丹利认为,从贸易加权和美国经济表现来看,美元过于高估,目前处于调整期,未来美元尚有合理走弱空间。华府智库“国际经济研究所”同样认为,美元下跌是一个正面现象,而且必须大幅贬值才能有效地减轻高额经常项目赤字。第三,跌幅处于可控制范围。一年多来,美元兑欧元、日元的汇率总体呈稳定下跌,已经降低美元暴跌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引发的货币危机。美认定此时贬值风险不大。一方面,白宫对美整体经济表现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优于欧、日心中有数,不担心美元此时贬值会引发外资流向发生根本逆转;另一方面,美通过伊战从中东“掏油”已成定局,“石油美元”成为避免美元“空心化”和保持“一枝独秀”地位的长期保证。加上美军火贸易受益于战争和美元贬值,市场逐步扩大,一旦美元到手,美元迟早要“翻身”。在技术层面,白宫为避免美元贬值矫枉过正形成危机,必会守住美元贬值的基本底线;其次,欧、日不会对美元暴跌坐视不管。欧洲央行整体认可美元贬值是一种“适当修正”,但同时也亮出自己底线,刚刚结束的G7财长会议表明,美元汇率现已经跌至接近正常水平。日本则不断强调,将根据需要采取“果断措施”稳定日元汇率。梅新育: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只有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才能带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而美元疲软的“奖出限入”作用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我不否认这一逻辑有一定道理,问题是这种分析思路忽视了美元贬值对别国的负“财富效应”,而且也忽视了上述机制的基础是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而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是很不公平的,因而也是难以长期稳定的。

  欧元的困境中国经济时报:欧洲人想摆脱欧元升值困境,但是另外一方面强势的欧元也有好处,你们怎么看?李长久:欧洲人有一种矛盾心理。欧洲为什么要推出欧元,主要是想摆脱美元的控制。欧洲单个国家都无法同美国抗衡,所以欧洲就选择联合之路。于是欧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打破了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两个货币抗衡的格局,比如欧佩克把部分石油美元变成了石油欧元,一些国家外汇储备也换成了欧元。欧元有走强的趋势,这是美国所担心的,因为欧元的走强会削弱其霸主地位。所以自欧元推出以来,一直对其采取打压政策。尽管欧洲经济不如美国,但是欧元却走强了。一方面提高了欧元及整个欧洲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升值又不利于经济回升。车耳:强势经济体伴随的应该是强势货币。美元在90年代后期的长期升值证明了这一点。欧洲中央银行终于可以为欧元在2003年的表现而扬眉吐气。不管人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欧元注定在21世纪成为美元、日元鼎足而立的世界性货币。但是欧元升值的势头肯定没有90年代后期美元升值那样持久。因为欧元区的表现并不令人信服,它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长期低于美国,这是一种被动的升值,并不能代表欧元作为强势货币的崛起,中短期的取代美元的地位是不可能的。欧元能否取得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地位,既取决于内部因素也取决于外部因素。就外部因素来说,亚洲国家的态度对欧元成败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要知道世界上前4名外汇储备国家和地区均在亚洲。亚洲的政府和机构投资者又掌握全球半数以上的外汇储备。张运成:欧元升值已经开始影响到出口和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欧元区2003年增加的需求中大部分来自出口,但欧元升值产生了紧缩货币政策的作用,等同于提高利率。去年,强势欧元已经使得欧盟国家高科技产品市场规模下滑了2.1%,减少约500亿欧元的营业额。如果今年欧元仍旧强势,预期可能将再减少1000亿欧元的收入。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欧元升值,虽然出口贵了,但进口便宜了,经济成本因而降低,其中也包括出口经济的成本。另外,强势欧元最大利多是对降低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有利。理论上讲,欧元升值,需求增加,对经济增长贡献因而加大,但是实际结果是,自2001年欧元开始升值来,欧元区私人消费每一季对欧元区经济按年比增长的贡献均不超过1%。欧元区促进消费远比美国难,这正是美国要求欧日扩大内需的主要缘由。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家庭储蓄率均高于10%。储蓄率高,消费必然相对疲软,除非政府推出积极减税的措施或利率大幅下调,否则消费意愿和实际开支均难以提升。在财政政策上,欧元区政府受制于财赤规模不能超过GDP3%的上限,可以调节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美国要求欧洲在财政政策上推动消费和内需是不切实际的。在货币政策上,自2001年底以来,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目前的1%。同期欧洲央行只把利率从4.75%减至2%。近期,欧洲央行都在市场对减息颇有期望下维持利率不变,足以证明欧洲央行的保守作风不会改变。因此,从长远看,欧洲要想提升经济竞争力,必须要做的是改善其经济体系的刚性结构。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更深层次的影响看,还在于欧洲担心美国无法控制美元,从而实际上造成美元问题将会演变成为“欧洲经济问题”。梅新育:我不否认强势欧元有好处,比如激励人们持有坚挺的欧元资产,从而有利于欧元国际化等等。问题是这种机制只有在欧元区经济基本面优于美国、日本时才是可持续的,而目前欧元区经济基本面显然不如美国,那么强势欧元的这种利益显然无法抵消其不利冲击。

