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进程快速进入沙龙的“单边轨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4日02:11 新民周刊 | |||||||||
中东和平:驶入沙龙“单边轨道” 撰稿/吴天越 走单边,沙龙不惜代价
对沙龙来说,不能完全否认他有和平想法,但也绝不能过高估计他的和平意愿。在这个被阿拉法特称为“屠夫”的以色列总理眼里:所谓和平,绝对不是双方坐下来,平等协商,各退一步;只能是阿拉法特俯首称臣,绝不会是沙龙放弃到口的肥肉。 这种不平等的谈判地位,恃强凌弱的谈判态度,再加上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调停”,注定所有所谓“公平”的和平方案破产。“路线图”推出后,国际社会一片喝彩,但结果怎样?沙龙勉强接受,但随即列明了14条保留意见,涵盖中东的所有棘手问题,并称这是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底线”。 如此漫天要价的谈判,注定“路线图”就只能是有图无路的装饰。 沙龙不是慷慨的犹太人领袖,哈马斯也绝非和平的信徒。这个从三年巴以冲突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激进组织,斗争的目的就是摧毁以色列,“将犹太人赶入大海”,建立一个包括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 从斗争中尝到甜头的哈马斯,注定了不会轻易放下屠刀,接受一纸和平协议束缚住自己手脚。所谓停火,不过是缓兵之计。亚辛就表示,“路线图”是对巴解放事业的一种“阴谋”,实质是“以牺牲巴勒斯坦安全来使以色列获得安全”,只有武装斗争才是唯一的正确道路。 如此一来,和平只能是海市蜃楼。一位以色列人谈及局势时说:“每一次和平来临前,都是血腥;每一次和平来临后,仍旧是血腥,而且往往更多。”“奥斯陆协议”的命运正是如此,“路线图”不过是重蹈覆辙。 沙龙在等待时机。伊拉克战争后,以色列地缘政治环境空前好转。实力对比的消长,加上美国军事实力深入中东心脏地带,使阿拉伯世界不得不调整政策适应“后萨达姆”时代的现实。沙龙判断:以色列即使突破一些“红线”,最多遭到些口头谴责,政治、战争风险不大。 单边行动计划由此粉墨登场。所谓单边,就是以色列单方面行动,规则由以色列制定,实施程度由以色列掌握。单边的核心就是隔离,通过加快隔离墙建设,将在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定居点划到以色列一边,使隔离墙事实上成为巴以未来的分界线。 以色列就从三年冲突中杀开了一条血路,同时,还获得了在谈判中无法获得的实际利益,大片定居点得以保住,巴难民回归权被否定,巴勒斯坦将被迫接受以色列设定的苛刻谈判条件。唯一的让步就是加沙,但对比西岸20万犹太人,加沙不过区区7000定居者,“鸡肋”而已!抓大弃小,丢车保帅,实利最重要。 对于已76岁高龄的沙龙来说,单边行动计划是他一生的最大遗产,甚至超过他当年为保卫以色列进行的战场厮杀。因为战场决定的是只是一时形势,政治决策则将给犹太民族留下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利益。 为了这个遗产,沙龙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推进。定居者指责他“投降”“叛国”,沙龙回应说,作为一个为以色列浴血奋战的老兵,“这里没有一个人对祖国的感情,比我更深……”;利库德集团内部反对单边计划,沙龙说,如果在5月2日全党对该计划公决中失败,他就辞职。 沙龙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赌博,他输不起,也绝不允许自己输。 力避“南黎巴嫩化” 老谋深算的沙龙在以色列有“老狐狸”之称,他绝不是一个毛糙的政客。在他的巧妙公关之下,甚至美国总统布什对他都亦步亦趋,向沙龙送出了美国历届政府从未送过的大礼:支持单边行动计划,默认以吞并西岸定居点,否认巴难民回归权。 这就像是沙龙填单,美国签单,不得不承认沙龙的政治手腕!也不得不承认美以间的钢铁盟友关系!巴勒斯坦的命运完全操纵在美以手中,奥斯陆协议以来的和谈之路已被封闭。 但沙龙也需要安抚内部的鹰派势力。毕竟加沙是他们梦想的“大以色列国”的一部分。领土、宗教、民族矛盾总是国际关系中最容易起争端的问题,也是国内政治最难处理的问题,巴以问题就夹杂着以上一切矛盾。 