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伊战意义受质疑 美国人又想起越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20: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华盛顿4月12日电(记者班玮)费卢杰毁尸、什叶派暴动、直升机被击落,近期从伊拉克传来的消息总是让美国人心惊肉跳。不少人表示他们已不再相信布什政府的乐观说法。不少人又想起越战,又想起那个实质性的问题: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遇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大事时,特别是战争时期,美国人一般会本能地与总统保持一致,不唱反调。越战是个例外,当时美国民众的大规模反战运动最终迫使总统下令撤兵。可
肯尼迪的言论或许有为克里助选之嫌,但将伊拉克比作越南的并非仅他一人。在《华盛顿邮报》网站检索,仅邮报一家就在最近一周内刊登了17篇同时出现“伊拉克”和“越南”字样的文章,其中7篇是言论,其他的有专栏作者和学者的文章,有读者来信,也有越战时期外交官的回忆。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拉里·伯曼教授认为,最近美军伤亡人数增加无疑会使公众对总是乐观的总统表示怀疑。人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认为伊拉克并非越南,但是两者之间最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是,总统对局势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专栏作家科尔伯特·金说,越战和伊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美国民众对战争意义的疑惑。他指出,布什政府在伊战之前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联系,所以为消除安全威胁,美国必须对伊动武。然而过去一年的事实证明这两条理由都站不住脚。于是政府的说法又变了:美国人需要在伊拉克“推进民主”,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对国际和平构成威胁、不支持恐怖主义的伊拉克。但是最近伊拉克出现的紧张局面使人们不免要问:布什政府怎么能实现这些目标? 越战时期驻西贡的美国外交官罗伯特·奥克利则回忆道,约翰逊总统1966年曾异想天开地要在战时的越南南部“推行民主”。他指望这么做就可以争取越南人的支持,减轻美国的负担,并改变美国公众对战争的看法。奥克利认为,如今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做法与当年相似,结果可能也相似:美国人仍然脱不了身,美国兵仍然会成为靶子。 如果说上述言论仅仅是专家的观点的话,那么美国《新闻周刊》10日公布的最新民意测验结果应该更能说明问题:40%的受访者“非常担心”伊拉克会成为“另一个越南”,51%的人不赞成布什政府现行的对伊政策。 《纽约时报》11日说,当下这么多人谈论越战对布什政府来说绝不是好现象。虽然这一类比并不恰当,但布什总统需要从越战中吸取的教训是:困难时,美国人民是会忠诚地跟着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总统走的,但前提是他们对行动的意义充满信心。现在布什政府的战略似乎只是呼吁大家要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诚然可贵,但如果仅仅为了坚定不移而坚定不移,那只能说是鲁莽了。 相关专题:伊拉克战争一周年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