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天生政治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5日00:48 新民周刊 | |||||||||
撰稿/忻 舟 诸 慧 5月29日,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执委会会议上,李显龙被正式任命为下届政府总理,具体交接时间由现任总理吴作栋7月完成出访任务后宣布。吴早些时候曾表示,新加坡经济已复苏,增长态势强劲,现在应是交接的最好时机。
担任了近14年副总理的李显龙,终于毫无争议地登上了新加坡的权力顶峰。 李显龙被认为有着和其父李光耀一样的聪明才智、领导才能和强硬作风。但年轻的李显龙出任总理时,将要继承、领导的新加坡与60年代的完全不同,当时,他的父亲把这个殖民地变成了一个经济强国。“人民已大大不同——现在是开放、锋芒毕露的年轻一代。”新加坡政治学家卡迪尔(Suzaina Kadir)认为,“李显龙的风格不得不区别于他的父亲。” 新加坡的发展成功应归功于第一任总理李光耀。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李光耀的“铁拳”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贸易和旅游业,从而创建了一个富裕、教育水平高的社会。 1990年,吴作栋接替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任总理。近几年,在他的推动下,政府放宽对社会的管制。去年7月,吴作栋使“吧台舞”和“蹦极”合法化。而如今,在某些情况下,新加坡人甚至可以进口口香糖了。53岁的李显龙即将接过火炬成为新一代新加坡人的领导人,与他父辈不同,他希望人民行动党能够“与时俱进”。“在新加坡,独裁领导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家辛格(Bilveer Singh)指出,“人们现在愿意畅所欲言。” 当然,在典型的新加坡方式中,这也是拓展战略的一部分。随着与中国在制造业上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加坡正在寻求一条成为亚洲服务枢纽中心的道路,这意味着把该国建成一个精彩的无拘无束的地方,能够吸引年轻人、游客和创造性人才来此旅游、工作和生活。就如贸易部长杨荣文曾说的:“在新加坡,娱乐也是严肃的商业。” 从军人到政治家 但这并不是革命。李显龙会让那些希望人民行动党进行大变革、甚至放弃权力的年轻新加坡人失望。生于1952年的李显龙一直在华校受教育,后来去英国剑桥学习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而后又到哈佛肯尼迪管理学院求学。毕业后他回国在新加坡军队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直做到了准将。 1984年,他接到当时身为国防部长和人民行动党助理秘书长吴作栋的邀请,希望他在当年12月的大选中角逐国会议席。李显龙当时是新加坡武装部队参谋部的上校,而且仍笼罩在丧妻的阴影中(1982年,其发妻黄名扬死于心脏病)。 吴作栋认为李显龙有很大的政治潜能,但李显龙却担心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又没有再婚,参与政治将使自己更少有时间处理家庭事务。最后还是李光耀坚定了儿子的信心。“如果不参加本届大选,那就得等上四五年才有机会从政。一年年地过去,要适应政治生涯将会越来越难,尤其是学习如何在选区和工会跟人民合作。”最关键的是,他必须能深切了解人民的感受,能向他们表达他的想法,并能使他们支持他。32岁的李显龙于是决定离开军队,在12月的大选中竞选。 李显龙以自己的军事地位高票数中选,赢得议会一席,6年后获总理吴作栋的委任,出任副总理,负责经济和民事服务事务。“人们很早就已知道李显龙了。”卡迪尔说,“他们关心的是他何时升为总理,而并非是否担任总理。” 李显龙显然是李光耀最为得意的儿子。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显龙一向对政府和国家大事深感兴趣。当他还是11岁的小学生时,他就陪着我在加入马来西亚之前的几个月到选区访问,争取人民的支持。”他说,“自剑桥求学时代开始,他已决定参与建设新加坡的决策过程,也愿意进入政坛。” 1972年8月,喜欢数学、并在该领域有优异表现的李显龙在写给英国导师的信中说,“让我说明我不要成为专业数学家的原因。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我留在新加坡是绝对必要的。……对于世界变成什么样或者国家往什么方向发展,数学家所能做的实在有限。也许,像英国那么大的发达国家,有没有贡献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在新加坡,我觉得那是很重要的。……我宁可选择办事而同时可能被别人咒骂,这总比只能咒骂他人而自己却无法办事来得好。” 当时,李显龙不过是20岁的毛头小伙,但他已经很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了。 