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巴格达爆炸余波发人深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19:34 新华网 | |||||||||
新华网巴格达5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巴格达市内的“绿区”是美英联军总部所在地,戒备森严。5月17日发生在那里的汽车炸弹袭击的直接后果是,伊临管会本月轮值主席萨利姆身亡。值得思索的是:袭击者为什
萨利姆是伊主要战事结束以来遭暗杀的级别最高的伊拉克领导人,也是继哈什米之后第二位遇袭身亡的临管会成员。从袭击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来看,袭击者至少已部分达到制造恐慌的目的,伊拉克重建面临更艰难的局面。萨利姆遇难的消息传开后,欧美股市普遍下跌,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投资者对伊拉克局势恢复安定的期待落空,对美国政策仅存的信赖几近丧失。 伴随历次重大袭击而来的都是人道主义者和投资商的大批撤离。美国盼望看到的国际社会共建伊拉克的场面迟迟未出现。近来,冲突升级,绑架成风,美国商人被斩首,伊境内的西方商人跑了一大半,境外观望者更加望而却步。此时,萨利姆遇炸对屡屡受阻的伊拉克重建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次袭击选定的地点和目标显然是精心策划的,由此显示了袭击者们的实力。美英联军总部前发生这样的事件,使人们对占领当局扭转伊安全局势的能力更加怀疑。极端分子曾针对外国使馆、援助机构和清真寺等防卫松懈的目标实施攻击,被美军指责为“针对‘软目标’的怯懦行为”。美军发言人话音未落,联军总部大院连连遭袭,萨利姆这样的政要遭此厄运,不少伊拉克人发问:连伊拉克最高官员的生命都无法保证,还谈得上什么保护人民?袭击过后,一个自称“阿拉伯抵抗运动”的组织声称对此负责。这又是一个人们从未听说过的名字。从去年开始,美军一直称“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已潜入伊拉克,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但至今美军仍未能将他擒获。伊境内的暴力袭击愈演愈烈,不断有新的组织声称对某起袭击事件负责。这些袭击事件是同一组织还是不同组织所为,是某个组织单独行动还是多方合作?这至今仍是谜团。 连续不断的爆炸、袭击激发了伊拉克的反美舆论。抵抗运动也趁势加紧行动。几乎每次发生袭击后,美军都无法指明袭击者来历。因此,人们只能把矛头指向美军,称“占领军应为所在国发生的一切负责”。很多人认为,美军占领一年来,伊拉克安全形势没有任何改善;美军的到来是动乱的祸端,只有美军撤离才能恢复稳定。爆炸发生后,人们普遍关注这次事件是否会进一步阻碍伊拉克的政治进程。去年9月临管会成员哈什米遇刺时,她正准备随团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此次萨利姆被炸身亡,也正值他刚上任并准备赴突尼斯出席阿盟首脑会议。袭击者在政治敏感时期下手,显然比在平时发动袭击更容易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应,对美军的合作者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目前,离美英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人移交权力仅剩不足50天。伊拉克临管会尚未就如何组建新政府与占领当局和联合国代表达成一致。此时损失一名主要成员,不啻于一次重创。在未来40多天中,临管会是否将选择新人填充空位以便继续与另外两方进行有效谈判,如何选择新人,以及是否会因此出现新的争执,这些都是有待解答的问题。尽管美国表示将如期在6月30日移交权力,但巴格达的分析人士还是担心:一系列新的挫折有可能会使权力移交日期推迟。即使不推迟,美军也可能以局势不稳为借口,继续长期留在伊拉克。而且,“接受权力”后的伊拉克人又能有多大的作为? 相关专题:伊临管会主席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