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中亚安全环境脆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14:04 青年参考 | |||||||||
本报主笔/邱永峥 中亚地区在世界各大文明板块的中间地带,其历史发展进程以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为特点,使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上地缘文化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苏联解体后,5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政权继承了此前积累下来的所有问题,其中最棘手的应属民族和宗教问题。
中亚各国中,80%以上的人口都信奉伊斯兰教,沙俄、苏联时期民族、宗教关系中遗留下来的许多积怨都借新的民族国家成立之际宣泄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在中亚出现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的声音,都带有突出的极端主义色彩。而滋生于中亚本土的和由地区外渗透进来的恐怖主义势力,巧妙地利用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机,在中亚各国深厚的极端主义社会土壤中植根、繁衍起来。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与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有着密切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在中亚跨国、跨地区作乱,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也对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小的动荡性影响。与这些恐怖主义组织的存在、发展相共生的毒品走私、武器贩运等跨国犯罪活动,更是在国际恐怖势力的支持下形成了足以替代东南亚“金三角”地区的“金新月”地带。这些跨国犯罪活动与恐怖主义活动互为表里、相倚相谤,成为一些主要恐怖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中亚地区乃至俄罗斯、欧洲各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包括,“伊斯兰教复兴党”(IRP)、“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IMU)、“伊斯兰解放党”(Hizb-ut-Tahrir)等组织正在加大他们一贯的“政治伊斯兰”主张,要在中亚建立“大哈里发国家”,推行以“沙里亚法”为基础的政教合一制度,力图对中亚社会产生更大影响。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