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软件炸弹”炸毁苏联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8日12:31 扬子晚报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报道,1982年夏天,前苏联西伯利亚一条堪称国家经济命脉的天然气管道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通往西欧国家的输油线大面积中断,前苏联的国内经济几乎因此一蹶不振。20年来,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次大爆炸的真正原因,直到日前,前里根政府高级官员托马斯·C·里德在一部将于下月出版发行的回忆录《置身深渊:一个知情人的冷战史》中披露内幕∶这场让前苏联经济蒙受巨额经济损失的大爆炸其实是由美国中情局策划的,不过,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并非毁于真正的炸弹,而是毁于美国人在技术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控制软件中故意隐藏的“软件炸弹”!

  苏联窃技术

  里德在《置身深渊:一名知情人的冷战史》中写道,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大爆炸只是冷战最后数年中情局对苏联开展的“无情经济战”的范例之一。虽然大爆炸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是给苏联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当时,美国试图阻挠西欧进口苏联天然气。另外还有迹象表明,苏联人试图窃取多种西方技术。里德说,苏联当局于1970年在克格勃内部设置了一个名为“技术理事会”的新机构,以窃取国内急需的西方技术。具体执行部门代号“X线”。其间谍常常安插在访美代表团中。

  中情局的一名专家韦斯写道,在访问美国波音公司时,“一名苏联客人在其鞋子上涂了粘合剂,以获取金属样品”。

  在1981年7月于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首脑会议上,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告诉美国总统里根,法国情报机构策反了一名代号“告别”的克格勃特工。这名特工名叫弗拉基米尔·韦特罗夫,当时53岁,工程师出身,负责评估“技术理事会”获取的情报。

  韦斯撰文说,韦特罗夫当时拍摄并提供了4000份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不仅暴露了分布世界各地的200多名“X线”特工的姓名,而且显示了他们的工作方式。

  美将计就计

  “里根对密特朗提供的敏感信息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对他把材料提供给美国政府表示感谢,”里德写道。

  所谓的“告别”卷宗于1981年8月送达中情局。“它立即引起震动,”里德写道。“卷宗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明白。它们列出了苏联打入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实验室、工厂和政府机构的广度。”

  文件显示,苏联已经窃取了有关雷达、计算机、机床和半导体的有价值数据。韦斯写道:“阅读这些材料使我感到最可怕的梦魇成为现实。我们的科学正在支持他们的国防。”

  “告别”卷宗还列举了未来苏联优先项目的采购清单。

  1982年1月,韦斯向时任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提出了使苏联所窃技术先管用、后失灵的破坏计划。里德说,中情局“将给克格勃采购单上的软件和硬件添加‘额外成分’”。

  “里根热切地接受了这一计划,”里德写道。“凯西获得了授权。”

  韦斯的文章说,“美国工业界参与准备了买卖给‘X线’的项目。”中情局通过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把暗含缺陷的技术“转让”给了苏联,其中包括存在缺陷的软件。

  “为破坏苏联的天然气供应,阻挠其从西方挣取硬通货,并且破坏苏联国内经济,管理气泵、涡轮和阀门运作的管道软件程序故意设计出错。过了一段相当好的时期后,软件便重新设定气泵速度和阀门的设置,从而产生远远超过管道接合处和焊缝承受力的压力,”里德写道。“结果就是发生最巨大的非核爆炸和产生空间上前所未见的火灾。”

  里德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于1982年夏天爆炸,美国卫星当时追踪到了爆炸情景。

  有关破坏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计划一直没有公开。这一计划当时被美国奉为“绝密”。

  苏联后悔已晚

  据里德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美国和其北约盟国向克格勃“X线”间谍“送出”了众多虚假的软硬件技术。里德道:“自那次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前苏联官员就意识到克格勃窃取来的很多都是‘假冒的技术’,然而此时,他们却已经无可奈何,因为克格勃窃取来的西方技术已遍布前苏联工业的每一个领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证明哪些软件和设备是正宗的,而哪些又被秘密修改过。克格勃窃取来的所有西方技术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一些工程被迫停了下来,数千名前苏联科学家为此提心吊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而这正是中情局整个行动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易爱军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