1985年,在李显龙进入议会后的次年,新加坡陷入经济严重不景气的境况,时任贸易与工业部政务部长的他领导了一个由企业界人士组成的经济检讨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建议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低商业成本和加强竞争力。对李显龙和其他部长来说,这是政治上的一大考验。他成功度过了。 他的另一大考验来自癌症。1992年10月,李光耀在约翰内斯堡接到显龙的电话,震惊地得知他患了癌性淋巴肿瘤。经过3个月的密集化疗,癌细胞完全消除,专家说,只要淋巴肿瘤5年内不再复发,就算完全痊愈。1997年10月,癌症来了,又走了,李显龙又度过了这个难关。 如今,尽管新加坡的下次大选安排在2007年初,但吴作栋早在2003年末就表示,将让李显龙至少提前2年升任总理。随后,身为副总理的李显龙,便一直成为一些媒体的关注焦点,人们纷纷猜测他将在今年的某个时候正式掌权。他和普通百姓握手的照片——经常穿便服而不是西装——似乎要表明他是人民的领导。去年8月,吴作栋在一场演讲中开玩笑地说:“我听说女学生喜欢他在近期穿的红色T恤。毕竟她们认为这样很时髦。” 新加坡民众众口一词地认为,李显龙是治理新加坡的合适人选。作为财政部长,他的领导作风赢得了“强硬但不招人非议”的美誉,而他和媒体的关系也比他父亲好得多。当他作决定时,他的迷人风范和过人才智表露无遗。同时,没有人怀疑李显龙会和他父亲一样强硬。在去年11月,新加坡机师协会一些会员因不满协会和新加坡航空公司达成的减薪、领无薪假等削减成本的协议,召开特别大会推翻了执行委员会。李显龙为此警告机师们不要“和政府作对”。他引证其父在1980年介入新加坡机师协会同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劳资纠纷一事,告诉机师们:“我不想伤害你们,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新加坡!” 更替模式独一无二 李显龙在政治上的飞速攀升招来了众多批评,人们认为这是李光耀的“任人唯亲”。李后来在回忆录中辩解说,“这跟事实正好相反。1989年,也就是我辞去总理一职的前一年,我在党大会上说过,要是显龙接替我,这对新加坡或对他本人来说都不是好事。我不要让人们把他看作我的接班人,他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坐上那个位子。” 甚至连吴作栋也招致了一些批评者的嘲笑,他们说他是为李显龙“暖席”。但随着1997年吴作栋赢得第二次大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后,那些揶揄也就停止了。在协助吴作栋的时候,李显龙也渐渐奠定了自己作为政治领袖的地位:在处理政府各方面问题时证明自己是个果断、高效的多面手。他的父亲评价说,“无论是什么部门,几乎每一个艰难或棘手的问题他都会注意并加以解决。部长、国会议员和高级公务员们都知道这一点。” 吴作栋、李显龙在李光耀之后依序接班,是新加坡式的领导人更替模式下的产物,其关键经验是:接班人必须尽早、长期培养,使其具有足够的经验和威信;而接班人则仍需接受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 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庄礼伟认为,如果仅仅是领导人提前安排卸任后的权力更替,那么新加坡的经验即便是在亚洲也不是唯一的。新加坡在执政党内已被确认是接班人的人,还必须直接过民意这一关,参加一人一票的国会选举,获得国会议员的资格,并领导本党在选举中获胜,才能出任总理。同时,此人还要接受党内适度的横向竞争。 所以,新加坡最高权力的更替方式,是垂直选拔机制与横向的多元竞争机制相结合,党内的长期培养与外部选民的选票认可相结合。垂直选拔、长期观察,使接班事宜有着相当大的时间上的回旋余地。而直接面对选民接受舆论的挑剔,以及面对党内适当的横向竞争,则使接班人无法再作独一无二的铁腕强人之想,只能通过亲民、勤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如果李显龙要真正走上世界舞台,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他和父亲达成的共识是,当新加坡更开放时,它会丢失自身的文化特殊性。但是李显龙似乎更愿意冒这个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他说:“除了全球化,我们还能选择什么?如果你选择出局,缅甸就是榜样。全球化让我们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达到了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5倍,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投资和游客。没有全球化,我们不会存在。”这将是一个令人畏缩的平衡举措。但是,李显龙似乎生来就是干这个的。- | |||||||||