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罗斯采取多种措施 加大打击车臣恐怖势力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08: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31日电前不久,俄罗斯车臣体育场发生重大恐怖爆炸事件,包括车臣总统在内的政府要员被炸身亡。车臣反恐引起了俄罗斯国内和世界的关注。

  据解放军报报道,近几年来,车臣恐怖势力像长在俄罗斯这个巨人身上的毒瘤,虽受到重创,但余毒未尽,不时地散发出毒素,侵袭巨人的肌体。俄联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打击车臣恐怖势力的力度。

免费开店钞票等你赚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命运我把握好运不错过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强化领导机制加大侦察力度

  在反恐斗争实践中,俄罗斯政府逐渐形成了强有力的反恐领导体制,使参与反恐斗争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有序。由总统领导的安全会议负责统一领导、总体协调全国的反恐斗争,制定反恐方略;联邦安全局主要负责打击政治恐怖活动,内务部主要负责打击刑事恐怖活动;各联邦区和联邦主体负责协调各地行政部门和强力部门的反恐斗争。基于车臣恐怖势力已无力进行政治恐怖活动,只能从事刑事恐怖活动进行报复的情况,俄联邦政府把在车臣地区的反恐作战指挥权交给内务部,由内务部的反刑事恐怖主义中心负责具体协调内务机关和内卫部队的反刑事恐怖行动,并同安全局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车臣反恐斗争顺利进行。

  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情报侦察的力度,更加重视技术侦察,重点加强了对车臣恐怖分子头目无线电通信的侦察和监控,对一些重要信号和重点地区实行24小时全程监控。与此同时,俄大量谍报人员深入车臣人聚居区或打入恐怖集团内部,搜集有关情报。仅在莫斯科,由于提前获取情报,就制止了数十起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加强要点警卫提高反恐能力

  针对车臣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多选择政府要害部门和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及交通工具为目标这一情况,俄安全部门加强了对要害部门和重要机构的防护,除增加警力保护,还在其周围加设隔离墩,防止“汽车炸弹”的袭击。去年“5·12”恐怖爆炸案袭击的目标,本来是俄联邦安全总局驻车臣纳德捷列奇诺耶地区的办公大楼,由于办公大楼前设有隔离墩,恐怖分子无法接近实施爆炸,才被迫选择相邻的大楼发动袭击。

  另外,俄安全部门也加强了对地铁、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的地区和群众集会等大型活动的安全检查,并派有大量便衣混在人群中,发现有人有异常行动,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正是由于严格的安全检查措施,去年“7·5”爆炸案的自杀袭击者慌乱之中被迫在音乐会入口处就引爆了炸弹,造成的损失才相对较小。

  提高反恐作战能力,是进行反恐斗争的重要保证。俄罗斯在普遍提高内务部队反恐作战能力的同时,重点发展反恐特种作战力量,目前已有隶属于联邦安全总局的“阿尔法”、“信号旗”小组,内务部的特警支队以及国防部反恐部队等数支反恐特种力量活跃在反恐斗争中。这些特战分队人员素质高,装备先进,反应迅速,成为“反恐利器”。

  增强民众意识推动国际合作

  近年来,俄加强了反恐宣传和教育,以提高普通公民应对恐怖袭击的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俄《反恐法》规定,护法机关应指导大众传媒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恐怖行为的危害性,使民众痛恨恐怖行径而自觉支持政府的反恐行动,并掌握一定的处理紧急事件和抢险救灾的常识,同时号召广大公民为打击恐怖活动提供线索。

  车臣恐怖势力猖獗,频频发动恐怖袭击的根源之一,是国际恐怖组织与车臣分裂势力的勾结。因此,俄罗斯十分重视国际反恐合作。俄主张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国际反恐合作的机制,呼吁世界各国反恐部门加强联系,特别是在情报交换、切断恐怖主义资金来源方面紧密合作。同时,俄将完善独联体反恐合作机制作为国际反恐合作的重点,建立独联体反恐中心,组织反恐特种作战演习,以加强独联体各国有关部门间的情报交换,提高协调能力。俄还重视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反恐合作。去年8月,俄参加了该组织成员国举行的首次联合反恐演习。今年初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机制已正式启动,6月11日反恐中心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立,成员国之间的反恐合作步伐将大大迈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