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总理不堪压力宣布辞职 接班人周一前可产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8日13:58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当地时间3月26日晚,刚刚参加完欧盟首脑会议从布鲁塞尔回到华沙的波兰总理莱舍克·米莱尔突然宣布,他将在今年5月2日即波兰正式加入欧盟后的第二天辞去总理职务,而他的辞呈也受到了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的欢迎。舆论认为目前最热门的总理接班人选是在美国领导的伊拉克临时行政管理当局中负责经济事务的波兰前副总理马雷克·贝尔卡。***波兰总理突然宣布辞职,总统欣然接受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报道,米莱尔总理回到华沙后首先与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举行了会谈,随后两人共同出席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米莱尔在会上宣布了上述决定。他说:“我已经正式通知了总统:考虑到目前所有的情况,我将行使宪法赋予我的权利,在今年5月2日,即波兰正式加入欧洲联盟的第二天辞去我的政府总理职务。” 米莱尔在简短的声明中表示,他之所以选择现在把自己的决定公之于众,是希望此举有助于新政府的组成。米莱尔强调,他作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不能让波兰加入欧盟的进程遭到丝毫的破坏。米莱尔还表示,他领导的政府将继续工作,直到新的政府产生并投入运作。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经接受了米莱尔的辞呈。克瓦希涅夫斯基说:“我相信这个决定有助于维护波兰的政治稳定,符合波兰和波兰人民的利益。”克瓦希涅夫斯基还透露,政府高层将在3月27日召开会议,商讨有关政府的改组事宜。他将在下周一(3月29日)前提出新的总理人选,然后开始同所有党派进行磋商,争取在今年5月16日前完成政府的改组。如果新政府无法得到广泛的政治支持,那么波兰将提前举行大选。 ***腐败丑闻和高失业率导致支持率降至最低 米莱尔所在的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党—劳动联盟(简称“民左联党”)赢得了2001年的议会大选后与农民党结成执政联盟,米莱尔于10月出任政府总理。新政府成立之初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使经济尽快复苏的改革计划,一度稳定了波兰政局。民主左派联盟党的民众支持率也达到了42%。 然而执政联盟内部矛盾不断,议会内党派斗争激烈。为解决财政困难,扼制经济下滑,政府出台了包括降低社会福利在内的一系列紧缩措施,致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政府支持率持续下降。最近几个月来,波兰失业率居高不下、执政党官员腐败丑闻不断。最让波兰民众不满的是,政府将削减公共开支当成解决经济困难的法宝。 根据独立调查机构OBOP本周所作的一次民意测验,米莱尔所领导的政府的支持率已经急剧下降到了5%。而波兰一家著名报纸在3月26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则表明,如果立刻进行大选,现在执政的民主左派联盟党—劳动联盟将无法在议会中赢得任何席位。 严重的信任危机又引发了民左联党的分裂。就在米莱尔宣布辞职前几个小时,以众议长博罗夫斯基为首的21名民主左派联盟党众议员和5名参议员宣布,他们正式组建一个新党,取名为波兰社会民主党。博罗夫斯基还在声明中敦促米莱尔尽快下台并进行政府的改组,否则他的政党将不再支持现在的执政联盟,并转而与反对党一道,要求在今年6月提前举行大选。 更为关键的是,同在左翼阵营的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与担任总理的米莱尔也存在着不少分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瓦希涅夫斯基已经在多个不同场合敦促米莱尔自己提出辞职。 ***总理接班人受关注,不会从伊拉克撤军 波兰地处中欧战略要冲,即将于今年5月正式加入欧洲联盟,它的一举一动自然受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关注。他们纷纷密切注视着波兰局势的发展,担心波兰政局的改变会影响到欧洲联盟的扩大进程。英国《泰晤士报》分析说,如果波兰出现一个中右翼政府,可能会比米莱尔的左翼政府“难相处”。 美国更是将波兰视为“新欧洲”的代表和对抗法德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伊拉克问题上,波兰是美国在欧洲的最主要和最坚定的盟友之一。波兰不仅在伊拉克驻扎有2400人的部队,而且担负着指挥一支9500人的多国部队的重任。波兰政府的变动是否会对其在伊拉克的驻军造成影响成了美国最为关切的问题。 不过,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是波兰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也是波兰各政党的共识。尽管不少波兰民众对他们的国家参与伊拉克战争非常不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波兰的新政府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改变政策。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已经明确表示,为了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现任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将在未来的新政府中留任。 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3月29日将提名新的政府总理接替米莱尔。舆论认为,目前可能的人选包括了曾任外交部长、现在米莱尔内阁中担任内政部长的约瑟夫·奥列克西和现任外交部长沃齐米日·齐莫舍维奇。 但是最为热门的人选则是正在美国领导下的伊拉克临时行政管理当局中负责处理经济事务的波兰前副总理马雷克·贝尔卡。此人于2003年6月2日被美国负责监管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提名,担任一个新成立的委员会的主席,负责协调为驻伊拉克的联军进行“招兵买马”等方面的工作。(子夜) ***波兰政府总理米莱尔简介 莱舍克·米莱尔,1946年生于华沙郊区的日拉多瓦汽车城。1963年起当电工。1969年加入波兰统一工人党。1977年毕业于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下属的社会学高等学校,后在党中央机关工作。1986-1989年任斯凯尔涅维采省省委书记。1988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参加了1989年当局与团结工会举行的“圆桌会议”,担任青年事务组组长。1990年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与现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共同创建了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并任总书记、副主席等职。1997年当选为党主席。在他和克瓦希涅夫斯基的倡议下,1991年成立了以社民党为主体、由32个左翼党团参加的民主左派联盟(简称“民左联”)。1993~1997年民左联与农民党联合执政期间,米先后出任劳动和社会政策部长、部长会议办公厅主任、内务和行政部长、部长会议政治和社会委员会主席。1999年4月民左联改建成民左联党,米出任主席并于同年12月当选为该党全国委员会主席。2001年9月民左联党在议会大选中获胜。同年10月,米莱尔出任新政府总理。2004年3月初,米莱尔辞去民左联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米莱尔连续四届当选为众院议员。曾任第三届众议院民左联议员团主席。曾于1989、1993年两次访华。已婚,有一子。(来源:外交部网站,子夜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