在勉强接受“路线图”时,面对国内鹰派的猛烈批评,沙龙的回答是:他在努力寻找和平的出路,任何指责他投降的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投降行径发虚,“谁能说我们向恐怖主义投降了?以色列从来没有,以色列正在夜以继日地打击恐怖主义。” 这是沙龙的既定政策,他的“推土机”的称呼决非浪得虚名。为安抚国内鹰派势力,他必须展现出强硬手段,巴勒斯坦最强硬的哈马斯自然成为他最中意的对手,成为他推行单边行动的“祭旗”对象。如果说上月暗杀亚辛,以色列还有一种试探的成分,那么国际上相对温和的反应,哈马斯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事实,更使沙龙肆无忌惮。 沙龙已发话:将继续暗杀所有恐怖领导人。用他经常说的那句话:手上沾染了犹太人的血的人,不管逃到哪里,都将被以色列处决。 身为战略决策者的沙龙,现在对哈马斯下手,也是为了摆脱黎巴嫩战争带给以色列的噩梦。因为在哈马斯看来,以色列撤离加沙,正是其武装斗争的胜利,“两强相争勇者胜”,哈马斯只要加强攻击,就能迫使以色列撤离“每一寸巴勒斯坦土地”。 这是沙龙难以接受的。尤其让沙龙担忧的是:如果以军真从加沙一走了之,其“示弱行为”将使哈马斯在加沙实力大增,以色列南部地区将永无宁日;而且,这会在约旦河西岸引起连锁反应,以色列将面对信心大振的巴激进组织更猛烈的进攻。这将使以色列重蹈在黎巴嫩遭真主党袭击的覆辙。 沙龙是黎巴嫩战争的主帅,2000年巴拉克政府将以军单方面撤离南黎巴嫩,就遭到他极大诟病,认为正是这种“示弱”,直接导致了随后阿拉法特敢于发动起义(即现在的巴以冲突)。 一贯奉行“进攻是最好防御”的沙龙绝不会走巴拉克的老路,为了“单边行动”计划,为了他的政治遗产,在撤离加沙前,猛打哈马斯,摧毁这个可能威胁到以色列的激进组织,已是他这个强硬派领导人的战略抉择。 借对外大胆军事行动,达到改善内部政治环境,这种事例在以色列并不少见。此前最著名的一个,即1981年以色列空袭巴格达核设施。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贝京铤而走险之举,也引起国际社会一片谴责。最终,贝京在国内支持率急升,最后成功在大选中战胜佩雷斯。 沙龙暗杀亚辛和兰提西后,原来反对他的鹰派人士马上改弦更张,包括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鹰派对单边行动计划表示支持。在以色列国内,压倒多数的民众支持对哈马斯动手,尽管许多人认为哈马斯肯定会发动猛烈报复,但“长痛不如短痛”。 丛林法则,让人悲叹 亚辛、兰提西被杀,单边行动计划的推出,只是动荡的中东局势一个新的开始。穷途末路的哈马斯,更可能是背水一战,与以色列拼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 此前,为了生存,哈马斯还在和法塔赫谈判,准备接受阿拉法特的招安。但兰提西还是没有摆脱被杀的命运。鉴于此,实际接替兰提西的扎哈尔已表示,哈马斯参与政治对话的道路已被堵塞,抵抗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按照以色列情报机关的评估,经过接连不断的打击,“以色列首要的战略敌人”哈马斯已陷入“组织涣散”,最近一个多月无法发动大规模进攻是一个例子,兰提西死后甚至不敢公布新继承人的姓名更是明证。 沙龙绝不会留情,他会“宜将胜勇追穷寇”,对哈马斯斩尽杀绝。在以色列宣称巴勒斯坦已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如果利库德内部紧张、沙龙地位不稳,更不排除不按常理出牌的沙龙对阿拉法特下手。 军事打击是为了政治实利,随着局势的发展,“路线图”事实上已走到了尽头,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空壳,中东和平进程正快速进入沙龙的“单边轨道”。 如果说强权黩武,以色列就是强权黩武;如果说不公平,巴勒斯坦人处境最不公平;如果说违反联合国协议,那么以色列建国以来违反的联合国协议可能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但在这个还不公正不客观的世界,又能怎么样?美国无关痛痒地说几句,其他国家束手无策,巴勒斯坦徒唤奈何,沙龙则是我行我素。在中东虎狼之地,总还是丛林法则至上,强权胜利,弱者悲哀,这就是现实,公义何在?让人悲叹!- 相关专题:沙龙推行单边行动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