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京沪粤三地专家观点非常前沿非常在理 咨询会上齐翻本报热闹议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09:02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魏晖晖 通讯员 赖红英

  核心提示

  昨日,《我为教育现代化献计》正式开栏,适逢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咨询会已把触角伸到了21个地级市教育局局长身上,在会场上,大家齐翻《南方日报》,热议专家观点
免费开店钞票等你赚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命运我把握好运不错过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阐述自己看法,好不热闹。

  参加这次咨询会,一个感觉就是:热。原本想这么专业且带前瞻性的课题,能写出什么?没想到到会专家个个都是重量级,放出来的声音也是“重磅炸弹”,很多观点还是非常前沿又在理的。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起草组的专家听了京沪粤三地专家的建议后还不过瘾,当场提问。这边虚心请教,那边详尽作答,激辩时针锋相对,一直到能找到让人舒心一笑的答案为止。

  今天是续接昨日的第二篇。

  教育信息化最弱是师资

  观点挈要:教育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指标,显然不仅仅用一周上机几个小时、能不能上网来衡量

  广州大学教科所所长、教授、博导 张人杰

  教科文组织将教育分为三大版块: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我看这个纲要注重强调的是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其他版块。非正规教育分量不够,太单薄。

  广东的外来人口比例很大,他们子女的教育是广东的特点,也是亮点,更是热点。广东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就是走在全国之先了。广东不仅仅是要关注这个问题,更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指标,显然不仅仅用一周上机几个小时、能不能上网来衡量。教育信息化有个黄金率:硬件、软件和师资培训。我国最弱的是师资培训。把钱投在硬件上可以立即生效,而其他两部分的投资是无形的,但更为重要。不然那些硬件也只是废铜烂铁。世界教育信息正沿着两条路走,一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二是使个体社会化。信息技术的引进将会对教师个体人格产生多大影响?我看第二条路我们应该多多探索。再者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马太效应:资源上会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将影响降到最低,均衡发展还是主题。

  教育现代化应该强调教师专业化。教师不能只讲业务,不讲师德。这要进一步探索。据我所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师的职业都还是半专业的。

  外来人口教育应纳入规划视野

  观点挈要:要充分认识到广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危机,比如“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就不能这样讲,只能讲“逐步深入”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扈中平

  在纲要中应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科学态度,大胆探索。体现多元、动态。比如说“全面实现现代化”这个提法就应该斟酌,没有体现动态的过程。指导思想中要提出大教育观。具体而言,纲要应明确将外来人口教育纳入整个广东省教育现代化规划视野。

  纲要对现状评价过高,这不仅是措辞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广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危机。比如“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就不能这样讲,只能讲“逐步深入”。

  教育体制创新和现代化是广东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这层意思应该在纲要中明确突出表达出来,包括突出建立现代教育制度。

  原则性硬性措施。比如教育经费的投入应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保证承诺能基本兑现,要不就不提。我们注意到规模效益上的质量问题。这要建立实质性的淘汰制,宽进严出。

  其次,我们要注意教育的层次和结构。广东现在着力发展本科教育,其实硕士研究生是断层的,应关注长期效应。因此应着力发展硕士研究生阶段。硕士年限要缩短,博士年限要延长。

  免费义务教育应是基本指标

  观点挈要:我反对建立示范学校的简单做法,可通过教育券或者培训券的方式来解决公共教育资源在非义务教育方面的配置

  优质的教师资源能流向相对薄弱的学校?前提是教师必须是服从调配的公务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 韩民

  体制是用来保障教育现代化进行的。首先是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占GDP的4%-5%,我是赞成的。广东人口规模大,是个很大的经济实体,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应该的。北京的教育经费占GDP近4%,上海占2.7%(胡瑞文:我建议广东计算百分比按常住人口算,而不是按户籍人口。)广东一方面可以跟国内一些城市作比较,也可以拿国外的数据作参照。占GDP4%的教育经费并不算高,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都在5%以上。

  要大力加强政府职能。从广东实际情况看,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东西部、南北部之间差距大,所以要加强政府调控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政策。有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使社会所有成员分享现代化成果,而不是少部分人。公共教育资源属于公共服务,所以还是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免费义务教育。免费义务教育应当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指标,而且也是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实施过程可以从弱势群体、落后地区开始,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扩大。如果将教育经费提高到GDP的4%的话,增量部分用在免费义务教育上是很可观的。关键认识上要统一。

