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总理人选能否成欧俄双边关系的“稳定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04:50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丽明 3月1日,俄罗斯驻欧盟代表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被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为新总理的候选人后,欧盟委员会在当天晚些时候的新闻吹风中对此表示欢迎。对于近来起伏不定的欧俄双边关系来说,米哈伊尔也许有望成为其中的“稳定剂”。
欧盟委员会首席发言人肯皮宁在1日的记者吹风会上说:“我们希望(新总理候选人的任命)将有利于欧俄双边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增进俄罗斯政府对欧盟的理解。”肯皮宁认为,这意味着普京准备把欧俄关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肯皮宁的此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其中的内涵值得认真品味。 随着欧盟东扩日期的逐渐临近,俄罗斯的“欧盟东扩综合症”似乎严重起来,近几个星期俄罗斯对欧盟东扩的消极反应已经激怒了欧盟各国。就在上星期,欧盟理事会外长会议警告俄罗斯,如果俄罗斯不把欧盟与即将入盟的中、东欧10国一视同仁的话,欧俄关系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俄罗斯的“欧盟东扩综合症”也是事出有因。在欧盟10个准成员国中,除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离俄罗斯稍远些外,其他8个国家都是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其中的波罗的海3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更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它们向西加入欧盟,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对俄罗斯来说都意味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从战略上讲,中、东欧10国加入欧盟,俄罗斯不仅失去了“亲密盟友”,俄罗斯和欧盟的实力在“不经意间”此消彼长,发生了对俄十分不利的转移。而且,欧俄之间已经失去了战略缓冲带,未来欧盟有5个成员国与俄罗斯接壤,双方真正形成“零距离”接触。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不得不做出调整。 其次,欧盟东扩后,俄罗斯与一些东欧国家互免签证或有关签证的一些优惠协议即将失效,东欧国家将实行“欧盟标准”,对俄罗斯严格签证限制,俄罗斯的西行大门将被欧盟严密控制。最让俄罗斯头痛的是夹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虽属于俄罗斯联邦,但在欧盟东扩后将被欧盟团团包围。如果欧俄签证问题达不成协议的话,俄罗斯公民往返于两地之间将会遇到很大麻烦。 去年,普京在圣彼得堡建城300年庆典上,曾试探性地向来参加活动的欧洲元首们提出欧俄“互免签证”的建议,却碰了一鼻子灰,欧盟各国太怕俄罗斯人大举涌入了。 再次,要对原欧盟与新成员国一视同仁,俄罗斯在贸易上损失也很大。原独联体国家进入欧盟统一市场,就意味俄罗斯与它们原有的一些关税优惠政策将失效,俄罗斯具有传统优势的出口产品,如钢铁和农产品将会遭受很大打击。而另一方面,波兰和斯洛伐克这样的国家加入欧盟,它们的公司将能够以更低的关税向俄罗斯出口商品。一进一出之间,俄外贸受的影响确实不小。 据俄方表示,欧盟东扩后,如果俄罗斯将与欧盟国家的贸易条件适用于新入盟的国家,俄每年将蒙受3亿欧元的损失。俄一再要求欧盟提供某些补偿,但均被欧盟拒绝。有贸易专家指出,俄罗斯本可以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但“很可惜”,俄罗斯还不是世贸组织成员。 最后,俄罗斯的“欧盟东扩综合症”还引发了“心理并发症”。以前只有欧盟15国对俄罗斯“指指点点”,现在,东欧“小兄弟”摇身一变,可以以欧盟做靠山,挺直了腰板向“老大哥”发难了。这多少让俄罗斯有点受不了。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2月底,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突然切断对白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这殃及了与白俄罗斯使用同一条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波兰,使波兰出现了天然气短缺的状况。尽管24小时之后一切恢复正常,但波兰公开指责俄罗斯的行动“不仅使波兰,更使整个西欧怀疑俄罗斯供应商的信用度”。欧盟委员会对此也表示出强烈不满,要求俄政府解释原因。 正是在“欧盟东扩综合症”的影响下,俄拒绝更新全方位定位欧俄关系的“伙伴与合作协定”,不愿意把协定中有关条款适用于新入盟的中、东欧各国,“除非得到某些补偿”。 面对患了“综合症”俄罗斯,欧盟却决不心软。现在在欧盟内部有一股强势呼声,要求欧盟对俄罗斯重新采取“强硬政策”。英国《经济学家》评论说,布鲁塞尔的战略家们不再宣扬“扩大的欧盟周围有一圈儿朋友”。 2月底,欧盟委员会发表了对俄政策评估文件。文件指出,俄罗斯正与欧洲价值观“背道而驰”,无论在民主、人权、言论自由,还是在环境、贸易、国内经济上,都与欧盟路线相冲突。 近日来,欧盟一再向俄施压,要求俄“无条件和无区别”地对欧盟所有成员国实行“伙伴与合作协定”。如果到今年5月前,俄依然拒绝将“协定”适用于欧盟10个新成员,欧盟将考虑对俄采取“包括财政方面”的制裁措施,制裁的具体措施“将于3月底前敲定”。 把“懂欧洲”的米哈伊尔推上总理的宝座,或许真是出于普京稳定欧俄关系的初衷,抑或只是欧盟的一厢情愿,在欧盟东扩前剩下来不多的时间里,也许还来得及进行观察和研究。(本报布鲁塞尔3月2日电) 相关专题:俄罗斯2004年总统选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