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评论:强权与人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8:19 沈阳晚报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即将出版的《半月谈》杂志第10期刊登题为《强权与人权》的评论,现转发如下:

  5月上半月的国际新闻焦点,当属震惊全球的“虐囚门”事件。伊拉克战俘、囚犯在监狱中惨遭美军男女看守凌辱、拷打甚至杀害的一幅幅照片,最近赫然刊登在美国多家大报纸的显要位置。现代传媒技术又把这些骇人听闻的照片传遍世界。

  “虐囚门”丑闻

  从电视上看到这些活生生的镜头,强权下的人权状况令人发指。邪恶与文明的界限泾渭分明,强权与人权的分野洞若观火。任何有人性的人都会大声喝问:21世纪的今天莫非倒转到了黑暗的中世纪?“这种邪恶是人性中最恶毒的”,“我们无法相信这些画面。我们心中充满了极度的悲痛和无言的、无法妥协的愤怒”……如果用这样的言辞来表达对“虐囚门”制造者的愤恨和谴责,当今世界上会有谁提出异议?!

  这些话是何人所说、为何所言?这是美国总统布什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几个小时之后在白宫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的摘录。转换一下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角色,于情于理,美国军方难道不该自省吗?

  在国内和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总统布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不得不承认“虐囚门”丑闻使美国的声誉受到玷污,并就美军虐囚行为表示“道歉”,声称对施虐人员要“绳之以法”。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也先后通过决议,对美军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的行为表示“最强烈的谴责”,批评国防部没有及时向国会通报这一事件。

  但是,美国最高行政当局、最高军事当局以及国会都竭力辩解开脱,宣称虐待战俘“只是少数人的犯罪行为”,“并不代表美军的总体形象”。他们同时表示,美国不会因虐囚丑闻而停止“在伊拉克的事业”。

  借“反恐”搞强权

  去年3月,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指令下,10多万装备精良的美军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发动了名曰“自由伊拉克行动”的新世纪第二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在国际上遭到强烈批评:单边主义的“先发制人”军事行动就是推行强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一年后,在这个资源丰富、备受战火蹂躏的被占领国家,和平、民主、自由、人权究竟在哪里?

  “虐囚门”丑闻无疑严重损害美国在中东地区和全世界的形象。世界各国政界和主流媒体就虐囚事件评论如潮。普遍的反应是异常震惊和愤怒,一致的看法是美国名声扫地、布什政府深陷困境。美国当权者充当世界“人权卫士”的包装被自行剥去,其用以攻击别国的“人权”大棒从此失灵。

  长久以来,美国历届政府标榜“自由、民主、人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动辄以制裁为手段,甚至不惜动用军事力量,铲除被视为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别国政府,推行强权政治,以期实现其霸权战略。

  “虐囚门”事件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假“反恐”之名搞强权,为世人所不齿。美军如此“令人作呕”、“毫无人性”的虐囚行径,使人看清了强权下的美国式“自由”的真相、美国式“民主”的实质、美国式“人权”的内涵。责任应在上级

  美国媒体已公布大量材料揭露,虐待战俘、囚犯是按照美国国防部批准的审讯逼供条例进行的。有媒体指出,美国在伊拉克虐待战俘事件并非孤立和偶然的现象,是美国军方出于获得情报的需要而纵容的行为,而且不仅只是在伊拉克存在。就连已被起诉的21岁美国施虐女兵林恩迪·英格兰也愤愤不平地说,她的虐囚举动都是奉上级命令行事,责任应在上级。

  由此可见,“虐囚门”事件的真正制造者并非已经受到审讯和将被推上法庭的那些狱卒,而恰恰是那些打着“人权”的幌子、推行强权政治的决策者和组织者。美国退役四星上将、前北约最高司令韦斯利·克拉克9日坦承:“这不仅仅是一个系统性的错误。这是一个直接通到最高领导层的错误。”他认为,责任并非止于五角大楼,而应追溯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需要公正指出的是,“虐囚门”这种惨无人道的恶行与2.8亿美国人中的绝大多数无关。揭露“虐囚门”丑闻的第一人正是一个有良知的美军士兵。把这桩丑闻曝光并传遍全世界的也是美国的众多媒体。反人道、反人权的丑恶行为在美国国内同样不得人心。

  人们有理由以换位的方式问一下:假如美国的战俘或囚犯在另一个国家遭到如此虐待,白宫和五角大楼将会如何动作,在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方面做出何种反应?他们绝不会如此遮遮掩掩,更不会善罢甘休!

  美国历届政府在人权问题上一贯搞双重标准。“人权”俨然成为美国政府为推行强权而任意挥舞的一件政治武器。“虐囚门”真相见之于光天化日,在美国的人权史上凿刻了极不光彩的新记录。美国政府倒是应该以“虐囚门”为镜子,认真照照自己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
免费开店钞票等你赚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命运我把握好运不错过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