  日元的前景中国经济时报:由于现在日本的经济比欧元区增长快,并且它的企业的利润增加,日本可能承受得起强势的日元。李长久:21世纪头几年,日本经济仍然在低谷中徘徊。现在主要面临的有体制问题,改革困难重重;财政赤字问题,国家债务占GDP的比例也大大高于欧洲;结构调整也在进行中。回顾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明治维新以来,经济的上升和下降都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大约是30年。根据这个周期推断,日本经济的调整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另外,日本非常重视日元升值的问题,因为“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度升值弊大于利,教训深刻。日本采取步步堵截的方式,向市场投入大量日元用来购买美元来干预外汇市场。日元的升值幅度是低于欧元的。日元过度升值对出口不利,因为其国内市场小,对外贸易的好坏对日本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去年日本经济较好也是因为基于出口良好。总的来说,日本总体经济情况比欧洲好不了多少。车耳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比起欧洲社会上的劳资关系和谐人们勤于工作产品竞争力强资金充裕它有消费者的高储蓄率、没有外贸赤字,它承担了强势货币的能力比欧洲强。经过了11年的调整,日本经济再度增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贺力平:日元在很长时间里对亚洲地区有一定作用。日本政府鼓励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日元。日元已经为国际债务市场,外国企业和政府到日本发行“债”要使用日元,简称为“武士债”,所以非日本人会持有一部分日元。上世纪80年代,“武士债”增长很快,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自身出现的问题,速度大大减缓了。日元在亚洲发展的前景还是有局限性的。张运成:2003年以来,日本通过购买美元干预外汇市场而得到的11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自动地流入了美国资本市场。这弥补了美国的“双赤字”,从而稳定了美国经济。但随着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加上美元继续走软,日元升值的势头依然强劲,虽然日本政府通过抛售日元进行干预的想法没有改变,但国际汇市明白,一旦美国对日本的干预再次提出批评,那么进行大规模干预就会更加困难。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日本近年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到位,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增强,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能并不严重。日本企业经历过20世纪80-90年代日元暴涨,因而将受日元汇率变化影响大的纺织、轻工、电机等制造业部门转移到了海外。目前,日本制造部门在海外的产值已经接近其制造业总产值的30%。另一方面,目前留在日本国内的主要是研究开发型企业、高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行业。这些企业竞争对手少,市场相对固定。即使日元大幅升值,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将日元升值造成的损失转嫁至客户。最重要的一点是,强势日元存在给定条件。一是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并不算很高,还有上涨空间。所谓日元实际有效汇率,是指日本中央银行将日元对日本主要贸易国的15种货币的汇率,在排除物价变化情况后,通过贸易加权计算出的一项综合汇率指标。二是日元升值主要是美元贬值所致,日元并不是对其他货币全面升值。日元对欧元汇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梅新育: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欧元区进出口很大一部分以其本币欧元定价,而日本外贸依存度虽然高于欧元区,但日元国际化步履蹒跚,其对外贸易绝大部分以美元定价,如果美元对日元汇率波动太剧烈,日本企业承受的“货币错配”风险就太高了。而且,日元对美元汇率过高将刺激国内制造业加速外迁——也就是日本政府眼里的“产业空心化”。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就在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期间,日本财务省宣布,该省去年10-12月对外汇市场的26次干预全部是买美元卖日元,投入金额为5.8755万亿日元,折合555.5亿美元;2003年干预汇市共计投入资金20.057万亿日元,几乎比1999年的7.64万亿日元多两倍;今年1月,日本共向外汇市场投入7.155万亿日元遏制日元上涨,远超过去年9月创下的5.112万亿日元单月外汇干预资金纪录。

  美欧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时报: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近期陷入了一种“跷跷板”式的波动之中。它们互相指责,都说对方扰乱了世界经济的平衡。美国说欧洲的经济太疲软,并且受到束缚;欧洲则说美国的经济太放纵。应该说,它们的看法都是有道理的。李长久:从体制角度来看,美国经济比欧洲灵活,美国体制创新也较欧洲灵活,因为欧盟是15个国家的联盟(今年又将有10个国家加入)。从经济结构来看,欧洲整体的经济结构落后于美国。美国已经进入新知识经济时代。欧盟建立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及产业不如美国、经济全球化程度也不如美国。克林顿曾说美国人是全球经济进程中最大的收益者。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而且这些问题恐怕还会持续下去。车耳:欧元区的经济体存在的问题是代价高昂的社会保障体系、沉重的税收负担和僵化的雇佣制度。在这个背景下,劳动者惰于工作、企业扩张乏力、经济增长迟缓。欧洲一向以福利国家著称,以此点区别于美国式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现在无法不向美国靠拢。因为其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无力为继。而欧盟统一的深化,也会大力促进这个体制的改革。由于自身社会矛盾大于英美,欧元国家必须在结构性全面改革和利益冲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尽管这种平衡是以效率的损失为代价的。而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和日益强大的亚洲的竞争,欧元区别无选择。张运成:存在美欧经济模式不同的因素,但当前更多是由弱势美元、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导致的。2004年伊始,市场的普遍看法是美国虽然声称强势美元政策不变,但实际推行的却是以弱美元刺激出口的政策,欧元汇价因而一度至1.29美元水平,创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的纪录高位。