  另外,公共教育资源在非义务教育方面的配置。这涉及与均衡发展的关系。倾斜配置应以公平竞争为前提。教育走向普及化时都会面临均衡发展的问题。我反对建立示范学校的简单做法。我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券或者培训券的方式来解决。不管是什么学校,只要接受了一个学生,就给一份生均经费;接受一个弱势群体子女,就给一份津贴。

  教师资源的配置。教师人事制度提倡流动。我们希望优质的教师资源能流向相对薄弱的学校。但是这没有体现在制度设计上。北京通过财政拨款减小学校之间对教师待遇的差距。国外的教师是公务员,公务员要服从调配,但工资是一样的,并有轮换制度。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公务员。

  政府意识现代化最关键

  观点挈要:教育发展只是临时的政策和想法,没有纳入法律轨道,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

  中国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从中央到学校纵向层次过多,在精神贯彻和政策执行中,有许多损耗,并且容易走偏激

  中央教科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程方平

  广东最大的发展空间在非学校教育系统,这是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并且个体人格的形成也是在非学校教育中形成的。看来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

  地方教育立法非常重要。地方教育立法是国家给我们的立法权。比如福建就出台了终生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学校教育以外的资源作了个统合。我们一直说依法治教,但是我们运用法律规范、发展教育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把板子打在教育上,其实起根本作用的还是法制建设。教育发展只是临时的政策和想法,没有纳入法律轨道,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

  我们一直在强调科教兴国,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由传统的学校教育弥漫到整个社会的趋势。这需要许多部门的协调,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等。科教领导小组要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一个摆设。很多问题是教育部门以外的,就教育谈教育,效果肯定不好。中国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从中央到学校纵向层次过多,在精神贯彻和政策执行中,有许多损耗,并且容易走偏激。横向多口管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出现挪用贪污。党政部门不直接抓,许多事情是不能保证落实的。教育的发展要发挥政府和党组织的协调作用。教育现代化最关键的是政府意识和做法现代化。政府的管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政府管理应加强服务意识。

  制定政策要认识到政策的出台可能是一种推动,也可能是局限。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灵活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就职业教育来讲,有多种教育模式,不能仅仅认定一种模式,否则就会限制其他的发展途径。其次,光靠市场也是有弊端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应该盲目追求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在相当一部分时间内依靠围墙外的教育,如短期大学和社区大学。比如美国的社区大学,学费比较低,大学生源有优势补充。这几年中国的社区大学发展还是比较慢的。这是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教育跟经济一样要放开放活

  观点挈要:别的省不能做的事情广东可以做,常规不好做的广东也可以做,改革要允许失败

  放松对学校的行政管制,加大校长的权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胡瑞文

  教育改革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广东要体现特色的话,应解决重点突破。别的省不能做的事情广东可以做,常规不好做的广东也可以做。改革允许失败。

  这里应有政策的含金量。政策捆死了,就应该通过改革放活。调动各种资源支持教育的发展。纲要的制定不要多讨论教育内部的问题,主要解决政府问题,全社会统一认识。所要解决的是省委、省政府要分几步走,具体有哪些指标。否则文件会很长。着重强调解放思想,多样化、多元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建议:设定全省的小学初中教育事业费的基础保障线。按人均GDP、参照其他省或城市,制定标准。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会议的成功。找出一条硬措施保证山区教育的完成。

  外来人口的教育经费要拿出当地的财政税收来补足。这担子可以让企业来分一些。企业出一部分钱交给政府,由政府来组织外来人口培训。再者教育附加费可以转移到对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这一块。

  办学体制改革,高中和大学原则上搞体制外不搞体制内,吸收社会资金办学,政府不投资。专科要升本科,要吸收社会资金。政府捉襟见肘,能力非常有限,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要。我不赞成按业绩奖励学校。

  各级政府是否到位,是否优先发展教育。我主张教育跟经济一样,要放开放活。放松对学校的行政管制,加大校长的权力。广东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决策权先下放地市,包括招生人数和收费。这些权力不要在省里面,因为各市之间差别太大了。

  图:

  图是专家们在为广东教育现代化发展设计辉煌前景。本报记者 秦文纲 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