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恐怖势力进入活跃期 目标锁定中亚令人担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14:53 中国网 | |||||||||
事件回放: 2004年3月28日 ——晚10时,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罗米坦区“卡赫拉蒙”村的一处居民点的一私人住宅发生爆炸事件,10人被炸死,在住宅中发现制爆装置、枪支和通讯设备;
——10时30分,在乌首都塔什干市哈姆金区巡逻的警察发现一辆可疑汽车,检查后发现10个自制爆炸装置; ——夜间,两名警察在塔什干的库什别吉街检查可疑人员证件时遭到袭击,一名警察被打死,另一名警察受伤。 3月29日 ——凌晨1时40分,在塔什干市雅卡萨拉依区“塔什都基马奇”纺织厂附近,一群武装分子袭击两名警察,其中一名当场死亡,另外一名受重伤; ——晨5时,塔什干市米尔佐乌鲁格别克区塔什干市拖拉机厂附近的“古里萨那姆”警察哨所遭袭击,两名警察被打死,武器被抢; ——8时30分,塔什干市中心的“乔尔苏”大型综合市场“儿童世界”门口,发生人体炸弹恐怖袭击事件,30分钟后,市场附近的公共汽车站又有一名妇女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药; ——9时24分,塔什干“库克尔达什”的宗教学校附近,一不明身份者引爆了藏在腰间的自制爆炸装置; 3月30日 ——晨8时15分,塔什干州基布赖区公路检查站发生了一起恐怖爆炸事件,后有一伙武装分子向警方开枪,后乌警方经过数小时枪战,将20名恐怖嫌疑人击毙; ——当天,在塔什干州的波斯坦雷克斯区一汽车炸弹爆炸,爆炸地点发生在恰尔瓦克斯水库附近,怀疑其目的针对水库威胁首都安全。 3月28、29、30日三天,在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发生数起恐怖爆炸和武装袭击事件。恐怖分子以自杀式的爆炸手段在短时间内向政府部门和平民目标发起如此密集的袭击,这不仅在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的历史中闻所未闻,而且在苏联解体后的整个中亚地区也是第一次发生。这样一起起恶性的恐怖爆炸事件意味着什么?不仅中亚国家高度警惕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世界各国媒体也在积极地的进行由此引发的深层分析。 恐怖活动的高峰期 2004年以来,发生在世界各国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不断。不论在中东、伊拉克、阿富汗这些热点地区,还是在欧洲、俄罗斯、亚洲等非热点地区,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频繁发生。一些国家的反恐专家认为,这一系列从次数到烈度明显呈逐步升级趋势的恐怖主义事件表明,国际恐怖势力正在进入“9·11”和伊拉克战争后的新活跃期。 在这些恐怖主义活动中出现的新特点,更对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稳定以及国际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发生在西班牙的“3·11”马德里恐怖主义爆炸案,对欧洲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空前的震荡。这次系列爆炸案对西班牙政局带来的直接影响,更是为世界恐怖主义势力形成了一种极坏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在客观上更加激化了某些极端主义势力以恐怖暴力的手段达到自己政治诉求的激进主张恶性膨胀;另一方面对正在发展的国际反恐合作和已经形成的国际反恐联盟的坚强度与可靠性形成了挑战。 乌兹别克斯坦在“9·11”后积极配合美国在阿富汗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美军提供基地、领空和领土,这些行为曾经引起国际恐怖组织“秋后算帐”的叫嚣。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乌兹别克斯坦又是中亚最早公开表示支持的国家,这就更让当时主张发动“圣战”保卫伊拉克的中亚恐怖主义组织耿耿于怀。 今年3月以来,巴基斯坦对其与阿富汗相邻的部族控制区发动清剿,打击“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势力。据俄新社等媒体报道,在巴基斯坦军方行动中被击毙和抓获的恐怖分子中有许多人操乌兹别克语,据判断可能是“9·11”后在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中被击溃的“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的残部。因此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面临绝境的“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将外线作战转向内线,以缓解其正面压力。 脆弱的中亚安全环境 中亚地区在世界各大文明板块的中间地带,以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为特点的历史发展进程,使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上地缘文化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苏联解体后,五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政权继承了此前积累下来的所有问题,其中最棘手的应属民族和宗教问题。 中亚各国中,哈萨克斯坦有131个民族,乌兹别克斯坦有129个民族,人口仅有600多万的土库曼斯坦却有着100多个民族,吉尔吉斯斯坦也有80多个民族。这些中亚民族的80%以上的人口都信奉伊斯兰教,沙俄、苏联时期民族、宗教关系中遗留下来的许多积怨都借新的民族国家成立之际宣泄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在中亚出现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的声音,都带有突出的极端主义色彩。而滋生于中亚本土的和由地区外渗透进来的恐怖主义势力,巧妙地利用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机,在中亚各国深厚的极端主义社会土壤中植根、繁衍起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与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有着密切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在中亚跨国、跨地区作乱,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也对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小在动荡性影响。与这些恐怖主义组织的存在、发展相共生的毒品走私、武器贩运等待跨国犯罪活动,更是在国际恐怖势力的支持下形成了足以替代东南亚“金三角”地区的“金新月”地带。这些跨国犯罪活动与恐怖主义活动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成为一些主要恐怖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中亚地区乃至俄罗斯、欧洲各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003年1月,塔吉克斯坦总统直属毒品监控局新闻秘书尤尔达舍夫宣布,2002年在塔吉克斯坦境内共查获各类毒品7吨(由俄罗斯边防军缴获的毒品一半多,近4吨,塔内务部缴获毒品1.3吨),其中有4吨是海洛因。哈萨克斯坦内务部新闻处2003年2月公布,仅2003年1月,在哈就侦破了908起毒品犯罪案件,而2002年全年仅967起,没收的海洛因也去2002年同期的3.5倍(2003年1月:4.418千克,2002年1月:1.276千克)。另外,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荒野中有1百多万公顷含毒品植物,可年收1.45万吨大麻叶,制成5—6吨大麻素。每年秋季,不同恐怖组织背景的毒品贩子们到这里收购、转运。由此看来,国际恐怖势力在中亚地区开辟与反恐联盟对抗的新战场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 中亚地区局势令人担忧 从2004年起,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各国将分别进入选举年,以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为标志的政权更迭期即将到来。对此,不仅中亚各国的各派别政治势力正在加紧活动,准备积极参与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再分配,而且,国际社会以及各大国也以不同的心态关注着中亚政局发展趋势。 美国和欧洲各国借助于已经渗透中亚的军事存在和经济存在,竭力施加影响,推动在各国社会的“民主化改造”,力求中亚社会的政治发展方向按照其预期的那样发展。同样,中亚的和国际的宗教极端势力也看好了这个关键历史时期,“伊斯兰教复兴党”(IRP)、“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IMU)、“伊斯兰解放党”(Hizb-ut-Tahrir)等组织正在加大他们一贯的“政治伊斯兰”主张,要在中亚建立“大哈里发国家”,推行以“沙里亚法”为基础的政教合一制度,力图对中亚社会产生更大影响。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乌兹别克斯坦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势必激化中亚各国社会中的极端主义因素,并对各国国民、政党以及政府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主张带来冲击,使中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和安全前景出现更多变数。 (许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