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学者出新书 再揭日军细菌战种族屠杀罪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13:57 新华网
巴伦布莱特和他写的新书
  在近代史上,中国沿海各省不断被“倭寇”烧杀掳掠的记载层出不穷,而在现代史中,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最近在美国刚刚出版的一本英文新书,就以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大陆进行细菌战为主题,显示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必须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这本英文新书名为《人性的瘟疫:轴心国日本的细菌战和秘密而有计划的种族屠杀》(A Plague UponHumanity:TheSecret Genocide of Axis Japans GermWarfareOperation),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生丹尼尔巴伦布莱特(DanielBarenblatt)。这是他经过近10年的研究结果,也是欧美学者探讨这段悲惨历史事件的第三本英文专著。

  不过巴伦布莱特的书可以说出版的正是时候,因为在全球性恐怖主义威胁再度升高,出现细菌战的可能性也再次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巴伦布莱特的书,不只让世人重新认识这一页恐怖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巴伦布莱特还揭露,日军不只是在731部队的实验室里拿中国平民和各国战俘做各种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还在中国许多城市实际施放生物细菌,其意图已经构成国际法所定义的有计划灭亡种和大量虐杀“种族灭绝”罪,其实施手段“令人齿冷”、“令人发指”。

  说起日军在中国进行的细菌战,一定要提起石井四郎。有科学背景的日军石井四郎于上世纪30年代在日军建制下,创建了以从事细菌战研究为重点的731部队,这一秘密部队经过几次搬迁,最后在中国当时“满洲国”的平房村设立大型而隐秘的实验室。巴伦布莱特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石井的生平为人,以及731部队成立的背景。不过其中最令人震惊的,还是描写日军如何将731部队的研究结果,选择性地在中国战场,包括云南、山东、浙江等地的城市、乡村大规模投放,使用的细菌,包括霍乱、梅毒、鼠疫等五花八门,用心极其险恶,后果至今仍在中国的大地上伤害生命。书中也详细描写战后美军石井如何以研究成果为交换条件,不顾及中国作为受害国的感情和损失,让美国同意不起诉他,不清算日本战犯的战争罪行。对于50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期间,指控美军使用由日军取得的细菌战资料,运用在战场上的指控,书中也有着墨。

  巴伦布莱特引述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的一般结论是日军在实验室和细菌战中至少杀死了58万中国军民和少数外国俘虏。巴伦布莱特说,他认为这个数字,以及日军从事和实施细菌战的意图,已经符合联合国对“种族灭绝”的定义,即“对特定种族的平民,进行大规模的杀害”。这也是巴伦布莱特在书中着力要表达的观点和立场。

  巴伦布莱特说,早在1994年,他在图书馆里读到前苏联在战后对日军731部队一些军官的审判文件,让他惊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居然还有如此丑陋的一页历史。从那时开始,他致力研究这个问题,并决心把历史的真相还其本来面目,并警示世人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巴伦布莱特原来计划通过拍纪录片来陈述这段历史,但是因为筹措资金不易,计划暂时搁置。后来他能过《南京大屠杀》一书作者张纯如的引介,通过出版社的帮助,才把研究成果由影像转为出版图书。

  美国“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会长陈宪中表示,日军在亚洲进行细菌战的研究,近年在亚洲和世界各地已逐渐增多,但是用英文出版的专著,巴伦布莱特的《人性的瘟疫:轴心国日本的细菌战和秘密而有计划的种族屠杀》还只是第三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巴伦布莱特出版的这本书是第一本以通俗的方式来叙述历史,书中多以实事说话,既有可读性又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可信性。

  巴伦布莱特表示,他觉得这本书出的正是时候,这不仅是对二战那段日本极力隐匿历史的揭露和对死难者的悼念,还是在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增多,生化武器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西方社会对这一话题正有兴趣。所以他的书出版后,获得很大反响,伦敦的《泰晤士报》还转载过书中的部分内容。他希望在美国的亚裔社区,能以切身的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那一段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人民网驻联合国记者邹德浩)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100兆时尚动感邮箱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