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旧服装使赞比亚纺织工业遭到灭顶之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9:44 四川新闻网 | |||||||||
中国西部网消息据英国《卫报》23日报道,地处非洲中部的赞比亚国民每天的生活费不到2个美元。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下,赞比亚近几年来向国外开放了纺织品等市场,英国廉价的旧衣服乘势汹涌而入,使赞比亚纺织业遭到灭顶之灾。 旧服装来自英国的“慈善箱”
在赞比亚,人们把从英国进口的旧衣服称作“塞劳拉”,意思是“在衣服堆里翻出来的”。这些旧服装都是从英国各大超市的“慈善箱”或者富人区的“慈善箱”收集而来的。英国慈善机构将收来的旧衣服中的20%在本国慈善店里出售,而将其他的旧衣服让私人公司按等级回收,然后销往国外,慈善机构从私人公司那里赚取一定的利润。 由于英国旧衣服几乎没有成本,和赞比亚新衣服相比自然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另外,旧衣服的样式比较时髦,也比较结实耐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很快就占领了赞比亚的服装市场,使赞比亚本国的产品严重滞销,从根本上扼杀了赞比亚的民族纺织业。 “塞劳拉”带来的严重冲击 苏里·帕特尔是赞比亚的一名著名实业家,曾经营着赞比亚国内最大服装加工企业之一的斯瓦普。在企业的鼎盛时代,帕特尔雇用的工人数量达到200多,每天生产衬衫2400件。但由于“塞劳拉”的冲击,帕特尔企业里的工人现在只剩下不到20人,工厂再也不生产剪裁得体的衬衫,而是转而生产布料,但布料的销售量也非常少。 帕特尔说:“我们过去曾有77家工厂。但‘塞劳拉’来了,严重冲击了我们。我们过去供应市场的布每年达3500吨,但现在已经下降到不到500吨。” 整个纺织行业都被吞噬了 1991年,赞比亚还有140家纺织厂。到2002年,赞比亚的纺织厂只剩下区区8家。“塞劳拉”把整个纺织行业给吞噬了。与此相关的是,它不仅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还引发国家税收的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据“世界发展运动”上周末公布的一份报告,贸易自由化、违反规定、公共部门分解、巨大的私有化浪潮再加上艾滋病等因素,正导致赞比亚经济走向崩溃,赞比亚人均寿命已经降至33岁。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肖伟】相关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