对美国而言,汇率波动是市场自然调节、资金流向此一时彼一时的结果,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活力不坠,不管汇率强弱都有能力吸引大量资金。上世纪90年代末美元汇率坚挺,美国经济表现强劲,资金大批涌入。但去年美元不断下跌,但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未减,仍在大量购入美国资产。美国财金决策者以及许多跨国企业行政总裁异口同声地认为,弱美元有助提高美国公司的竞争力。美元弱势对美国整体经济是利多于弊,但值得关注的反而是弱美元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经济造成的冲击。美国的放任态度意味着欧元汇率随时有再次走高的可能,2001、2002年,欧元区的经济最大动力来自出口,随着欧元升值,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已经大不如前,在内部需求持续疲软,因而无法弥补因出口转弱带来的缺口时,欧元区经济今年的表现势必继续落后于美国和亚洲。目前,欧洲央行特里歇对欧元强势可能打击欧洲出口表示关注。针对欧洲央行的“口头干预”,美国则要求欧洲和日本在刺激本国经济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以分担美国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担。梅新育:反正他们无论如何指责,最后还是把经济调整的负担推卸给了发展中国家,如东亚经济体。2月份的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举行前,美国和欧盟相互指责,但会后的矛头却对准了“缺乏汇率弹性的主要国家或经济体”,也就是东亚各国和地区。

  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中国经济时报:有分析家认为,美联储目前不提升利率有其道理。但由于股票泡沫和房产泡沫增大,通货膨胀的风险仍然存在,适当提升利率是应该的。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加速,关于出现通货膨胀的谈论很多,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李长久:美联储为什么不调高利率首先是美国经济刚刚开始复苏,经济上不确定因素甚至是风险仍然存在。金融领域的问题,尽管股市泡沫少了,但是房地产泡沫过热。而且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美国。政治上恐怖袭击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布什都说要以“战争总统”的身份参加大选。所以大选之年,美联储要保持利率。我认为近期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各国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车耳: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关注始终大于对失业率的关注。从上世纪末至今一直如此。但是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很低。美联储一直拿通货膨胀向世人警告狼要来了。但狼始终没来。相反,经济增长缓慢的欧元区狼却来了。其区域内的物价上涨幅度高于美国。贺力平:美国经济微观经济政策企业里的会计制度丑闻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社会中还有大量中小型企业运行良好、劳动素质很高、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等等经济因素说明美国整个经济基础很好。所以说美国经济增长长期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宏观经济关系上美国又存在着严重问题。比如说它的贸易收支逆差,这与对美元汇率高估有关。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造成对美元超正常的需求,祛除这些超正常的需要才能维持正常的收支。但是大家担心的是美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特别是美国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升高,进口品价格上升导致普遍调高价格。格林斯潘不久前说,美元贬值并无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我们也应该承认确实如此。但是他的话也体现出对这个问题的担忧或者是在这个问题的关注。张运成:的确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金、铜价格升至6年高位、油价高企和天然气价格升至6个月以来最高水平、美元兑欧元汇价屡见新低,令美国进口货物更为昂贵,然而,这些传统通胀先兆亦将无改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商定。美联储对通胀的核心想法是,整体通胀没有加快。美国经济已不再依赖制造商,正如格林斯潘指出,创新、意念和知识产权对美国影响与日俱增。各国政策表明,已经考虑从防通缩向防通胀方面转变。随着经济增长加快,市场日益关注利率是否上调。梅新育:目前美国的经济复苏还比较脆弱。1月9日,美国劳工部宣布2003年12月份非农业就业人口仅仅增加1000人,而此前市场预期为13万人,就让人们看到了美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多么脆弱。有鉴于此,美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当是确保经济复苏不至于过早夭折,而不是急于对付通货紧缩。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10年萧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几次的经济景气对策都因为决策者急于实现财政平衡而过早结束。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孙超)访谈嘉宾: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李长久中信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车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 贺力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运成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