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差点陪亚辛挨炸(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03:03 重庆晨报
  2003年9月7日,亚辛在遭到袭击的第二天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发 采访亚辛差点挨炸

  报道说,9月6日暗杀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行动失败后,以色列7日计划再次下手,机会是亚辛当天在住所门前接见加沙伊斯兰大学学生。而当时,我正在现场拍摄照片,与亚辛几乎“零距离”……

  7日上午10时左右,数百名加沙伊斯兰大学学生高举哈马斯绿色旗帜,高喊支持亚辛的口号向加沙城东部亚辛住所进发。

  赫赫有名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靠得不够近。我的脑海中并非没有闪过亚辛可能再遭空袭的警告,但是新闻存在的事实诱惑我驱车前往现场。半路上碰到为德新社工作的巴勒斯坦摄影记者穆罕默德搭车,目的地同样是亚辛住所。

  亚辛住在加沙城东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那里的房屋简陋破旧,排列毫无规则。亚辛住宅的外观同三个月前我对他进行专访时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墙上又多了几条鲜红的反以标语。

  与亚辛“零距离”

  窄门一开,一双踏在轮椅上的大脚先伸出来。亚辛一现身立即被十多名记者们以各种姿势团团围住。所谓“各种姿势”,是记者间达成的默契,最靠近采访对象者蹲下,中间的半蹲,给身后其他记者让出拍摄空间。尽管如此,镜头与镜头之间仍然难免摩擦。起先我站在亚辛左手外围,屡屡遭到其他记者遮挡,于是绕到右边,试图打进“中心圈子”。

  好容易挤到亚辛近前,一只原本搭在轮椅上的手挡住去路。我拍了拍那只手,头也没抬地喊着:“请让一下,请让一下”。那人回头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稍稍犹豫,还是抬手放我过去。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手的主人是亚辛的贴身保镖。

  终于蹲在亚辛轮椅右边。由于街道狭窄,我的后背顶到墙上。后来从“半岛”台电视画面上看,我手里那支贴着“新华”标签的银灰色佳能24-85毫米镜头都快贴到他脸上去了。入乡随俗围上的头巾,也在推搡中耷拉下来。

  亚辛神情泰然,但难免劫后余生的愤慨和一点点得意。面对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他扯着嘶哑的嗓子一一作答,底气十足。亚辛原属哈马斯中的温和派,多次表示可以有条件接受停火。但此次遭遇轰炸后却说,“以色列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赶紧走吧,别呆了”

  一名男生代表伊斯兰大学学生上前亲吻亚辛,他们带来的录音机不断唱着“亚辛,亚辛,我们爱戴你”。拍照、提问持续了大约20分钟,保镖伸手挡开所有镜头,说“谢赫累了”,推着亚辛进入窄门。

  蒙着头巾,只露两只眼睛的伊斯兰大学女生们还没有散去。面对镜头,她们羞怯地不知所措,纷纷转身。也有一名从头到脚黑纱遮盖、斜披绿色哈马斯绶带的女生“领袖”,对众多镜头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不远处,德新社的穆罕默德朝我指了指相机,右手一划,意思是“拍完了吧”。我们迅速到我的吉普车前汇合,穆罕默德说:“赶紧走吧,别呆了”。

  一辆公共汽车停在我的大吉普前,伊斯兰大学女生们陆续上车。穆罕默德说,乘公共汽车还没启动,赶紧开出去。

  以军最后一刻收手

  美联社的报道中说,以色列军方在最后一刻改变计划的原因是,当时正有两家以色列电视台摄制组在现场拍摄。而这则报道的标题就是:“以色列记者救了亚辛。”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有以色列记者在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拯救了现场的所有记者和平民。周轶君(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法国记者眼中的哈马斯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文章记者让—保罗·玛丽2003年年底探访了哈马斯组织。以下是他眼中的哈马斯:

  孩子们向往当“烈士”

  男孩看起来很胆怯,只有10到12岁的样子,脚上穿着破鞋,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清真寺里一张桌子上摆着一副橙色担架,上面覆盖着用金线镶边的黑色裹尸布,不断有人过来掀开盖着“烈士”头颅的布探视。这名男子曾在夜里带着一支冲锋枪、两枚手榴弹和一本《古兰经》,独自匍匐爬向加沙地带北部边境的埃雷兹以色列哨所。十几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身体。穿破鞋的男孩俯下身子,亲吻烈士的嘴、脸、额头,就像他刚刚亲吻的是一个圣人。男孩身后还有其他人在等候,大约100多人,年龄从8岁至18岁不等,都来自杰巴利耶难民营。当心理学家问加沙一些12岁的孩子“你们以后想干什么?”时,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回答说“当烈士”。

  训练有素的战士

  孩子们的榜样是这样一个男人:他身体强健,大胡子,面色惨白,极其镇静,腰下别着手枪,在坐下来的时候会很快地环顾一下四周。他会说:“我们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我已经死了。”

  他知道自己受到追踪,于是就争取时间,每天晚上变换住所,不再使用汽车,外出时有保镖陪同乘坐公交车,不再使用手提电脑以免让人查到行踪。

  他不信任巴勒斯坦“合作伙伴”。他唯一的防御就是将秘密保守在一个经过精心分隔的组织内。战士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军事负责人长什么样,而且每个小组只有三到五个战士。不同的核心小组之间完全隔绝,一旦有不幸出现,总会有小组前仆后继。(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国记者回忆

  采访亚辛心惊胆寒

  据新华社23日电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查尔斯·萨宾在过去两年中曾两次采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

  萨宾回忆道,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去往亚辛的住处——穿过加沙市那积满灰尘的偏僻小巷,然后在眼睛喷发着复仇之火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带领下,最后才能抵达亚辛的住处。仅仅这段经历就让人心惊胆寒。

  在亚辛房屋的外面,经常有以色列飞机盘旋。萨宾在那个时候就担心以色列有朝一日会炸死亚辛。萨宾问亚辛是否担忧自己的安全。亚辛回答说:“安全与坦克无关,安全来自真主。拥有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害怕坦克和飞机。”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