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勾沉:在朝鲜看朝鲜战争 挥之不去的硝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4日18:07 观察与思考 | |||||||||
张昆生 朝鲜之行 2004年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李肇星外长将于3月23至24日对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该消息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网上各类分析文章不
李肇星外长对朝鲜两天的访问内容十分丰富。李外长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会见并进行了深入交谈,会见了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分别与外务省白南舜外相和姜锡柱第一副外相举行正式会谈。中朝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半岛核问题、东亚地区形势等。李外长到达平壤后,首先前往友谊塔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敬献花圈。第二天参观了平壤人民文化宫和统一大街市场。25日中午,当李外长一行结束朝鲜之行乘车途经新义州前往辽宁丹东前,朝鲜平安北道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崔林世和朝鲜外务省二局局长李基范等在新义州关口与李外长一行话别。这一系列活动加深了我对今天中朝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话别后,我们换乘丹东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车缓缓驶过鸭绿江。大桥左侧是一断50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鸭绿江大桥”4孔断桥。这座桥1911年10建成,记录着是一段特殊的历史。这是鸭绿江上第一桥,桥为钢梁结构,全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朝方一侧每孔60.96米,中方每孔91.44米。1950年11月8日,该桥遭到美国空军百余架B-29轰炸机的轮番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桥体塌落入江中,之后又多次遭轰炸。今天残桥是我方所属的4孔,钢架上伤痕累累。使生活在今天和平幸福中的人们想象那场惨烈的战争留下了无尽空间。抚今追昔,以下是我对这场战争的一些初浅了解。 朝鲜战争爆发前 20世纪初,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经美苏协商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随后,在38线以南,美国扶植李承晚于1948年8月建立了“大韩民国”;而在38线以北,苏联支持金日成于同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完全分裂。南北双方都想吃掉对手,用武力实现重新统一,但美苏两家的战略重点都在欧洲,而且都要避免因朝鲜内战导致美苏直接冲突,因此都曾分别对朝鲜半岛的双方有所牵制。杜鲁门政府不向李承晚提供进攻性重武器。斯大林也曾约束北方南进。但随着南北双方矛盾激化,终于在1950年6月25日爆发了朝鲜战争。 托管的设想 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等曾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战后对朝鲜进行托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国际反法西斯主要盟国开始关注战后朝鲜问题。1943年12月《开罗宣言》规定:美英中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的奴隶待遇,决定在适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随后苏联对日宣战,加入了该公告。 《开罗宣言》里所说的“在适当期间(IN DUE COURSE)使朝鲜独立”意味着打败日本后,先由几大国对朝鲜进行一段时期的托管,然后使其获得独立。这是盟国为战后解决朝鲜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方针,其创议者为罗斯福,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罗斯福认为: (一)朝鲜自古是俄国、日本和中国等逐鹿之所,战后可能再次变成远东大国的争夺对象。珍珠港事件后不久,中国国民党政府就一再要求盟国正式承认流亡在中国重庆由金九领导的朝鲜临时政府。对此,美国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在给总统的备忘录中担心,中国如正式承认朝鲜临时政府,则苏联也将会考虑承认流亡在西伯利亚的朝鲜人。在罗斯福看来,对朝鲜实行大国托管,既有利于保持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又有助于美国插足朝鲜。 (二)朝鲜还不具备立即独立的条件。它经历过长期的日本殖民统治,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都很落后。美国认为它缺乏自立能力,倘若在战后立即独立,国内将面临严重困难,外部势力会乘虚而入。大国托管可以帮助和保护朝鲜比较平稳而安全地向独立过渡。 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期间表示同意开罗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决定。据罗斯福说,斯大林认为朝鲜还不能独立,需要托管40年。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和罗斯福再次达成了战后对朝鲜实行四大国(美、苏、中、英)托管的协议。但苏联反对托管国在朝鲜驻扎军队。苏联认为这样的安排可以使朝鲜不至于成为对苏联东部地区安全的威胁。苏联还认为,在托管期间,从苏联和中国回到朝鲜的共产主义者,连同原来在朝鲜境内活动的共产党人,可以在朝鲜日益壮大其力量,从而对朝鲜的政治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八线:朝鲜分裂第一步 1945年年8月上旬,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急剧变化。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一面向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强大攻势,另一面进兵朝鲜。面对此形势,如何防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成为华盛顿当务之急。 8月10日,美国获悉日本政府即将投降,当天深夜由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的代表联合组成的协调委员会(SWNCC)的有关人员奉命在30分钟内提出一条由美苏在朝鲜分别接受日本投降的分界线,它既要尽可能地使美军受降地区向北移,又必须是美军能及时赶到的。国务院曾希望这条线越北越好,但由于美军难以迅速在朝鲜半岛登陆,而苏军却完全有可能很快占领整个半岛,军方认为如果这条线过于靠北,就超出了美军的实际行动能力,也难以为苏军所接受。 当时在陆军部工作的腊斯克(DEAN RUSK)上校和他的同僚巴尼斯蒂尔上校(CHARLES BONESTEEL)研究了朝鲜半岛的地图,选中了北纬38度线。他俩认为38线与朝鲜实际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大致吻合,自然地将首都汉城纳入美军受降范围;同时,该线把朝鲜半岛分为大小几于相等的两部分,容易为苏联所接受。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投降。同日,杜鲁门把美苏以38线为界在朝鲜分区受降的方案电告中、苏、英三国征求意见。莫斯科16日给华盛顿的答复中未表示异议。从当时的军事形势看,苏联完全可以抢在美国之前占领全朝鲜,但斯大林接受了38线,因为他不愿在朝鲜问题上一下子就同美国弄僵。同时,苏军占领了朝鲜的北半部,也使苏朝边界的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杜鲁门说当时选择38线“没有别的更多考虑,只是为了接受日本投降而划定的一个简便的责任范围。”但这条线实际上把朝鲜分成了两个部分。后来在该线双方又分别建立了两个国家。38线导致了朝鲜的分裂。(连载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