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市中心遭袭 伊战一周年基地炸回巴格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12:06 新闻晚报 | |||||||||
本报综合报道 巴格达市中心一家旅馆17日晚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9人死亡,50人受伤。这次汽车炸弹袭击的时间颇为微妙,距离美英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仅有3天,而且爆炸地点位于费尔达斯广场附近。去年4月9日,竖立在该广场上的萨达姆铜像被美军推倒,从而成为伊拉克前政权垮台的象征。 现场直击
5层饭店全塌了 当地时间17日晚8时10分左右,巴格达市中心有外国人居住的“黎巴嫩山饭店”突然响起剧烈的爆炸声。猛烈的爆炸使得这幢5层高的饭店被炸得面目全非,附近的几幢建筑物也都严重受损。爆炸燃起的熊熊大火立刻蔓延到附近地区,周围的树木和建筑物开始起火燃烧,附近的许多汽车都被炸得面目全非,街道上到处都是玻璃的碎片。惊恐万状的人们一边奔跑,一片哭喊,场面十分混乱。 剧烈爆炸留下了一个大约2米宽、3米深的大洞。许多人哭喊着在钢筋水泥的废墟中寻找亲人的下落。 “在天色完全黑了之后我听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然后就燃起了红色的大火,”现年16岁的瓦利德·阿卜杜勒-马吉德说。他就居住在“黎巴嫩饭店山”附近,这幢两层的小楼也在爆炸中受损。爆炸造成附近的巴勒斯坦饭店和斯旺湖饭店都受到了影响。当时斯旺湖饭店中有不少外国记者。半岛电视台高级编辑穆罕默德·拉希姆说,该电视台的办公室损坏严重,玻璃窗被全部震碎。 瓦砾中寻找伤员 “所有人都被埋在下边了,”一位名叫穆罕默德·巴塞姆的男子回忆说,“我叔叔受了轻伤,我正在医院寻找其他人。” 当美军士兵到达爆炸现场时,愤怒的伊拉克人向他们大声呵斥,并且试图把他们赶走。但是大批赶到的美军士兵和伊拉克警察在直升机的援助下立刻封锁了周围地区。 消防队员扑灭了大火之后,救援行动随即展开,各种重型机器被派往现场,人们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并且把伤员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袭击方式 450公斤汽车炸弹 美军进行的调查表明,这次爆炸是由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引起。由于该饭店并非美军重点保护的对象,附近没有设立路障和检查站,也没有士兵巡逻,所以很容易成为恐怖袭击的“软目标”。 “这是一枚汽车炸弹,我们发现这辆车里什么都没有了,”美军中校彼得·琼斯说。 而美军上校拉尔夫·贝克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时说,这枚汽车炸弹看上去是由450公斤塑胶炸药和迫击炮弹捆在一起制成,目的在于产生更大的杀伤力。 死伤情况遇难的大多是居民 彼得·琼斯说,爆炸已经造成至少29人死亡,50人受伤。但是几分钟后,法新社记者看见救援人员找到一具遇难者的遗体。 伊拉克官员说,死伤者中大部分都是饭店周围的伊拉克居民。美军官员则指出,到目前为止,遇难者中还没有西方人,只有几名美国人和2名英国人受了伤,但伤势并不严重。 打击对象“软目标”被盯牢 爆炸现场位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这里有什叶派、逊尼派穆斯林和库尔德人居住。黎巴嫩山饭店的许多房屋都被一些驻伊公司用来当作办公室,一些来自美国、英国、埃及和其它国籍的商人也居住在饭店中。爆炸还强烈地震撼了邻近的巴勒斯坦饭店,该饭店内居住着许多外国记者和参加伊战后重建的承包商,伊拉克临管会成员帕沙吉和穆瓦沙格·鲁巴伊对爆炸予以强烈谴责。他们指出,恐怖分子此次袭击的目标是记者、项目承包商和援助伊拉克重建的技术人员,对此类“软目标”实施打击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伊拉克的重建进程。 凶手可能还是“基地” 美军一名发言人说,有迹象表明这起爆炸具有“伊斯兰辅助者”组织和扎卡维的作案特征。“伊斯兰辅助者”组织是同“基地”组织有关的极端组织。美军认为扎卡维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高级领导人,他试图煽动伊拉克民族矛盾挑起内战的爆发。美军官员还说,尽管发生了这一重大袭击,美军仍将举行原定的清剿行动。这次清剿被称作“铁的承诺的行动”,将主要在巴格达市内搜捕游击分子。 爆炸发生后,白宫对袭击的遇难者表示哀悼,但指出,这样的袭击不会改变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说:“这是检验我们的时刻,恐怖分子不会得逞。” 此外,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一名成员沙布克谴责这次袭击是“犯罪行为”。当被问及谁应该对这种袭击负责时,沙布克说:“我谴责美国让我们的边境大开,没有防守。袭击是那些试图恐吓我们的外国人制造的。” 白宫表态:美国不会退缩 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17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当天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不会使美国从伊拉克退缩,美国将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的伊拉克。 麦克莱伦还说,所有的迹象表明伊拉克发生的是一起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袭击。他说,恐怖分子的图谋不会得逞,“我们将用力量和决心来迎接考验”。 美军反应:发动新清剿 驻伊美军第一步兵师发言人17日证实,为打击不断袭击驻伊美军的武装人员,驻伊美军当天在首都巴格达展开了代号为“铁的承诺的行动”的清剿攻势。但他没有说明这次行动的具体细节。 新闻点评 爆炸“迎”周年? 没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这是巴格达市内、或者伊拉克境内发生的第几次爆炸袭击事件,却几乎没有人会忘记最新爆炸事件发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3天前。 最新炸弹袭击事件与3月20日伊战周年之间的关联如此显见,以至于任何人都无须“动用”任何想像力。 与低技术恐怖袭击造成的混乱相比,如果确实需要去年3月20日至今美军在伊拉克投入的全部高技术导弹和炸弹的数量,只要愿意,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五角大楼或许会更为容易地从记录弹药储备的电脑上调出。 按照巴格达市内现场目击者的描述,17日晚发生的汽车炸弹爆炸“声震如雷”,把一幢5层楼高的饭店夷为废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弹坑。 一年间,伊拉克“新生”不少弹坑,先是由美军制造,再由恐怖袭击造成。 在更广泛意义上,伊拉克本身就像一个大弹坑,政治重建和经济重建还只是艰难起步,无从完全添平。 战争周年之际,战争的发起国和发起人或许会高歌胜利,但肯定是在自己本土,不会在伊拉克境内释放焰火和鞭炮。 然而,恐怖袭击爆炸声响,更为震撼,胜者无法控制。 “迎接”伊战周年,爆炸制造者们或许不仅为了造成伤亡,更为了示威、为了恐吓。 今后几天内,战争周年前后,巴格达人和伊拉克人会生活在更加惶恐的状态中,而战争发起国的民众也不得不处于对恐怖袭击更加警惕的状态下。 徐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